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我国古代有造纸术、火药、指南针和印刷术四大发明对后世的世界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比较有意思的是在四大发明中火药却是先通过丝绸之路和蒙古西征传播到中东和欧洲,再由欧洲殖民者跨越大半个地球带到和中国并不太远的日本。

从某种程度上而言:和大陆隔绝的日本列岛上发展起来的战争直到火枪传入前一直维持著极其拙劣且低烈度的局面:忽必烈东征日本时日军对元军的火枪、火炮完全视为神兵利器。1466年当时的大明藩属国琉球在出访日本时以「铁放」作为礼炮法神,围观的室町幕府众人无不大惊失色。然而就是此时还不知火枪为何物的日本却在接下来不久的战国内战和万历朝鲜战争中大规模列装了火枪,那么火枪究竟是如何传入日本的呢?

公元1560年正是大明嘉靖后期,此时大明帝国对倭寇入侵正由战略防御转向进攻。与此同时在倭寇的老巢——日本正处于战国乱世之中:各路诸侯大名连年混战,自保尚不暇,哪儿有闲空向明朝派出侵略军。当然在战国内战中落败的武士浪人沦为海盗一直不停地骚扰大明海域,然而能和大明官军长期抗衡的这不会只是一群散兵游勇吧?那么背后究竟是谁领头呢?

领头的是一个叫汪直的人。由于明帝国的海禁政策使东南沿海一带大量靠经营海外贸易为生的百姓失去生计,包括汪直在内的部分沿海居民开始逃到明王朝统治较为薄弱的海岛上干起走私的勾当。嘉靖三十年(公元1551年)汪直打败了另外一支称雄海上的陈思盼海商集团,由此完全控制了整个东海地区,一时形成「海上之寇非受汪直节制者不得自存,而直之名始振聋海舶矣」的局面。鼎盛时期的汪直拥众二十余万,拥有一百二十吨以上的巨舰百余艘。这是当时世上最强大的舰队,无论大明官军或是西洋殖民者面对这股势力都没必胜的把握。

早在公元1543年,尽管此时汪直尚未战胜陈思盼,还没成为东海最大的海上势力,可他已像欧洲殖民者一样在海外为中国人开辟了一块领地——这年汪直在日本萨摩藩的淞浦郡(今长崎县的平户)以及附近的五岛列岛一带建立基地。对此日方有如下记载:道可君(松浦隆信)系福禄、武运具昌之人,故有五峰者自大唐至平户津,于今之印山旧址建唐式宅而居。用其所长,而大唐商船不绝于途,甚至南蛮黑船亦初泊于平户津。唐与南蛮之珍货年年充盈,京、界诸国商人亦云集于此,有西都之称。

五峰者乃汪直对外的自称,日本因历史上深受大唐文明影响,故而以唐代明,所谓五峰自大唐而来就是指的汪直在淞浦郡平户津登陆一事。日方不仅没把汪直在日本领土上建立基地视为对其主权的侵犯,反而将此视为当地领主贤德的象征,这个恭维不可谓不高。汪直以此为基地建国称王、任命官吏:给自己起了名号「徽王」,占住的地盘叫「宋国」,「36岛之夷皆其指使」。

此时日本的诸侯大名们根本无暇顾及在日本领土内建立的这么一个独立王国对其主权意味著什么,他们甚至还争相讨好汪直——此时正忙于征战的他们迫切需要增强自身实力,而汪直能帮他们做到这点,因为汪直手中掌握著大量战略物资。除了战略物资之外,汪直还给当时的日本带来了全世界最新的高科技:就在汪直登陆日本那年他从暹罗带著三名葡萄牙商人抵达了日本南方的种子岛,正是通过汪直的推荐、介绍和翻译,岛主时尧才从这三名葡萄牙人那里购买并引进了新式火枪并掌握了弹药的制造技术,这一事件在日本历史上被称之为「铁炮传入」。关于其中的细节还流传著一个故事:

天文十二年(公元1543年)八月二十五一艘由澳门开往宁波的葡萄牙商船由于遭遇台风而漂流到日本九州岛南边的种子岛。对这些异族人充满好奇的岛主时尧让他们在赤尾木港(现今的西之表市)。船上有一位名叫五峰的中国人向时尧引荐介绍了这些葡萄牙人,时尧发现葡萄牙人所携带的物品中有一种具有魔法的棍子可以发出「轰」的一声巨响,然后远处的东西就被击中了。对此惊奇不已的时尧用二千两金子购买了两把并命令「种子岛锻冶栋梁」八板金兵卫清定仿制。这年时尧才十六岁,此时他还不知道自己无意中为日本引进了此后将会深刻改变整个世界历史的新式火枪。金兵卫拿到时尧交给他的火枪后仔细分解,可他很快发现这种新式武器的制造工艺已远远超出了自己从历代前辈那儿学来的范畴,无奈之下只好向葡萄牙人请教。葡萄牙人开出了一个条件:「把你的女儿嫁给我,就教你。」金兵卫当然不愿意把女儿嫁给这伙不明底细的蛮夷,可完不成主公交办之事是要被处决的,如此一来包括女儿在内自己的整个家族都会遭受牵连。见到父亲为难的样子,懂事的女儿表示愿意嫁给葡萄牙人。次年(也就是公元1544年)火枪终于制造成功,如此一来金兵卫就该按约把女儿嫁给葡萄牙人。结果令葡萄牙人没料到的是:金兵卫声称女儿患病身亡并煞有介事地举行了葬礼。尽管葡萄牙人明知是计,到底无可奈何。就这样最初诞生于中国的火枪先是通过丝绸之路和蒙古西征传播到中东和欧洲,再由葡萄牙人跨越大半个地球带到了日本。

就在种子岛铁炮仿制成功的同一年纪伊国根来寺的津田算长到达种子岛,两支葡萄牙铁炮中的一支被他带回了纪州杂贺,由日本史上著名的铁炮工匠芝辻清又卫门进行复制。这一次的复制非常成功,第二年开始纪州成为日本铁炮生产中心之一,杂贺的根来众受益匪浅,因此而成为列装铁炮的强悍军队。芝辻清又卫门带著铁炮技术到了日本当时最大的商业中心——堺,与当地的工匠橘屋又三郎合作,橘屋又三郎早就向八板清定学习过铁炮制造,并将铁炮技术带回。两人一拍即合,吸收当地的明国火器技术,搞起了铁炮生产批发的生意,一炮打响,连带使也成为日本铁炮生产基地。堺的商人在战国时期富得流油,他们掌握铁炮是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天文十三年(1544)二月由于九州南部的大名岛津贵久向将军足利义晴献上种子岛铁炮,引起了将军的兴趣。于是在将军的命令下在近江国的国友村铁炮又一次试造成功。国友村的「掌门」国友藤二郎也因此成名,与芝辻清又卫门和橘屋又三郎并为战国铁炮的三大生产商。国友村成为织田家的支持者,织田信长因此而得以发挥铁炮的优势。

铁炮其实并没有某些电视剧或游戏中表现得那么厉害,它的使用方式是:把火药、装填物倒进枪管,放上弹丸,用一根通条压实,然后还要在枪管后端的火皿上放上导火的火药,并盖上火盖,避免走火。装填中要小心翼翼地夹住火绳,以免造成事故;射击时瞄准后打开火盖,扣扳机发射。整个操作流程又复杂又慢,熟练的人也要弄上20秒左右,所以战场上发出去一发后往往很难有机会给你从容装弹发第二发。遇见下雨天火绳发潮,铁炮就很难发挥威力。虽然日本人后来有所谓的「雨铁」,其实效果也并不好。另外长长的火绳时时要调整长度,安全性又成了问题。


火绳枪,日语中叫「铁炮」,在日本史中「铁炮传来」被看作影响历史进程的重要事件。日本一本《铁炮记》记载了「铁炮传来」的经过。

1543年8月25日,位于日本南端的种子岛漂来一艘大船,船上是一群葡萄牙人。岛民从葡萄牙人那里第一次见到了一个奇妙的管状物体,从有洞的一端点火,就会发出雷鸣般的轰响。伴随巨响,空中飞行的鸟被击落。见证这一奇景的岛民立刻将此事上报给了岛主种子岛时晓。时晓于是盛情招待葡萄牙船员,并以高价从其手中买到了火绳枪。后来时晓命令刀匠进行仿造,但是随后发现技术上出现了问题,就是枪管底部封不上。次年再次来到岛上的人才告诉岛主,说要承受火药的冲击,底部要用螺丝。当然,日本人在这之前从未见过螺丝。

按西方的记载,这件事不是在1543年,而是在1542年。到底哪边的准搞不清楚。不过这件事对于日本而言是个大事件,不止是与欧洲文明直接接触,而且得到了改变战争形式的利器。

日本以铸刀为首的锻造技术很早就处于世界领先水准了,所以掌握要领后生产火绳枪不难实现。这东西很快在全国传开,大阪、和歌山、滋贺等刀匠扎堆的地方很快成为了「三大铁炮」的生产地。火绳枪的使用对于日本军事史而言是革命性的,战国时代,织田信长正是凭借此物发明了新的战法,攻城略地,无往不利。不过到了德川幕府时期,为了保持武士阶层在军事上的忧位,将军下令全国禁止生产和使用火器,日本的武器制造技术从此停滞不前。加上后来的闭关锁国,日本由此错过了与西方军事技术同步的机会。


。。天文十二年(公元1543年,天文是日本后奈良天皇的年号),一艘搭载著葡萄牙人的中国船只遇到风暴不得不在日本九州岛南部的种子岛停靠躲避。时年16岁的种子岛时尧花重金购买下这群南蛮人手中的2挺火绳枪(日本人管这种火器叫铁炮),这便是改变日本历史进程的重大事件——「铁炮传来」。

种子岛时尧将其中一挺交给家中锻造师八板清定进行仿制,随著第一支日本国产铁炮的制造成功,这种有效射程50米的前装药的火器在随后的20年中迅速扩散到日本全国。而八板清定则被誉为萨摩的鉄炮锻冶鼻祖。

描绘日本战国时代著名的自由贸易市堺的铁炮生产绘画

种子岛火绳枪

玩过日本光荣公司《信长之野望》系列游戏的玩家没有不知道铁炮的厉害。

天正3年5月21日在现今日本爱知县新城市附近的地方,爆发了一场战国时代著名的战役——长筿之战。该战役被后世历史学家誉为火枪部队对阵骑兵兵团而最终胜利的经典战例。织田—德川联军的3000火枪手一举歼了战国名门武田家引以为傲的赤备精锐骑兵。据太田牛一撰写的《信长公记》记载:此役「宗徒之侍、杂兵一万讨死」。此役武田氏赖以生存的家臣团四名臣四之去三(马场美浓守信春、山县昌景和内藤修理亮昌丰在此役战死)。此役是日本历史上火枪首次起到决定性作用的战役。同时也是世界上首次大规模使用火枪的战役,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此后,日本各大名开始大规模装备铁炮。

列阵准备射击的火绳枪兵

而战国时代末期日本使用的另一种火器——大炮,据史料记载,日本首次引进大炮是在1551年,日本九州战国大名大友宗麟从葡萄牙引进了大炮,由于其威力巨大,被命名为「国崩」。随后日本本土也有人仿制成功,比如炮术师稻富一梦制造的稻富筒。

由于当时日本的锻造工艺还不够成熟,所以大炮多为进口货(向葡萄牙、西班牙和荷兰人购买)。

而发生在宽永年间的岛原之乱之后,为了防止天主教教徒叛乱死灰复燃,日本开始禁教全面锁国。只允许中国商人和荷兰商人在日本经商,而后者只允许在长崎外的一座小岛上进行贸易。所以德川家康一手建立的江户幕府时代,日本国内的火器多为自产以及少量从荷兰人手中购买。

庆长14年,德川家康允许荷兰人经商的朱印状

江户时代制造的火绳枪


日本江户时代也是日本的战国时代,各个封建领主养著众多武士,纷纷拥兵自重,谁也不服谁,经常为了争夺领地大打出手,战争频繁。当时的武器都很落后,就是长矛弓箭和倭刀,打仗就像群殴,人多的占优势。他们对武器改良的愿望相当迫切。机会来了,当时的葡萄牙人,号称海上马车夫,仗著航海技术好,满世界转悠,寻找贸易机会。

一伙葡萄牙人也在日本登陆,看到日本穷山恶水没有什么好东西,正准备弃岸登船,想到返程路途遥远,就想到日本山中用火枪打点野味改善伙食,他们打猎的场景让当地人看到了,报告了岛主,岛主脑瓜灵,一想这是个好东西,就不惜重金买下了葡萄牙人手中的火枪,因为当时欧洲的火绳枪最为先进,威力也大。

岛主让手下人仿造,但不得其法,后来岛主用手下人的女儿和葡萄牙人交换,才学习到制造火绳枪的技术,开始大量制造装备了他的部队,在与别的领主征战中,他的火枪队大显身手,火枪技术也在其他领主中大规模传扬,从此火绳枪正式登上了日本的战争舞台。


日本江户时代(1603年3月24日至1867年11月15日)也就是咱们熟知的德川幕府时期,当时的德川幕府对外实行锁国政策,严禁日本人与外国贸易,但是在长崎设有通商口岸,允许同中国、朝鲜、荷兰等国通商,因此当时很多先进的西洋火器都是荷兰人带来的。

另外德川幕府将军实质上是各藩诸侯盟主,对于整个日本难以实现全面控制,各地大名处于半独立状态。特别是处于日本西南部的萨摩、长州、土佐、肥前四藩一直是反对德川幕府统治的主力,因此对于德川幕府的锁国政策并不严格执行,利用地利之便和西方展开走私贸易。19世纪六七十年代倒幕维新运动时期,支持天皇的维新派手中的武器很多是走私进来的,火器也有不少。

最后日本自制火器的时间非常早,在江户时代之前就已经比较流行了,当时叫做「铁炮」,像咱们很熟悉的「第六天魔王」织田信长就是一个运用火器打仗的达人,曾利用火器击败了武田信玄勇猛的铁骑军团。

1543年有葡萄牙商船遇到台风被吹到种子岛,葡萄牙商人将西方火绳枪传入日本。1544年日本工匠八板金兵卫模仿制作出第一把日本制的火绳枪,命名为种子岛铳,不久后迅速传遍日本,种类因产地分为国友筒、堺筒和萨摩筒三种。


江户时代又称德川时代,是由德川家康开辟的一个日本封建时代,而当时的日本无论是工商业还是手工业都极为落后,但是那个时代的日本人还是非常爱好侵略的,而同时期的朝鲜和中国就曾遭受过倭寇的侵略,尤其德川家康统治时期正值大明朝末期,而日本更是多次犯我边境,由此进行掠夺,但也因此给日本流传进去了很多当时先进的火器。

中国古代从秦一统到康乾盛世这数千年的时间中来说都是远远领先于世界的,尤其中国更是最先掌握火器的使用的,而且在宋朝火器便大规模的应用到了战场上,在明朝时期更是有了各种大炮,但是在明末之后,因为封建社会的弊端,对于火器的使用并没有进行更深一步的开拓,而日本却是不同。

日本因为地处岛国,所以狭小的地域就限制了他们的发展,而日本自唐朝时期就和中国有著贸易文化往来,所以说日本的火器使用还是比较早的,但是将火器直接运用到战场上面,应该还是在德川家康时代,而同时期的中国已经有了较为先进的「火铳」,火炮更是类型多样,尤其在永乐帝时期,设置了特殊的「神机营」,这就是特殊的火炮编制部队,在当时世界上来说都是首屈一指的。

而日本在明朝时期几乎对我沿海地区的骚扰从未间断,当然也带走了我国当时非常先进的火器使用技术。而当时著名的抗倭名将戚继光便是一位火器专家,他发明了各种火攻武器,当然日寇也窃取了不少先进的火器,所以说到底,日本的火器使用最初的来源还是我国!


火器是13世纪由中国传入日本的,但很少使用。葡萄牙火器于1543年引进,随后发展迅速,16世纪后期冲突期间当地制造强劲。日本当时几乎完全放弃了进一步发展和军事使用火器的做法。1854年以后,随著恢复与西方的接触和冲突的积累,日本将再次开始使用火器。由于日本靠近中国,它早就熟悉火药武器。火器似乎最早出现在1270年左右的日本,这是中国发明的一种原始金属管,被称为火炸药,铁炮似乎也是日本从当时的中国引进的。 日本岛主檀香岛从葡萄牙人那里购买了两支火绳枪,并派了一名剑士来复制火绳枪枪管和发射装置。几年之内,在战争中使用种子岛永远改变了日本的战争方式。1560年起,火器在日本的大规模战斗中使用。在1614年出版的回忆录中,葡萄牙冒险家、作家费尔南多·门德斯·平托将自己安置在第一个登陆点,尽管这一说法遭到了彻底的怀疑。然而,这些武器非常基本,因为这些火枪没有扳机或瞄准器,无法与250多年后在日本引进的更先进的欧洲武器相比。 此外,在1467年至1590年间,由于日本在僧伽罗时期处于战争状态,当时封建领主正在争夺霸权。火绳枪被广泛使用,在战争中起著决定性作用。1549年,小田信长下令为他的军队制造500个火绳锁。然而,与其他武器相比,火器的好处仍然相对可疑。当时,枪支仍然相当原始和笨重。根据16世纪日本的一个估计,一个弓箭手可以在炮手装载、装填和射击火器的时间内发射15支箭。[的有效射程也只有80到100米,在这个距离上,子弹很容易从装甲上弹下来。


自家改进出来的啊!要知道火枪最早在1466年就从琉球传入了日本,当时有琉球人从琉球往日本卖从明朝引进的明铜火统(原始的手统),但当时一方面是数量比较少还不好用,另一方面是当时处于室町幕府末期,战国时代才刚刚开始,各个大名家之间的斗争还没像后来那么激烈,等到了1543年有一艘葡萄牙人前往中国的商船被台风刮到了日本最西南的萨摩国的种子岛附近,当地的领主种子岛时尧从下船打猎的葡萄牙船员手里见到了火绳枪,并在了解了其威力后花重金(大约2000两银子)买下来几只火绳枪,并把其中的一只交给了自己家族的锻造高手金板八兵卫进行仿制,但是日本当时没有类似的东西,怎么仿制也不行,但说来也巧,第二年又有一艘葡萄牙商船因为在台风中迷航了,跑到了种子岛附近海域,金板八兵听说后跑去求教船上的铁匠,并在付出把自己的女儿嫁给对方的代价后,得到了制作火枪的技术,并成功生产出来日本第一支国产火枪,从此日本就开始大量生产火枪,这是火枪在日本的历史,至于火炮那就晚一些了,根据文献记载在1551年左右,葡萄牙人在放入港礼炮的时候因为声音太大,并且有部分弹片飞到了大友家的天守附近,吸引了当地的领主大友宗麟前去查看,并从葡萄牙人手中买到了几门弗朗机炮,并名为国崩,但在日本战国时代用的并不是很多,但也算是正式传入了日本!


在中国上下五千年人们为了保护自已的生命,武功是刺激,又没危害到生灵,胜为王,败为蒄,火器极少用,你去日本几乎都是中国沿海地区的人,为什么从前都说有祖母坟,没有祖公坟墓,都是遇到一般的风没办法,随风漂流,你如果去日本农村说家乡话,就知道,这是在一次打电话回家人才知道的,他们听到就过来打招呼,也许你们的祖先就在日本没是到海洋遇难。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