抗战期间华北已经村村通公路了。现在华北农村被沟渠和道路分割成一个个方格,方格边缘种植农田防护林的基本布局就是抗战期间形成的。由此也可见敌后战场之惨烈。。。。


鬼子倒是想让华北发展成如伪满洲国那样呢,日本对华北的定义虽然不如满洲那样高,但也是希望华北成为日军稳固的后方基地,可是现实中多方面的情况使得华北始终不能如满洲那样安定。

从过去的历史讲,满洲除辽东地区外,黑吉两省广大地区在中国历史上长期处于化外之地,自清末移民实边以来开发加速。而华北地区自春秋战国以来便是中国的核心区域。满洲有不少的少数民族,而华北几乎都是汉族,即便有些满蒙民族,但已经同化的和汉族无异了。

从近代的历史讲,日本对满洲的图谋由来已久,大陆政策的中心就是要占领满洲,进而将满洲纳入日本的本土。对于华北,日本也蓄谋已久,但在明面上日本还只是将华北定义为国防经济圈的核心区域,定义比满洲要低一个层级。故而日本对华北的渗透和了解的情况相对不如满洲。

从现实的角度讲,满洲自张作霖崛起以来,其生存发展均离不开日本的支持,日本可以支持他也可以摧毁他。而且东三省都是张作霖的地盘,日本在满洲又经营已久,只要解决了张作霖父子,满洲即可拿下,后来的事实基本证明了这一点。而在华北,虽然华北的面积不如东北大,但人口远过于东北,此外华北当时的军阀很多,日本不可能通过一场突然的事变就能解决掉整个华北。当时华北五省派系很多,山西有阎锡山,冀察有宋哲元,山东有韩复矩,与华北息息相关的绥远有傅作义。东北军和中央军虽然退出了华北,但潜在的影响仍在,此外,北洋故旧、清朝遗老遗少也有不小的影响力。这样小小的华北,其政治的复杂性远远超过满洲。

从地理环境上看,东北富饶,但内部平原居多,除了大小兴安岭和与苏联的界河黑龙江与乌苏里江外,内部并没有多少山川险阻,日本可以一马平川。而华北则不一般,内部河流交错,太行山巍峨耸立,内部平原、高原、丘陵、山地、沙漠可以说是应有尽有。这都不利于日军的速战速决。

从民众认识上看,在当时国人心目中,元明清定都北京已经六百多年了,北京和华北的地位是极为重要的,无可替代的。满蒙丢失,似乎在一般人的心里还可以接受,毕竟清朝一直将满洲作为独立的将军辖区划为禁区,而华北则不然,丢失了华北,每个人的内心都难以接受。

从国民政府来看,国府起家于南方,其统一是由南向北而来的,其在南方的根基很深,越往北走势力越弱,尤其在东北几乎没有国府的势力。九一八后失去了东北,对于国府尚且可以忍受,毕竟离其核心的东南区域尚远,而华北则不然。没有东北,国府或许还可自娱自乐,而没有了华北,没有了三代古都的北京,则国府的正统和合法性如何维持,没有了华北,则中原和东南安全何以屏障,没有了华北,西北和大西南也将门户有险,所以国府的底线是华北,在华北,不得不与之拚命。

综上来看,华北对于中国是必争之死地,而对于日本而言,华北未必是必争之死地,起码暂时不是。针对七七事变,日本陆军内部一直就有扩大和不扩大之分。而在九一八事变时,日军内部则没有这么激烈,这也明显的说明满洲和华北在日本心中的分量是不同的。因为分量的不同,日本对华北的发展并没有那么如满洲在意,而且华北的抵抗力度远强于满洲,自然在日占时期,华北的发展肯定不如伪满了。相反,日本还把华北掠夺来的一些设备运往满洲,以加强满洲的实力。

对于当时的日本而言,要么不要发动七七事变,安心的经营满洲,就如同石原莞尔构想的那样。要么就拿下华北,进一步再蚕食,而不是全面的扩大战事。日本在华北的进攻进展很快,三个多月的时间基本就占领了华北,但是却陷入了八年无边无际永无休止没有明确战线的战争中。华北也成为当时中国境内各个战区中最复杂的战区,集中体现在山西方向。华北方面尤其是山西方面,日军、伪军、八路军、晋绥军、中央军,各有各的地盘。行政组织上,日本扶持的伪政府、国民党的敌后政府、八路军的边区政府也都存在。在满洲,日本扶持起一个溥仪作为傀儡,关东军一首操控,基本就能稳定一切。而在华北方面,日本找不出一个可以撑得起台面的傀儡,即便是扶植起来的华北自治政府,名义上隶属南京汪伪政府,但实际上也不买南京的账。此外,日本华北方面军与中国派遣军之间多少也是有矛盾的。在关外的满洲,关东军横行霸道惯了,自己就是一片天地,除了天皇谁也不能怎么的。华北方面军最早源于辛丑条约后的中国驻屯军,是日本在华最早的驻军机构,比关东军还早。因为侵华战争的不断扩大,日本将在关内作战的各个派遣军合并为中国派遣军,华北方面的中国驻屯军成了中国派遣军下辖的华北方面军,这无疑矮化了老资格的中国驻屯军。

华北对于日本而言,虽然地位不及满洲,但也是仅次于满洲的。仅就日本中国派遣军下辖的华北方面军而言,华北方面虽然在1938年后基本没什么大规模的战事了,但华北方面军仍然维持著起码二十万以上的庞大军队,占到整个中国派遣军总兵力最少时候的近一半,占日本投降时候总兵力的五分之一多。而且历任华北方面军的司令多是高配大将军衔,如寺内寿一、杉杉元是大将,后来都荣膺元帅。多田骏后来也晋升大将,冈村宁次则由华北方面军升任中国派遣军总司令,下村定稍微低一些,后来也成了陆军大臣。而且因为华北地域复杂,华北方面军的构成十分齐全。野战师团、治安师团、骑兵集团、重炮联队、守备部队、特种性质的警备部队等应有尽有,日本在华唯一的一个战车师团第三师团也是归属于华北方面军。


http://liaoning.nen.com.cn/system/2015/08/11/018359387.shtml

请您思考一下,抗战时伪满和您有什么关系呢?您是日本贵族么?您是姓爱新觉罗么?或者您是无力抵抗万人坑的老百姓呢?


从政治上讲,华北军阀割据无法形成统一的地方性政权,中央也难以染指,韩复渠、阎锡山、宋哲元、傅作义派系林立,互不统属,无法最大限度调动资源进行建设;从自然条件来讲,东北的富饶是全国之首,直到今天仍然是全国最大的粮食、木材、石油产区及最重要的重工业区,况且那个年代东北刚刚开发,地广人稀,潜力巨大,张氏父子就苦心经营,建立了当时全国最大的号称东方克虏伯的沈阳兵工厂;从外来资源建设上来说,东北在上个世纪初就由俄国人建设了中东铁路,哈尔滨、大连的城市形成与发展与俄国人的殖民侵略是分不开的,俄国人奠定了东北最早的工业及城市基础,918后日本将东北视为本土进行开发建设,计划移民500万人到东北,利用东北富饶的自然资源条件和雄厚的工业基础要把东北打造成侵略的总后勤基地,丰满水电站、鞍钢等都是日本人建立的,长春按照东京的模式进行规划建设,成为全国第一个普及抽水马桶和规划地铁的城市,哈尔滨成为北方第一个国际化大都市,超过19个国家设立领事馆,16万各国侨民居住,是当时远东最大的犹太人定居点;1945年满洲国的工业产值已经超过了日本本土,占整个中国的90%以上,所以当时国共两党才会如此激烈的竞争东北;当年日本人就是没发现大庆油田,如果发现了大庆油田,战争的形势还会发现巨大的变化。
奉系军阀管理东北的时候,东北就比华北强。楼猪不说东北说满洲,似有嫌疑。
日治时期,采取了雁型阵列的方式 在满洲发展重工业,在华北发展轻工业,在南方完全是资源掠夺性今天的鞍山钢铁,抚顺石化等待, 以及全国最稠密的铁路网都与日本殖民有关这跟今天的情形一样美国创意日本技术

台湾零部件

大陆组装厂呵呵
看过硕帝的自白,硕帝很自豪的说满州人人畜无害,接受「皇军」的领导,所以比较稳定发展的好。关内费拉不堪,都是匪谍,各种反抗「皇军」管理,治安都好不好,如何发展。

伪字都开始省略了


因为伪满洲国的国民和日军同心协力发展生产、支援前线(日军前线),而华北则是抗日大后方,这就是原因。虽然有些伪满国民后代听了不乐意,然而这就是事实。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