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孙桂丽(南宁市第二人民医院临床营养科主任,副主任医师/副教授,内科学硕士,注册营养师)


(1)自制酸奶不安全

①自制条件有限,杂种菌趁虚而入

菌种制备和发酵是生产酸奶的关键技术。在发酵过程中,由乳酸菌纯培养物制成的生产发酵剂在42~45℃的环境中进行发酵,这是保加利亚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混合后的最适生长温度。接种量、发酵剂活性、培养温度是生产中最需要注意的三个因素。在家庭环境中自制酸奶,首先无法保证严格的杀菌条件,即使将牛奶煮沸,把制备酸奶的相关器皿全部在开水中消毒,也很容易在操作过程中受到其他杂菌的污染;其次如果不利用恒温容器,酸奶也不能一直处在42~45℃的环境中发酵。

②自购菌种有隐忧

有些菌种包装上也显示「益生菌、双歧杆菌,家庭自制酸奶专用,唯一QS认证菌粉」等宣传标语。实际上,自购菌种,尤其是任意网购的菌种在安全上无法保障。这些购买的菌剂是否真为QS认证还有待商榷,有些菌剂甚至连生产商家、生产地都没有标识。

(2)自制陈皮注意卫生,才能安全

自己做的「陈皮」不一定是陈皮,只有经过长时间的储存,橘皮挥发油总量的降低、黄酮类成分含量的增加,才是真正的陈皮,陈皮是越久越好。但自己做陈皮,要确保没有过多的农药残余,不会因为储存不当,产生虫蛀、霉变等影响食品安全的情况。

(3)酸奶不能多吃

喝过多的酸奶容易引起胃酸过多,影响胃黏膜及消化酶的分泌,降低食欲,破坏人体内的电解质平衡。尤其是平时就胃酸过多、常常觉得脾胃虚寒、腹胀者,更是不能食用过量。《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推荐每天奶及奶制品300g。

(4)陈皮不宜多吃

陈皮属于腌制品,含盐分高,多吃易增加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风险。

中国临床营养网 查看官方网站 为全国医护/营养师和患者提供优质营养服务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