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以前读小说的时候,经常看到一句话,叫做“大道五十,天衍四九”,后边一般还有一句叫“人遁其一”。一般用来形容事无绝对,任何困境下总有一线生机。

  这句话在现实生活中似乎不怎么常见,不过在文学作品中出现的频率还挺高的,那么这句话到底出自哪里呢?所谓“大道五十,天衍四九”的结论是怎么得出来的?

  五十、四九,看起来似乎是一道数学题,那么是什么样的计算能得出这两个数字呢?难道是小说家瞎编的?其实这还真不是瞎编的,文学作品也是在我们传统文化中吸取营养,这两个数字,其实是中国传统易学计算出来的。

  这句“大道五十,天衍四九,人遁其一”,出自《易经》,表面意思就是说,天地间事物运行和发展的规律(也就是大道),总共有五十之数,而天命的衍化只有四十九,缺少的那个一,就是天机、变数。

  而五十、四九,也不是随便说的,要解释清楚这俩数是怎么来的,就非常复杂了,我姑且说一说,加上自己的理解,有什么错误、疏漏,还望各位高人不吝指正。

  根据中国传统理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天地宇宙的运行衍化,都可以用数字来表示,数字是无限的,我们不可能数到头,实际上十进制用1~10就足够了,再大的数也是十进制的循环而已。

  易学中,把1~10分为天数和地数,孔子曰: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天数五,地数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天数二十有五,地数三十,凡天地之数,五十有五,此所以成变化而行鬼神也。

  简单的说,天数为1、3、5、7、9,地数为2、4、6、8、10。天数有五个,地数有五个,天数之和是25,地数之和为30,所以天地之数加起来,一共就是55。

  天地之数为55,那么为什么大道是五十呢?原来这个大道五十,实际说的是天地之数的大衍数,所谓大衍,就是演天地之变也就是大道,天地之数55减去天数的中间数5,就是大衍数50,又叫大衍之体数。

  天地之数55减去地数的中间数6,得49,又叫大衍之用数,这里出现了体数和用数的概念,是什么意思呢?举个例子来说,如果宇宙是一条河,体数就是河床、河道,用数就是其中奔流的水。

  体数是基础,用数是衍化,这就是大道五十,天衍四九的由来,而这个遁去的一,其实也有不同说法,这个一可以看做是一个变数,即天道衍化,总有一线生机的意思。

  而一,也可以理解为太一,即太极,为天地未分之时的状态,是不变的,对现在的事物没有影响,所以不用,也就是说,49本身都是变化的,人所求的一线生机自然也包含其中,这个就看个人理解了。

  古人云,数,理也,中国传统易学以有好几千年的历史,其中尝试用数学解释宇宙自然规律,这和现代的物理数学其实也有异曲同工之妙,不得不感叹老祖宗的智慧,我们中华传统文化果然博大精深。

  我是咸鱼道长,感谢您的支持。

  射日英雄另有其人?古籍记载的三位羿,谁才是真的射日英雄?

  姜子牙到底是什么神仙?其实道教早已经给他封神了,知道的人不多

  后羿射日的神弓是从哪里来的?查找《山海经》解开很多儿时疑惑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