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中说到「金缕玉衣」那就肯定是汉墓了,我们知道汉代实行厚葬,「事死如事生」,凡是墓主生前的用品,一般都有陪葬,如此厚葬的汉墓便有了「十室九空」的说法。我们不妨先讨论古代盗墓贼盗墓的初衷是什么,是墓葬中的金银财宝,玉衣算不算财宝,当让算,但是盗墓贼要考虑变现的问题,那么玉衣玉片能不能变现呢,答案是在古代是不能的。

玉器在古代一直都带有礼制的意味,没有一定的等级根本不会使用玉器,更不要说玉衣这种等级,只有皇帝和诸侯王才能享用的葬品,明确的就是陪葬用的,不像其他的玉器,玉衣在现实生活中是用不到的,如果盗墓贼得手了玉衣,那他根本就出不了手,没有人会要,因为只要你出手就像别人说你是盗墓贼,盗墓这个行业在古代历朝历代被抓住就是死罪,所以没有人会傻乎乎的给自己找不痛快。当然这说的是古代盗墓,如果是现在盗墓贼的话,可能连一个棺材板都不会给你剩下。

在汉墓中金缕玉衣,只抽金丝留下玉片的不是个例,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徐州狮子山汉墓出土的玉衣残片。江苏徐州楚王陵金缕玉衣是现今出土最早,做工最好,最有价值的国宝,共使用了4248片玉片,金缕1576克。玉片最多,达4248片;玉质最好,玉衣全部用新疆和田玉制成,温润晶莹;工艺最精,保存最好,墓主人应为第三代楚王刘戊。这件玉衣残片就是发现于墓道口,金丝被抽去,只剩下玉片,也正因为如此,我们才能看到如此完整的玉衣。


题主所称盗墓,应该是指古代的盗墓贼吧,因为在如今的盗墓行为中,别说玉片,盗墓者恨不得把整个墓葬都搬回家,肯定会把文物洗劫一空。

在古代,玉器是被掌控在特权阶级手中的,许多精美的玉器,都是精心雕琢的礼器,被用于祭祀所用。而民间的玉器,无论在质地还是做工上,都很难同社会上层相比。而盗墓,自古便被视为极其卑劣的行为,也是受政府禁止和严惩的罪行。所以,盗墓是一种隐蔽的行为,在盗墓者获得墓中随葬品后,也会谨小慎微,以防事情败露。

正是因为这样,古代的盗墓者,一般多会以获取金银等器物作为主要目的,而对一些难以自身使用或出手的随葬品,则不会盗取。盗取金银,可以私下里再行熔炼,进而成为可以流通的硬通货。而玉器则不同,盗墓者既不能明目张胆地拿来直接使用,也不敢轻易转手出卖,更不具备再次加工改制的条件。所以,从这一角度来讲,在古代盗墓者眼中,玉器基本属于没有任何用途的东西。当然,这也并不代表所有的盗墓者都会如此,这里所指的是通常情况下,在任何一个时代,都有特例。

有了上面的介绍,再来理解盗墓者抽取金缕玉衣的金线而不拿玉片,便容易得多了。金缕玉衣,是兴起于汉代的高等级敛衣,采用金线将有孔玉片连缀而成。与之类似的,还有银缕玉衣和铜缕玉衣,可统称为玉衣。由于连缀玉片的金线或银线比较珍贵,可以重新熔炼后分割流通,因此古代盗墓者遇到金缕玉衣或银缕玉衣时,会把金线或银线抽走,留下玉片。

另外,古代盗墓者不取走金缕玉衣或银缕玉衣的玉片,还应该存在另一种原因,那就是制作玉衣的玉器,成色并不会太好,也不具备太高的经济价值。可以说,相对与玉片来说,金银丝线不仅更为昂贵、可以利用,而且盗取更为方便。

因此,古代盗墓者,在遇到金缕玉衣或银缕玉衣时,会只抽丝而不取玉片。


古代盗墓贼不拿玉片,有两个方面的考虑,一个是玉器实际是鸡肋,弄不好还会招来杀生之祸,二是古人认为死人陪葬的玉器是血玉,是极其晦气的东西,不能拿。

金缕玉衣上的玉片就是鸡肋,换不来钱,还有可能招来杀生之祸。金缕玉衣上的玉片价值连城,但它带有明显的时代和墓葬,一旦出现在市面,立马就会被人发现是盗墓所得,不仅卖不了钱,而且还会招来杀生之祸,这些玉片就是催命符了,不能拿。

古人认为死人陪葬的玉器是血玉,金缕玉衣上的玉片吸食了死人的晦气,是非常晦气的东西,盗墓贼会避而远之,而只要金缕玉衣上的金线,黄金贵重,并且利于变现,而上面的玉片被弃之一边。

总之,古代的盗墓贼不是不知道玉片的珍贵,只是当时的现实不允许罢了!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