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刚刚结束的这个假期,菁和青春期女儿又进行了一次42岁中年女人与13岁青春期女孩的正面交锋。

  事因说起来简单又复杂,简单的道理无非就是对待青春期孩子要懂得尊重、换位思考。说起复杂,家有青春期孩子的,谁经历过谁深有体会,其中的个味陈杂无法清楚描述。就如我写过100多篇有关青春期文章,不少网友留言批判的一样:说起来容易亲身经历太难。

  放假前三天,菁像往常一样,提前做好了家庭活动日的度假安排。当天晚上,青春期的女儿却提出她的三天假期计划。母女俩的计划只有第一天是相吻合的,菁的计划是第二天第三天和两朋友全家人外出度假,而女儿的计划是第二天和同学相约练唱第三天家庭活动日。矛盾出现了,爸爸介入调和,经过商量、妥协、讨好等方式,达成一致的意见是:让女儿将第二天和第三天对调,为了配合她的时间,第三天必须一早起床往回赶。但前提条件有两个:1.放假期间,她玩手机不用受任何限制;2.以后的所有家庭活动日,必须先征询她的意见。

  本以为一切都是板上钉钉的事,按计划出行便成。没想到女儿第二天又要改变计划:她不想与父母一起外出,要去同学家借宿,顺便一起练唱,并且给出一大箩框的理由,林林总总,就是不想和父母同游。菁不赞成,便让女儿找爸爸去商量,实际上只是被女儿烦得快要情绪失控而采取及时冷静的一种方式。爸爸知道孩子在慢慢地挣脱束缚,与父母渐行渐远,尽管心中有太多的不放心与不舍得,但他内心被女儿的软磨硬泡开始动摇,便让女儿把电话交给菁。菁只表达自己的想法:不能因女儿临时变动而影响整个计划,更何况同行的还有另外两家人。出乎意料的是,临睡前,女儿又改变她借宿的主意,愿意随父母按计划出行。

  一切都朝着度假的美好心情进行着,第三天,误打误撞进入一原生态环境,三家人骑着两辆老爷车悠哉悠哉玩得乐不思蜀,结果出来吃午饭时已到了13:00,在点好菜等开饭期间,女儿突然想到还有一篇作文未写,返程至少要2个半小时,17:50得返回学校上晚自习,于是开始发牢骚,无论菁如何安慰,她仍喋喋不休。菁给出两个方案:要么在返程路上,把作文构思好,待回到家只要提笔写;要么先回到车上边想边写,但都被女儿否认。尽管女儿越说越激动,越埋怨越失态,菁都忍而不发,她想着女儿抱怨一会儿,把不良情绪发泄完了总会平静下来。可没想到,女儿竟然开始发飙,要家人不吃饭往回赶,坐在一旁打瞌睡的爸爸没法装下去,与女儿理论了几回,问她为什么晚上回到酒店不写而是一直玩手机?爸爸不吭声还好,当这个问题抛出来后,场面眼看着就要失控了,菁赶紧劝下爸爸不要再吭声。

  一家人匆匆吃过饭回到车上,就准备出发回程时,女儿却吵着要去卫生间,菁被气得哭笑不得,爸爸实在没忍住吼了她一声,看着女儿慢悠悠地飘来飘去,菁夫妻俩无奈地对视着摇摇头。一路上,父母心急如焚地赶路,女儿却坐在后座悠闲地玩手机、睡大觉。紧赶慢赶回家到离她上学的时间还有一个半小时,按理说,她应该安安静静地回房间赶作业去,却没想到她又开始启动抱怨的无限循环模式:我说过本来是不愿意和你们同游的,你们硬要逼着我去,害得我要迟到,全怪你们......

  菁本想这件事差不多过去了,过几天再跟女儿细细分析一下就好,可没想到女儿没完没了地责怪,却没有自我反省。于是,气不打一处来,态度坚定且强硬地冲着女儿吼:就出游这件事,是你自己决定的;就迟到这件事,父母没有把控好时间确实不对,你没有提醒父母也有错;事情已经发生了,絮絮叨叨不仅于事无补,反而影响心情,只有想办法去弥补才是明智之举;如果以后外出有作业,请回到酒店后抓紧时间做,而不是玩手机看电视。最后,当糟糕的事情已经发生后,我只看到你消极抱怨,并没有看到你积极弥补。女儿被菁吼了一通后,哭了一会儿便上学去了。

  青春期孩子叛逆、自我、有个性,确实不假,但他们把父母的迁就、妥协当成软弱、讨好而不知进退时,父母应该给出自己的坚定态度。青春期的孩子心智还未成熟,并不懂得把握分寸,当他们的倔脾气发作时,如果父母一味地接纳、妥协,会助长他们有恃无恐、毫无分寸感的不良脾气。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