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觉得很「象」,而觉得皆从人择。以下是我的思考,若唯物者唯心者皆进阶,甚欣。

一,关于「象」的若干解读。

「象」是什么?象是大象,大概的象,大了就象,小了不象。

象是人择的像。多大才象?觉得就象,不觉得就不像。若象则唯物,不像则唯心。

哪些象呢?宏观的/清晰的/简明的,似乎有点象。微妙的/模糊的/复杂的,就不那么象。

这样感觉,是初级的、笼统的,未必可靠。远看大象,高瞻远瞩,是真象。近看大象,盲人摸象,是假象。

粗看空间,虚无缥缈,空空如也。用仪器看,见微知著,实实在在。

探索真相,揭示真容,即追求真理,这大概是唯物与唯心的共同良知。以下做些进阶。

二,现象是什么?有什么深思?

现象,是现实事物反映在大脑的表象、外象、景象、图像、实像。现象是一种效应,是内在机制的外露。

现象,是命名与概念的依据,是语言与符号根源。名词是「外界」现象语言化的「延伸」,名词本义是现象或外延。名词引申义是意象或内涵。

蝴蝶效应的本质是熵减少或量子纠缠。洼地效应的本质,是熵增红移或浓度扩散。马太效应的本质,是熵增红移或熵减蓝移。

科学精神的精髓,透过现象看本质,即实事求是。唯物与唯心都从现象探本质,区别是:唯物主义重在维象,唯心主义重在意象。

三,意象是什么?有什么深思?

意象,是现象在脑海中的想像、联想、臆想、幻象、意淫。意象,来源于感觉、加工成知觉、上升为直觉。意象是名词本义上的引申与联想,包括胡思乱想。

看到哈勃红移现象,联想到多普勒效应,以为是哈勃红移是天体退行的多普勒红移,如获至宝,想当然,臆想了宇宙大爆炸。至于红移有多种成因,就不管不顾了。

有了迈克尔逊莫雷实验,光速与「静态以太」没关系,如获至宝,想当然,臆想了真空虚无而光无需介质传播。至于为何有「空间涟漪」、「位移电流」、「Casimir效应」,就不管不顾了。

意象上的想当然与莫须有,人类思维的通病。这与唯物或唯心之标榜没有毛线关系。

三,维象是什么?有什么深思?

维象,是通过几个宏观「维度」或测度,对微观「现象」进行统计分析。例如,热力学、统计力学、电动力学、大数据或云计算。

显然,系统是复杂的,运动是交叉的,环境是多变的,微观是微妙的,宇观是漂渺的。维象法,立足状态函数,避开过程细节,因而是最简洁、最高效、最可靠的科学方法论。

四,真相是什么?有什么深思?

真相(truth),是现象的本来面目、根本原因、内在机制。追求真相,就是追求真理(truth)。

真相可获得么?世界可认知么?这反映一个人的世界观,是哲学的态度问题。

事物的复杂性,仪器的局限性,使人知难而退,有不可知论,这不合人类的幸福观。

一般般的真相,没什么了不起。但是,终极真相,可谓难上加难。我以为,真相最终来自人类对空间或真空的全面认知:世界万象,皆来自真空介质涟漪,「无中生有」、「色空亦空」。

关于空间的认识,有两大截然不同的看法:「空间虚无弯曲论」,是广义相对论的基石。「空间介质涟漪论」,是量子场论的基石。目前来看,这两套理论,还没什么实质性进展。大体上,我支持量子场论。学术上举例,在此从略。


唯物和唯心是主要的两个观点,这两个观点如果一个对了,另外就是错的。通常我们都是如此的观点,是为二元论!

从我们的生活实践可以发现,二元论实际上误导我们很久了。当我们说一件事物/事情是这样的时候,往往就会看到不是这样的情况发生了。

唯物如果是绝对的话,人就会变得是一个很奇怪的现象!因为人可以改造这个世界,影响这个世界!唯心如果是绝对的话,科技就显得多余了,因为很多高科技产品只动念就可以简单实现!所以,我们这个世界即是唯物,又不是唯物,即是唯心,又不是唯心,即唯心唯物共存,又都不共存……所以,不可说

每一个念头都可以深入下去,但唯有正念是保证我们能走向光明!


这个世界是善变的,也是不变的。唯心主义者通常用自我意识或者一段历史变化来认识世界解释世界;唯物主义看法物质世界是客观永恒,物质不灭是定律。

俗讲消灭蟑螂药,很难让它死光光,日本化工科技高深,不过是死不了活不好的。这个世界不够进步吗,人类不够聪明吗。是的,人类文明发展几千年,那蟑螂存在地球已经好几万年。我们看不见时,它已经客覌存在了。

达尔文进化论,任何物种能够存活下来,不一定是那个强大的,而一定是善变的。人们认识世界是局限的,因为不能超越。人类许多事情还有做不到做不好,不是我们唯心不努力,是认识真实客观本质还有距离。

我是个唯物主义者,我虽然不是经常上香拜佛之人,但是我相信神学倡明认识世界客覌性超越了哲学。

真理就是揭开事物本身的面容的,让人们看到蒙娜丽莎微笑的脸;真理就是零距离看到物质本身。这就是唯物主义态度。

大家都说过好似外国的月亮又圆又亮。但是月亮还是那个月亮,我们地理位置不同,我们空气质量不同,甚至我们心情不同,我们总不会说这是中国的月亮吧。唯心者就是自我意识干扰判断。

哪啥,如果你今天中了百万大奖,今晚的月亮许是最圆最亮的。


我在哲学问答上看了许多,发现90%以上的回答者并未真正理解唯物主义,因而回答都是片面的,不完全正确的。

什么是唯物主义?有人把它理解成追求物质享受。有人说把唯物和唯心统一起来。这些都是对唯物主义的错误认识。

唯物主义即是,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客观物质在人脑的反映;世界上除了运动著的物质,就别无它物。有人说,还有意识。是的,有意识。意识是物质世界高度规律运动的产物,载体是物质,因此意识也是物质的。

有时候我们会觉得世界是唯心的,因为个人的认识毕竟有限,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总要渗透进来这样或那样的主观意识。站在自身的角度来观察事物,自己就好像是中心点,万物以自己为中心运转。其实这是限于参考体系的幻觉而已。因为,客观世界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意识具有强大的能动作用,比如创造性,选择性,可以指导实践。但这仍然是唯物主义的观点。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界限是分明的,切忌把唯物和唯心混为一谈,说什么唯物和唯心可以调和。


我用王阳明的话来回答你

王阳明与朋友一起游南镇,一友指岩中花树问:「天下无心外之物,如此花树在山中自开自落,与我心亦何相关?」

先生说:「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的感觉与花的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强调唯物者有道理,物质并不以你的意志而独立存在,无论你高兴与否,太阳依旧会从东方升起,是教人学会尊重客观规律。

唯心论者,是强调你的精神因素对于客观世界的巨大作用

这个世界究竟是先有物质,还是先有精神,是他们的焦点,

我们都承认物质客观存在,但是现在物理发展的趋势物质又是不存在的,基本粒子往下分割竟然什么都没有,只是一些不同的频率的震动

还有宇宙大爆炸的奇点,也很奇怪,到底密度多大可以装的下一个宇宙,又考证说这是一个真正的点,没有大小,就是说什么也没有,一团能量而已,


这个时代的人之所以都知道唯物主义,那是因为人类的唯物认识观,相对促进了人类社会的生产力,相对成就了人类世界的所谓物质繁荣。满足了人类的物欲追求,让人类陶醉于纸醉金迷的人生享受。并由此让人类误以为「一切唯物」的主观定义,就是世间真理。但物质决非世界的唯一真实。尤其是对有思想能力的人类,物欲的奢侈挥霍、物质的奢靡享受,除了让人类精神愈趋空虚,并不能让人类的精神有所充实、有所告慰。随著人类认识的不断思考演进,人们就会有所发现,那被唯物主义摈弃的唯心观,却是愈来愈见其不容置疑般究竟真实的存在!人都是现实的!只要能让人类见证现实存在的,人们自然就会承认其真实性。所谓的唯物主义,不过就是围绕著可见形态的物质物理的观察分析,而产生的唯物主观定义。所谓的唯心主义,则是人以不可见物质形态演示、甚至是可改变物理性质的现象,而产生的唯心认可的定义。就世界真象而言,世界是唯物的!更是唯心的!天地万物,唯心所造!万物不能自造自化和互造化!万物更不存在造心之能!此心非人生理器官之心,乃人类生命与万物之中的灵魂生命体!万物中的灵魂之心,就是与宇宙之心的天体量灵魂体本质一致无二的生命。万物之灵魂心,就是宇宙之心分而微存在的万物之心。因此,当人类回归真实的日子临近时,人类自然就会愈趋于感觉世界的唯心真实。感觉就是天昭人心的反映!就人类的发展史而言,唯心观是人类的认识之初,亦是人类认识的归结之终。而唯物观,只是人类临近认识归根结底前,最终完成辅助人类彻底回归唯心的小游戏。


唯物和唯心之左只是观测世界时从不同的角度而已 它们都指向一个共同目标(而唯心在此方面略胜一筹 能超越目标 直指人心—关注人心才是最重要的 也是最难参透的) 依靠两者的互补圆融之运用方才能够更好地尽最大努力地认识世界发现世界完美世界 「修心格物」 两者都是以物像本身为基础为参照的 其中唯物运用普通的逻辑思维对对象作解而受阻时 何不跳出这一思维怪圈(也即是超越) 从而唯心上任了 当唯物啃不了的骨头就让唯心去做吧 立竿见影 一扫而光;而唯心往往狂妄自大 流溢于形式(类似于玄学神学)而收不住脚时 就用唯物将其击溃 击破其之幻梦其之迷雾从而回归到现实 还物像之本来面目

唯物和唯心就好比一个是矛 而另外一个则是盾样 我们作战时不可能只持矛而不撑盾 否则受到敌方的箭矢之伤害面前不堪一击;同样 也不可能只举盾而不著枪 否则的话只有钝击而没有更有效的刺杀

两者千百年来争执不休 也往往是对物像之解析程度不同而产生偏差所致 这里 关键是两者都容易步入误区 比如唯物变得经验 变得机械 不融变通;也比如唯心变得虚幻 变得尖滑 过于形式……等等

时间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即参照) 唯物普通而重要 唯心高级而有益(其实咧 唯心也即是站在唯物的基础上而多那么一点点而已—此所谓的超越)


首先,大家奉为真理的马克思的唯物主义,马克思讲社会存在决定意识,何谓社会存在?最近犹太学者郝拉利的《人类简史》给出了最好的回答,感官感知的世界里不存在的,人类想像世界里的,人类共通信任的价值存在,就是社会存在。人的本质是社会存在,人类文明就是社会存在的文明,这个社会存在决定了我们的意识如何推演,思想的内容,决定了我们如何认知定义我们生活的自然世界。

大家听懂了吗?

社会存在决定了我们如何思考与认知,我们的思考与认知决定了我们感官感知怎样的一个自然世界,所以马克思讲人化的自然,也讲异化即人创造的许多东西制约著人。

以我们这浅薄的主流成见,先评价一下吧!马克思本人的学说是唯物主义还是唯心主义?


1948年12月,联合国通过《世界人权宣言》,明确了「无罪推定原则」,这一原则意味著「经验」与「观念」对还没有真正弄清事物时判断依据,如果把人的意志观念强加于某个案件中,有可能会推出与事实不符的结论。这就是为什么说,人类的思想越来越朝「经验」认知模式进化的原因。

人类的认知,源于生命有机体的应激感应。应激感应是对外部世界的的感应,感应是来自现实存在的各种刺激,所以有「物质之感」;而有时觉得世界又是唯心的,则是因为所有的感应都是生命个体对外界或者自身的感应,具有自我性。所有的认知,都是以自我为中心的认知。人类认知的历史就是这种自我认知的范围扩大史。

生命有机体的应激感应是生命可以持续生存发展的基本能力,而 这种能力以基因信息的形式进行存储和传播(遗传),表现形式是从不稳定到稳定,如从RNA到DNA,从低等生物到高等生物,表现形式是进化的结果。

而人类的经验认知,则是源于生命有机体的应激感应。比基因信息在稳定性基础上更加具有突变性,这种人类认知形式的非基因智慧信息可以实现人类自身的飞跃性发展,又能保证了人类基因上的稳定性。是稳中求变的智慧信息组合。

人类的认知,又发展出经验类认知和观念类认知。经验类认知源于生命的应激感应,而观念类认知,则是意识从随机性模糊性到固定化系统化的结果,观念就是意识的固定化,系统化观念则形成了观念类理论,如哲学理论。而意识的更进一步则是意识的工具化,近现代科学,则是在这个阶段产生,科学就是对人类经验认知的意识工具化的过程和结果。


让我们再从人类意识进化历史长河来看各类思想认知:

人类主流认知体系是人类意识从模糊化、随机化(原始经验)到固定化、系统化(宗教、哲学),再到意识工具化(近现代科学)的过程。与作为人的个体从诞生、成长的意识进化走的是同样的过程。而科学理论的诞生,也是同样的从灵感突现到观念系统化,再到工具化过程。

如下图,经验在主流认知所占比例的演化曲线。0-t1时间,经验类认知在主流认知体系中占比越来越少,t1时间基本在西周、战国时期(t1是一个较长的时间段,相对人类历史长河可以认为一个点),而t2是西方文艺复兴时期(t2时间区间比t1要少很多,这个图可以类似世界地图那样,没有用统一的比例,为了表达经验认知的发展演化脉络)。t1到t2时间区段很长,中国是漫长的封建时期(用习惯用语,应该不是封建制),欧洲是黑暗的中世纪。从t2以后,主流认知体系中经验占比越来越大。这里所说的主流认知体系,是以国家力量以及多国国家力量形成的认知体系,0-t1时期主流认知体系为万物有灵的巫术,表现为各种祭祀,极致之作是《易经》,以《易经》的三个演化为代表的认知可见,当时主流认知体系中经验占比越来越少,到《周易》基本上就是观念占了绝大多数。t1-t2这段时期,宗教统治时期,主流认知体系是观念占统治地位。t2至今,主流认知体系中经验的部分逐渐增加,形成了以两个顶峰的认知:牛顿力学和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下一步应该是量子力学的突破,形成一个新的以「经验」为基础的包含了相对论的认知体系。

哲学这个名词意义很广,很早就有。一般认为源自希腊语意为「爱智慧」 ,汉语中没有这个词 康有为引进日本译称。古人从原始经验进入到有了「观念」开始,就自然的会用观念对经验进行「思维上的加工」,思维工具也从最直接的类比、归纳到逻辑分析、数学等。

无论怎么变化,怎样的说辞,哲学基本上都可以分成三个大类:世界观(本体论)、方法论和逻辑学、伦理学。

所有的世界观(本体论),无论是唯心的还是唯物的,都是人类对经验的思维加工,并不是经验本身,从这个意义上说,世界观本身就是一种「观念」,而不是经验。这是从认知角度进行分类的。

方法论和逻辑学,已经成为人类的思维工具,再加上另外的数学(数学不是哲学、也不是科学)工具,组成了人类对经验进行思维加工的「工具」部分。

伦理学,则是从伦理宗教演化而来,或者说伦理宗教和伦理学同出一门,本身都是「观念」类认知。

从上面的分析来看,哲学的两个大类,世界观(本体论)和伦理学,都是人类的「观念」类认知,而方法论和逻辑学,再加上数学(注意:数学不是哲学,更不是科学),组成了人类的思维工具。

探索本源,在追逐这个目标的这个过程中人类根据实际经验总结了很多方法论,如还原论、系统论、辩证法,还包括数学,所有的方法论都成为科学研究的思维工具,或者从大的角度讲成为人类探索经验认知的思维工具。

一旦将目标锁定在「本源」,所有的关于本源的概念都变得成为思维上的抽象,成为某种意识的固定化、系统化,本源本身似乎变得没有任何意义。人类永远得不到想要的本源。如最早关于物质的本源,就有「原子」一说,后来的原子这个科学名词与最早的物质本源还差的非常遥远,物理学中的原子根本不是物质的本源。再例如牛顿理论中的「万有引力」这个概念,这可以说仅仅是牛顿力学理论中一个观念而已,作为一门经验的认知,牛顿力学理论的核心在于其经验部分,即原经验和推导出来的数学公式,公式表达了各种观念之间的联系,这种联系是人类对于外部世界的应激性认知,或者说经验只能感应到「互动」、「联系」,这是生命应激、经验的内禀属性,因为感应就需要互动、联系。

任何关于本源的论述,都不可能是经验上的认知,因为经验的内禀属性是建立在互动与联系上的,单纯的意识的固定化、系统化认知,都只能成为观念认知的一种,可以从逻辑思考上证明这一点。经验认知,包括近现代科学,也包括远古经验认知,更包括动物的应激性反应,都是可证伪的,而任何本源概念都无法证伪,只能在对经验认知的探索过程中起到思维工具化的作用。

因为有了牛顿的万有引力概念,人们开始探索引力的本源,又有了爱因斯坦的弯曲时空的观念。至今,用爱因斯坦的时空观建立起来的经验认知,更符合人类对宇观尺度的观测经验。从认知信息对人类影响的外部系统的熵减作用角度看,「本源」并没有实际意义,关于「本源」的概念都并不是科学,仅仅是科学理论中的「观念」。这里特别强调的是,科学是进化到高级阶段的经验认知,科学理论只是经验认知工具,工具和经验是不同的,不能把理论中的观念部分认为是科学。也可以说,本源非科学。

科学的目标,或者把时间拉向20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古代经验认知的目标,都是人类通过生命特有的对外部世界的应激感应获得更强的生存能力,生命对外部世界的应激感应本身就是生存的能力。

所有的高尚辞汇在大自然面前都是渺小的,没有经验认知,想得再好(观念),都无法生存。如果在未来,个体和群体再完美、再有秩序化(观念认知信息的作用,即:使得人体和群体更加有秩序化),一个小行星就可以毁灭整个地球生物,而经验可以让人类炸掉这颗小行星或者飞离地球。


唯物是一切资本主义剥削阶级的最爱!它们一生的追求就是物的享受而且不择手段地霸占为己有,对物的分配观念是」弱肉强食」!谁有势力谁就多多占有!唯心?资本主义剥削阶级无心无肺,从来也未讲过半点「人心」,更不讲良心、善心!只有唯心主义的善人、佛陀才讲良心,讲善心。真正的共产党人是不唯物的一一为了心(主义),为了主义真,宁肯抛头颅、洒热血。怎么可能去唯物呢?革命烈士方士敏,身上翻不出一分钱!为的是主义、为的是思想、为的是共产主义的精神!为的是一颗火红的「革命心」!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