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蓝梦岛主

  原创文章,已开启全网维权,抄袭必究!

  明成祖朱棣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古代帝王,他既是盛世英主,又是乱世枭雄,其行为举止也是时而残暴时而荒诞。比如在永乐十八年,朱棣就曾下达了一项令人匪夷所思的圣旨——全国范围内抓拿尼姑和女道士。

  那么,朱棣到底缘何下次怪异圣旨呢?这还要从一个叫唐赛儿的女人说起。

  唐赛儿是明朝初年著名的农民起义女领袖,她的造反活动虽然没能最终成功,却意外成了朱棣一辈子的心病。

  唐赛儿是山东滨州蒲台县人,虽然家境贫寒,早年却过得十分幸福。虽为女儿之身,唐赛儿却自幼跟随父亲习武,15岁时便已武艺超群,远胜须眉。少女初长成时,唐赛儿又嫁给了如意郎君林三,从此夫妻恩爱,伉俪情深。

  但是,唐赛儿的美好生活却被本来风马牛不相及的明成祖朱棣彻底打乱。

  朱元璋隔代将皇位传给孙子朱允炆后,朱棣为了篡夺皇位发动了历史上著名的“靖难之役”,而“靖难之役”的主战场就是唐塞儿的家乡山东。经过多年战乱,山东地区已经是民不聊生、饿殍遍野了,永乐年间,山东又经历了连年旱灾,粮食颗粒无收,山东百姓饱受饥荒之苦。

  就在这种背景下,朱棣为了巩固皇权又决意迁都北京。迁都是王朝大事,免不了大修宫殿、开挖运河、南粮北调,而这些浩大工程都是需要大量人力的,于是朱棣下令徵调山东数十万民夫,农民徭役也随之加重。

  在朱棣如此折腾下,唐赛儿的丈夫和父亲先后被杀死、逼死。唐塞儿痛失至亲,对明朝对朱棣自然都是恨之入骨,于是她决定奋起反抗,发动起义,不鱼死网破不善罢甘休。

  自古以来,农民起义军都喜欢借助宗教的力量来造反,唐赛儿也不例外,她以白莲教为名,以红白旗为号,聚集教徒,起兵抗明。

  为了树立自己的神秘形象,唐赛儿还称自己曾在山脚下的石头缝中发现了白莲教的圣书和宝剑,凭此二物,唐赛儿不但能通晓诸术,预知未来,还能号令天下,莫敢不从,简直比倚天剑和屠龙刀还神奇。

  不过,唐赛儿的这招故弄玄虚还是非常管用的,当地百姓都相信她并非凡人,还称其为“佛母”。其实,这一切的一切,都是唐赛儿极其教徒的自我炒作。

  唐塞儿领导的起义军曾屡次告捷,还攻占了青州、莒州等地,并斩杀了多名明朝大将,歼灭了数千明军。但是唐塞儿起义军的规模最初只有几千人,鼎盛时期也不过聚众数万,整个反明运动仅仅维持了三个月就被彻底镇压了,根本成不了气候,其规模和影响力与历史上诸多著名农民起义简直无法相提并论。

  既然如此,朱棣又为什么要不惜倾举国之力全国追捕唐赛儿呢?

  起义失败后,首领唐赛儿侥幸逃脱,因为佛门清静之地向来是躲避世事的理想之所,而唐赛儿又自称是“佛母”,所以朱棣料定唐赛儿藏身于寺庙道观之中。

  永乐十八年三月到五月,朱棣曾两次下旨逮捕京师和山东境内的女尼和女道士,追寻无果后又将搜查范围扩大到全国的寺庙与道观,前后被抓捕的女尼和女道士达到了数万人。但是,唐赛儿就像人间蒸发了一般,真的是活不见人死不见尸,朱棣至死也没能寻到她的下落。

  起义军已散,唐赛儿已经没有了翻身的可能,朱棣之所以不惜代价抓捕唐赛儿是因为永乐十八年是个非常关键的时间节点——迁都前夕。

  朱棣决意迁都,朝野上下反对声不绝于耳,官僚不想背井离乡,百姓更不想增加负担,而就在这个节骨眼上,唐赛儿却起兵造反了,这难免让谏臣有了把柄——你看,让你别迁都非要迁都,这下逼反百姓了吧!

  所以,朱棣想要顺利迁都,就必须从根本上搞定叛乱,杀了唐赛儿表明立场,因为他的迁都大计容不得半点闪失。这才是朱棣对唐赛儿恨之入骨的关键,也是他不惜代价追捕唐赛儿的根本原因。

  参考资料:《明史》、《国榷》

  文中图片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