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是10月中下旬了,我相信Everyone应该都已经开始了政治复习,不管你的政治复习进度几何,现在大部分人拿到政治选择题应该还处于无逻辑、连蒙带猜的状态,考研政治一直有句话:你最终的分数大致就是客观题的两倍。不知道这句神预言是否适用于其他人,不过对我真的是中了,在各大机构的政治冲刺卷出来之前,我们还是专心搞客观题才是王道。今天这篇文章,学姐就跟大家好好说道说道政治选择题有哪些类型,又有哪些不为人知的小秘密吧。

载入超时,点击重试

首先,在讲正文之前,先来科普一下选择题的题型分布:

马原:1-4单选,17—20多选,34分析题

毛中特:5—8单选,21—25多选,35分析题

史纲:9—10单选,26—29多选,36分析题

思修:11—14单选,30—31多选,37分析题

形势与当代:15—16单选,32—33多选,38分析题

01、政治选择题总览

政治拉分项在选择题,而选择题的拉分项在多选。单选侧重记忆,一个知识点,你记住就拿分,不记得的,那就只能看你旁敲侧击能不能分析出来。完全摸不著头脑的,就剩下1/4的概率了。所以在记忆相关知识点的时候,还是要仔细一些,切忌模棱两可,尤其是很多容易混淆的概念。不过单选的难度相对较低,很多看选项就能直接得出答案。而且不是有那么一句话嘛,能靠背拿分的,都不是难题,单选考察的那些知识点,一般都是耳熟能详的点。在上考场前,我相信各位肯定是把知识点至少过了一遍的,在这种情况下,我允许各位单选最多错两个哦。

多选题漏选、错选均不得分。这也是为什么说多选难的原因,一方面,多选题是比较简单的题,即考书上原话,比较好识别的,靠记忆能拿分,这部分题所占分值也比较少,但是多选对于背诵内容的准确度又高了一个要求。许多内容分了许多点,而这些点很可能会成为选项。

另一方面,多选重在把考点理解、吃透,这需要一定的积累与训练。在练习多选的时候,注意看一下解析,The Last Not The Least,实在不建议你将政治的每个题都能理解、吃透,我们能理解80%就差不多能拿70+的成绩了。我一直坚持政治有一条铁则:不求拉分,但求别拖后腿,这就是说不需要拿出大把的时间,非常系统、尽善尽美地复习政治(已经尽善尽美地复习完其他科目的同学除外)。

02、政治客观题各部分考察特点

马原的选择题一般都比较综合,考察一个知识点的多个维度,依次按照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的顺序。马哲考察的是根据材料分析原理或者直接对原理的理解,需要同学们在学习时把原理弄清楚。政经题目稍难一些,需要同学们多做题练习,有些内容是需要理解消化的。在政经部分,最不需要头疼的就是计算题,其实政治经济学的理论是非常有逻辑的,这一部分大家如果跟视频或者自己看书好好理解一下,是不难拿分的。而科社的题目往往比较简单,主要是在把握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本质前提下分析。马原的一个多选题技巧是极少有全选的,一般都是选两个或三个。

毛中特有一些常见的规范,比如政治保证的答案基本都是党,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基本都是人民群众,毛中特的出题方式不都是局限于书本,往往会出现与时政热点相关的比较灵活的题目。毛中特有些题要求同学们把握住国家、党以及人民的立场来答题。这部分的多选题以理解型为主,大致可以分为几个类型,考定位、考理解,这部分一般是选两到三个;还有就是考查领导人讲话的意义、启示等,这部分考题一般情况下就是要全选的。

思修法基的出题基本是仅仅围绕教材的,考范围,考定位,考名词所指以及考名人名言,思修法基部分的多选题比较容易全选。

史纲多选题也基本是围绕教材,喜欢出记忆性知识点,除此之外,还比较爱考抽象知识,比如某一个具体历史事件的原因、意义、经验教训,有时也会比较两个具体历史。

时政当代的多选题的命制最大的特点就是没有选两个答案的,一般是选三个或者四个,这部分是不需要我们长期准备的。

03、政治选择题常见题型总汇及技巧解读

1、因果型

特点:因果题一般包括两种情况:

一是知道结果考原因,题干为果,选项为因,常用引导语有 因为 、其原因是 、之所以。另一种是知道原因考结果,其引导语有:目的是 、 是为了、结果是 、影响是 、因此 、所以 等。

方法

第一步,分清问的是因还是果,如果题干为因,备选项应该是此原因的结果,问结果的选择题的选项都比较发散,往往是一因多果,注意:考查原因时又有根本原因、直接原因、主要原因、客观原因、主观原因等。

第二步,正确理解题目中的各种原因是什么意思,把握各种原因的联系和区别。一般来说,政治、经济、社会现象的发生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在诸多因素中事物发展的客观因素是客观原因,而人的因素是主观原因。 主要原因和次要原因。主要原因是指在诸多原因中起主导作用的因素,但这种主导因素有时不止一个,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称之为最主要的原因,不属于主要原因的就是次要原因。根本原因是从本质上说的,即导致事物发生变化的最本质的因素。这种因素是一种历史的客观存在,它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它反映著客观规律的要求。

分析根本原因一般是政治现象从经济上找原因,生产关系从生产力中找原因。而直接原因是导致事件发生的直接因素,它往往是一种表面现象。

第三步,要将选定的答案代入题干中比较,看是否合乎逻辑。

因果题总结答非所问者不选;与题干的规定性重复或变相重复者不选;因果颠倒者不选,即题干问的是原因,但备选项却答成结果

2、事例型

特点:此题型题干的内容选取现实政治生活或经济生活中的重大事实材料或者引用名人名言表明一种思想,这类题常出评价分析题和理解说明题。

评价分析题的材料可能正确也可能不正确,常出现在马哲部分,这类题目主要考我们结合平时积累的知识对材料的理解,选择哪一个备选项并不是以这个备选项所显露的事实正确与否为依据,而是以该备选项的观点是否蕴涵在材料中为依据。即使这个观点是错误的,也可能选。

理解说明题是对材料的含意进行理解和认识的选择题,它的明显特征是题目中所提供的材料蕴涵了政治、经济、哲学道理。关键词有表明了 、 反映了 、 意味著 、 说明了 、 体现了 、 蕴涵 等词语。

方法:解答方法是首先要抓准材料中的中心词或关键词语,以准确把握材料的意思,然后再逐一把题枝与题干相对照,凡能正确分析、评价材料的题枝,都是正确题枝。

单项选择题把握这几条原则:只能说明题干某一层次意思者不选,题干意思的同义重复者不选,选择最符合题意的选项。

多项选择题选择原则:按照每一层意思的要求筛选备选项。 凡符合题干意思,能正确说明材料的备选项,都在应选之列,即使符合题干某一层意思的选项也要入选。

3、比较型

特点:此题型的题干是两个认识对象。题肢对题干中两个认识对象进行比较后的回答。内容上可分为类比和对比。类比型就是将同一类性质的概念、事件、人物或观点进行比较。对比型是将不同类型或性质相反的事件、人物等进行比较。关键词常用「不同点是」「相同点是」或「区别是」「联系是」等词语把题干与题肢联接起来。

方法:把备选项和题干进行对照,看备选项观点本身是否表述错误、是否符合题干考查的角度,只有本身正确且符合题干要求的备选项,才能入选。

4、发散型

特点:此题型要求题枝对题干的内容作多侧面、多角度的理解或说明,主要用于考查考生理解的能力、分析能力和辩证思维能力。其形式常用「正确的是」等词语把题枝与题干联接起来。此类题型是毛概、邓论、时事政治多选用的题型。

方法:凡是与题干有关的正确题枝都可以入选。

04、考研政治客观题三步走战略

第一步、单选为主,熟悉考点

这部分属于第一阶段的学生, 不过相信这个时间点,大部分人的「一步走」已经完成了。

第二步、多选为主,巩固重难点

有了第一轮复习,大家还都处于半生不熟状态,对大部分知识点有印象,但又太熟悉,将脑中接不上的线连上是第二轮的任务。

PS:尽可能在10月中下旬之前完成这个阶段的学习哦,

第三步、多选和错题为主,冲刺复习

第三阶段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刷冲刺卷,但是注意不要过分纠结正确率,错了我记住,以后看到这个知识点不会再犯,不要将冲刺卷的选择正确率与最后考研成绩划等号,冲刺卷选择得10分,最后都可能上40。

本文有些长,但都是学姐悉心整理,希望能帮助大家政治选择题能有一个规范的答题步骤,天气也许越来越凉,别凉了自己的初心~~~


推荐阅读: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