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的新闻媒体各种抢眼球的标题、人肉馒头。捏造、造假的新闻和不属实的报道。如何看待(批判)这种不良作风?对我们的生活等方面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总体来说,浮躁。

具体说会很累,尽量吧。

国内的新闻媒体除了央视和北上之外,其他地方的新闻媒体都很一般,部分地区很业余。

央视的一套,四套和十三套没的说,如今依旧秉承著新闻媒体的严格要求,其余频道也不以新闻为主。

北京呢,因为本身就是全国最先成立电视台的地方之一,再加上「天子脚下」,所以也是非常自律的。

上海,国内地位很高,几乎等同于「天子脚下」,外加自我要求很高,也是很负责任的新闻媒体。

其余呢,除了各省市自治区的晚间新闻之外(六点或六点半的省级新闻联播),其余时段的所有频道几乎都没什么人真正关注。这就出现了一个问题,没人关注也就没了收视率和广告,也没了影响力。那么就要穷生变,变则通。就出现了曾经的一个名言:没事总想搞个大新闻。除此之外,同时还出现了另一种想法:凑合凑合完了,哪儿有那么多新闻。

以上所说,包含电视台,电台,纸媒。

除了以上的问题,还有一个关键点,那就是人员的素质偏低,或者叫责任感偏低,报道大事轮不上,报道小事没人看,所以就又回到之前的结论:凑合凑合完了。

就这样,抛弃了(或者说是没了这方面意识)深挖新闻背后的真实,整个团队弥漫著浮躁和凑合的氛围,导致,应付交差,不做细致的验证,人云亦云,把自己的主观意识带入到新闻里,喜欢站在道德的制高点去俯视所有事件。

这些也就出现了题主的提问。

除此之外,还有一点,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只接受短新闻(微博那种100多字的)和不停追求新闻即时性(甚至想知道一分钟前发生的新闻),所以很多人会发现,央视,北上的新闻好像永远慢半拍,其实他们是在核实,验证。而其他地方的新闻越来越快,快本身没有错,但结合上述问题,事情就大条了。

本身已经在想搞大新闻和凑合的思维里了,再加上还想快速,这新闻就爱出问题,举个例子,很多人都会说,现在新闻要等几天看,不然总是反转,事实如此,一些专业能力很低的媒体会贪心不足蛇吞象,快速报道事件,还自以为找到了敲门,那就是只说表象,这么做,的确可以一定程度下免责,但只有表象,却缺失了真正的事件本质,就是极不负责的做法。举例:今天在马路上,宝马车主辱骂行人。ok,把表象报道出去了,很多人看完之后不会去等著看后续的报道,甚至根本没有后续报道,但事情的本质很可能是行人多次侵犯了宝马车主的利益,所以导致了被当街辱骂。

这样一来,当人们知道本质之后,自然要怀疑这家媒体的权威性和职业操守。但这家媒体还会觉得自己比窦娥还冤,因为只是「负责任」的报道了表象,殊不知,因为专业不强,没有细致验证,应付交差,人云亦云,喜欢站在道德制高点俯视这些缺点早已深入骨髓,在撰稿的时候总会有一两句话带有偏向性,所以,信任崩塌了。

差不多就是这样,再往细里说还可以继续,但太累了。


什么叫新闻媒体:亦称大众媒体,包括纸质媒体和电子媒体两种。

既然是大众媒体,有些现象很正常。

关键原因是有需求、有市场。人都是趋利的,大众喜欢什么,就制造什么。


希望能做到有事说事,但不要没事找事


行业混乱的主要原因是门槛太低,从业者良莠不齐,缺乏基本的职业道德。

说个我亲眼见过的,很多二三线城市的记者,连高中都没毕业,搞个假文凭就上岗了。


看了这些标题。你就懂如何看待了。

他就是大名鼎鼎,大家一直口口相传的Propaganda之父,Edward Bernays。

他可能没什么名气,但是他的舅舅大家都认识。就是弗洛伊德,心理学那个。

BTW,他们都是犹太人。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