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jpg

 

你的修行观念正确吗?

 

众生为何依旧是众生?因为很容易起心动念,这是潜伏在我们内心的贪、嗔、痴、慢、疑、恶见⋯等等,因其尚未根本断除,才让「乌云时而遮日」,遮住我们的天理良心《纯真天性》。

 

修行需要把凡夫心量转换为菩提道心,把复杂心念转换为单纯心「纯真之心」;透过修行的人性炼就,不断地自我反省、忏悔,以导正偏失的观念与行为。

 

禅宗云:「青山原不动,白云自去来」,修行若能守住本心,让本性如如不动,世间一切恩怨、是非、妄念、不如意⋯等等,就让它「来就来、去就去」不要存于心中而罣碍著。

 

认清生命过程一切带有天意与宿业,也更要认清我们修道立德,不是为著别人而活,而是为著自己的成就而努力。因此真修行「怎会被外境拖著走」、「怎会被激动情绪赶走真良知」?

 

情绪不能控制的人,要得到平静,就必需去除私心与偏见,凡事往好的方向去想,不要一起无明就钻牛角尖,把「道」往外推,外表装做若无其事,其实这样与凡夫也没有什么分别。

 

圣贤云:

若是能为别人想~就无是非。

若是能常思己过~就无怨悔。

若是能用平常心~就无执著。

 

圣佛云:「处处处低,人跟你;处处处高,人离你」。要知道,大海之所以伟大,除了它美丽、壮濶、坦荡外,还有一种「自我净化的功能」。

 

修行常言道:「清净自心,智慧如海」。唯有透过智慧而达到以下自我身心灵的净化:1. 洗涤我们的烦恼与无明。2. 抚平我们受伤的心灵。3. 洗尽内心三毒及一切诸恶念、与恶行。

 

用人心、私欲去处事,所观察到的仅是万物的表相而已。要知道,一般众生的心态就是:「分别、对待、挑剔」,讲话尖酸刻薄,专挑别人的「小毛病、小缺点、小过失」,若是有这种的心态一定要调整及改善过来。

 

修行即是在修持我们的心量,你心愈虚、愈低下、愈谦让,就如同大海纳百川,如虚空包含万事万物,若心胸不宽敞、宽容,一粒细沙也容不下,如何谈论《修真》之道?

 

修道、修行不是仅在外相上追逐,而是要往内在心性上下功夫,不论天时多紧急,灾难有多少,你办的道场有多大多宽?但还是离不开修改毛病、去掉习气、改变脾气⋯等等心性、品性的修正与调整。

 

我们常说:心头、心头-这个心还没有起念头的那一刻便是「无念之本性」;修行就是要修这个「止念」的功夫,须知,每一个细微的起心动念均是我们的轮回种子啊!怎可不慎之呢?

 

末后收圆,天演淘汰,在此暴风雨的宁静,谁能经得起「考验」,谁又能扭转颓势,把渐行渐远的道心找回来?修行者唯有韬光养晦,心静无波,任外在的风怎么吹,也不要让心中无明之风再度吹起。

 

时下修行可分为三种人:

1. 把握时机快马加鞭之人:认清时局,用心修行,披星戴月,顶著风雨在跑的人。别人一生几十年修行,未必能达到究竟,我们几年之中,甚至到最后都还能坚持到底!

 

「该了的尘缘就该去了」、「该行持的任务赶快去执行」、「该还的无形债赶紧还」、「该断的赶快断,当断不断必受其乱」,以不达彼岸誓不甘休的决心去完成今生灵性升华之任务。

 

2. 易受环境左右之人:道心、智慧、耐力不够坚定。要知道,修行处在「平顺、安逸、无事」之时,很难看出一个人的真功夫,而是面临「横逆、困穷、潦倒」压力来临时,你还能固守本位,展现你的欢喜心,才是真修行者。

 

3. 我行我素之人:要不要修行,该不该修行,全凭个人之喜爱。只要不顺、无明来临时,「管你什么叫修行」,「管你什么道心与包容」,当人心起、道心隐,怎会有道可修?真的是不到黄河心不死之人啊!

 

修道常言:「心志坚定,脚步踏稳,才能乘势而行」。修行虽然著重在心性圆满、智慧圆融,但修道成与不成,主要因素则在于「你的愿力,是否有做到?」。

 

纵然你记得三宝、记得阿弥陀佛的名号,「你回去愿没了」,还是要再下来的(六道轮回)。

 

一个出家众,这一辈子虽出家,但没证道,下辈子还会再来当一个出家人,生生世世一直到你证道才能了脱生死。

 

在家修行,虽皈依佛门或求道,但世情看不开、放不下,立愿而未能了愿,加上习性、禀性未改,怎能修得有所成就?因此生生世世反反复复地轮回投胎转世,有道缘而无道果!

 

于是这就犯了累世投胎转世之习性:「每次来时都说记得自己所发的誓愿,要好好的努力,结果来到人世间面对花花世界,又什么都忘记了」。

 

修子们:目前已到了日落黄昏时,更要快马加鞭行,修行不光只是听,更要身体力行,重要的是:「听时就要印在心里,记在脑海里,在日常生活中去把它实践出来」。

 

济公师父云:「道没有往身上扎根」。修行者不是没有道,而是道根扎得太浅了。而时下的修行者,大多求内在心灵平顺,外表好看者居多,而能真修实炼、实实在在修的人真是寥寥无几。

 

修行者需改正的错误修行观念:

1. 世人常常都认为,只要在道场「游走」「出入」,吃素斋、念佛号、听经闻法,就认为「已在修行」,须知,这仅是刚进入修行的门槛而已,

 

甚至还停留在「表相修行」中,对修行还真的是ㄧ知半解。而当你被凡尘俗事所绑而失去了道心,「不知责任、使命为何物?」,

 

「不知己立立人为何事?」一切举止行为以及心境复杂,实与凡夫无异。此时虽还披著修行的外衣,实际上离道已是渐行渐远。

 

2. 一生修行前半段,虽很用心、善尽职责,但到了后半段「遇难退缩、遇考退志」,在最后五分钟没有办法坚持下去,而起了退道心,凡事找理由、找借口、我行我素,那么就枉费之前的努力与辛劳的付出,如此,岂不是功亏一篑。

 

3. 一个修大乘佛法者,不懂死守善道、藉假修真、渡人渡己,以显光明智慧。反而不务正业,陷入旁门左道(阿修罗道)、习惯性地批评他人,

 

拿著显微镜在放大他人的缺点,把自己当成正义使者,还自认为没有错,此时已「天簿除名,输在最后」,而且输得很彻底。

 

用心耕耘自我心田⋯修行过程很难都一帆风顺,在不同成长阶段,必定会飘来几阵风雨。有人因承受不住风雨侵袭,生命逐渐凋零,有人藉风雨将自己锻炼得更加茁壮。

 

为何同样身陷苦境与挫折,其结果是不一样呢?一言蔽之~其实是「没有用心耕耘自我心田」!

 

现代人修行并非「内在深度」的用心思惟,而是表面习惯的一种反射作用。讲得更清楚点~即是习惯性什么时候「礼佛、拜神、参班」,在宫、庙、堂内还能收敛你的心性⋯

 

但一踏出宫、庙、堂,转个头,又恢复你的凡夫本性。虽然一生也跟著修行团体非常热络地参与修行行列,但最后还是抵不过凡尘俗世的牵纒,留下的只是「修道落空,修行成果一片空白」。

 

要知道每个人内心深处均有「心灵宝藏」—自性佛。为何变成自闭佛~困死在自己城中?是情欲阻碍良心?还是凡业亲情绑住?亦或私心偏见困住?被心中嗔恨、不平、计较障住?

 

一个真修行者若是能常常做自我心地的净化,则二六时中均可帮助心灵清澈无染,甚至觉性、觉知通明、开发悟性矣!

 

净化情绪~可得到好的性情。

净化欲望~可知足常乐。

净化思想~可通权达变。

净化心境~才能自在无碍。 

 

老子所谓:「和其光同其尘」。我们所追求的不是外在世界多么大、多么好,而是要观照我们内心世界是否清净圆融。或许我们无法影响外在的环境,但我们可以转化我们的心境。

 

人类无法左右外面天气,但可以改变我们的心情。山不转路转、路不转人转。悟入内心最深处的自己,才能唤醒我们良知,显露我们的清净道心!

 

摘录自~凤凰山脉 慈凰宫~~2015.07.21~~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