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當下的結果卻正在確確實實的作用於下一個當下,當下即是緣起性空?不管答案是什麼,肯定是事事無礙,不然問題就不會成立,發生的就是已經成立的。為什麼說法界即我心?


當下是一扇門,是念的持續住立。禪修時,我們來到這裡,延續乃至達到另一種當下;解脫時,我們在這門裡看到一切的生滅、非我、不真實。

關鍵詞:

巴利三藏 阿毗達摩 轉法輪經 無我相經 大念處經 馬城大經 心所 究竟名法 究竟色法 止觀禪修

在佛陀的教導里,五蘊的無常涵蓋了所有的體驗——色、受、想、行、識無常。

這些都是不牢固的,會變異的,心如果緣取他們,以為裡面有我或我的,會怎麼樣呢?

會被「遍取」,會被逼迫,會在怨憎會、愛別離、求不得的時候痛苦不堪。

所以佛陀在覺悟之後所說的四個真諦當中,第一個真諦就是苦聖諦:

生是苦,老是苦,病是苦,死是苦。怨憎會是苦,愛別離是苦,求不得也是苦。總而言之五取蘊是苦。

那怎樣是苦的解脫呢?

不執取。渴愛滅盡。由不依靠、不依賴而到達不因為得到、失去、變異而痛苦。這樣無所依而住立,就是苦的盡。

諸比庫,此是苦集聖諦——此愛[導致]再有,與喜、貪俱,於處處而喜樂,這就是:欲愛、有愛、無有愛。

諸比庫,此是苦滅聖諦——即是那種愛的無餘離、滅、捨棄、捨離、解脫、無執著。諸比庫,此是趣向苦滅之道聖諦——此即八支聖道,這就是:正見、正思惟、正語、正業、正命、正精進、正念、正定。"相.5.1081 轉法輪經" &&> http://h5.isharead.com//information.jsp?id=242137

而在無我相經里又講到,過去、未來、現在……的一切五蘊都不是我、我的:

「因此,諸比庫,凡所有色,無論是過去、未來、現在、內、外、粗、細、劣、勝,還是遠、近,一切色皆『這不是我的,這不是我,這不是我的自我』,應當如此以正慧如實照見!

凡所有受,無論過去、未來、現在、內、外……還是遠、近,一切受皆『這不是我的,這不是我,這不是我的自我』,應當如此以正慧如實照見!凡所有想……凡所有行,無論過去、未來、現在、內、外、粗、細、劣、勝,還是遠、近,一切行皆『這不是我的,這不是我,這不是我的自我』,應當如此以正慧如實照見!凡所有識,無論過去、未來、現在、內、外、粗、細、劣、勝,還是遠、近,一切識皆『這不是我的,這不是我,這不是我的自我』,應當如此以正慧如實照見!諸比庫,多聞聖弟子如此照見,則厭離於色,厭離於受,厭離於想,厭離於行,厭離於識。厭離而離染,以離而解脫;於解脫而有『已解脫』之智,他了知:『生已盡,梵行已立,應作已作,再無後有。』」"相.3.59 無我相經" &&> http://h5.isharead.com//information.jsp?id=240924

在禪修當中,把覺受通過對業處的專註,帶回到的就稱為當下。禪修可以認為從這裡開始。

以入出息念為例:

令主導造業的「思」慢慢平息,生起正念;

令散在過去或未來的想慢慢脫離,念確立;

生起平靜的想——「知道入息長,知道出息長」「知道入息短,知道出息短」,念即隨著想持續;

通過「覺知全身而入息,覺知全身而出息」以入出息將身受沒有死角沒有遺漏地統攝起來,念即展開;

將平靜的想延展開來——「平靜身行而入息,平靜身行而出息」,以念來撫平身的緊縮。

這樣就將心和身,透過入出息念這個方式完全地帶回到當下,在完全清晰知道的狀態下等待、守護、保持。

在此,伴隨著念的想持續地生起,綿綿密密地生起時,就容易從這個被持續知道的「當下」,進入到新的世界:

一境性,色界,定的狀態 當中。

當下是一扇門。你需要完全地來到,住立,令心安穩在這裡。當心適應了持續安穩的「靜慮」之後,可以期待從有當下,到當下消失,進入到空間、時間、過去、未來、遠、近都不同於這個欲界的色界當中。

當下消失的時候,意識到沒有當下;

一境性尚存時,可以修行觀禪,以定力看到名法(心、心所)和色法的生滅;

一境性褪去的時候,意識到那只是心的一種狀態而已——認識到那個也是無常。從執取當中解脫。可以令心達到無所依——不依靠思的對象,不依靠想的緣取,不依靠當下的念與智,不依靠心的一境性。

心將確實地從有我,有我所當中解脫。達到最高的頂點。生、老、病、死,怨憎會,愛別離,求不得,五取蘊,都將來到完全地滅盡。


您好!如夢的顯現是具足三時的,即:過去、現在和未來。所以從顯分去觀察三時不滅。而勝義諦三時不成立,故於勝義諦觀察三時了無可得。可參閱《中觀根本慧論》

謝邀

朋友,「當下」是指「不思議」的「當下一念覺悟」,一旦「思議」即非「當下」,就有過去、現在、未來,就如朋友現在的疑惑。正如《金剛經》中所說,「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朋友如若體悟不到其中的「不思議」,就不可能體悟「諸法無生」,也就不可能入「法界」。


三心不可得。

說當下,是為了襯托 現在未來。對治法。

未來 當下 過去

是一個。

這是最後回答你的 一次了。

屏蔽掉了。

佛法是實際修的,做學問,耽誤自己,而且引導別人知見不斷。

害人!


如果想了解「當下即是」的義理,那麼這句,阿毘曇毘婆沙論所說「如金剛喻定一剎那頃現在前。」。如果想了解當下這個辭句,那麼依世俗諦的當下就是三時中的現在,勝義諦無有三時,以其無常故。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