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朝历代很多名将忠臣或死于非命,或死于政治,或死于宫斗,或死死权争……总之,他们有一个特点,那就是冤死。而这其中也诞生了一种很特殊的人——刽子手。

  刽子手是古代对从事死刑者的一种称呼,他们因为职业特殊,往往被人所不屑。今天就来看看明清时郐手子几个轶事。

  黄端伯是江西黎川人,崇祯元年的进士。黄端伯赴入官场,很快受到了排斥和打压,原因是他为人耿直忠义、清正廉洁,和当时昏暗的朝风很不相“适应”。

  也正是因为这样,黄端伯在官场很不得意,多年来非但得不到迁升,而且还连遭贬降。眼看在官场上实在混不下去了,黄端伯只好辞职告老还乡,到老家过得“幽然见南山”的田园生活去了。

  当然,黄端伯虽然告老还乡了,但还正值精气正旺的壮年,他身在田园心在宫,时刻关注着大明的朝政和局势。

  后来在内忧外患下大兵压境下,昏暗的崇祯皇帝自刎,福王朱由崧登基,因为大明江山已殆失过半,而朱由崧登基登基的地点变成了南京,成了“小南王”——史称南明。

  国家有难,匹夫有责。在这种情况下,黄端伯选择了主动出山,效力于朱由崧,被任命为礼部主事。而这时清军在多尔衮的带领下,正挟击败李自成义军的余威,大肆进攻南京。

  黄端伯抱着必死的决心奋力南京,对清军进行了顽抗。多尔衮见黄端伯勇猛且有谋略,很欣赏和爱惜他这样一位超级人才,便想要招降他,于是派使者送信给黄端伯,结果黄端伯的回复令人大吃一惊,他只回了10个字:“明礼部主事黄端伯不降”。

  然而,清军人多势众,南京城究竟没能守住,黄端伯不幸成了俘虏。

  多尔衮再次劝降黄端伯,结果都遭到拒绝,无奈之下,只好下令处死黄端伯。

  行刑这天,黄端伯大义凛然地走到刑场,他目光如炬,直视行刑的郐子手,厉声呵斥:“何不直刺我心?”刽子手吓得心惊胆颤,手脚发软,结果只听“咣当”一声,竟然“手颤刀坠”,人也跌倒于地。

  行刑官见状面如土色,只好更换了一名郐子手。

  而黄端伯死后,他的正直忠诚和大义凛然受到了民众的尊敬,于是出现了“千百人,皆持香哭拜”的动人场景。

  无独有偶,明末清初还有一位忠臣也令人肃然起敬。他的名字叫张敝同。

  张敝同属于典型的官二代,他是万历年间的内阁首辅张居正的曾孙。也许是出身于名门之后,张敝同对明朝非常忠诚。

  明末,清军以势不可挡之势很快吞并了大明半壁河山,独守一隅的南明朝堂已如惊弓之鸟,很多人都没有信心和勇气和清军抗衡,做好了投降的准备。但张敝同却是个例外,他当时的官职是兵部侍郎、翰林院侍读学士,他抱着视死如归的决心,誓要和与南明共存亡。

  结果可想而知,清军攻下南京,南明灭亡的同时,很多忠臣都被抓获了。而张敝同也是其中一员。清军想要劝降文武双全的张敝同,并派已经投靠清朝的明朝旧臣孔有来劝说他,孔有来以高官厚禄来诱惑张敝同。结果张敝不但义正言辞地拒绝了他的“美意”,而且还怒斥孔有德,说了4个极为难听的字:无耻汉奸。

  结果可想而知,张敝同被送上了断头台。结果惊奇的一幕发生了,当邢台郐子手行刑,一刀砍掉了他的头颅后,张敝同身首分离后,他的身体依然挺立不倒,又向前走了三步才到下。刽子手吓得目瞪口呆,魂飞魄散,跪地直拜:罪过,罪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