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爾如是,是不是就可以解釋為什麼會有不辯自明的現象,也就是我們一切虛幻的實在性的基礎。是這些理論是止觀三昧建立的原因,還是這些理論來自止觀三昧?用以以幻破幻。


你證得了,自然明了。這個問題的難點在於說出來就是錯的。因為這就像給一個盲人形容紅色是什麼顏色。你看過了紅但你不管怎麼形容盲人也是不知道的。你得給他方法讓他看到。金剛經里有一句,知我說法如筏喻者,法尚應舍何況非法。我也說個錯的方法吧。在你的問題里,空是一個獨立出來的東西。但是空是建立在有的基礎上,有一個對比這才是空。真正的空是沒有空和有這兩者的。兩個都拋掉,不空不有。


無相寂止成就後,就開始修勝觀。勝觀是什麼樣子呢?剛才說的,寂止修得比較紮實的時候,就完全保持這個狀態,盡量無造作、無作意、無分別、放鬆的狀態中安住。一點緊張也不需要,就是完全放鬆的狀態中安住。這樣保持覺知的話,赤裸裸的覺性就會出現,也可以說完全裸然的明覺就會出現。這個時候是什麼樣的覺受呢?不管你聽到什麼、看到什麼、聞到什麼、觸到什麼,都是赤裸裸的明覺,一切的一切都是明覺,除了明覺以外別無他物,有這樣的覺受。這時不管是粗大還是細微的念頭還會生起,但是已完全影響不了明覺。這時不需要任何的作意、任何的造作、任何的分別,就是非常放鬆的保持這個明覺。這樣明覺會越來越敏銳,之前發現不了的微細念頭也會發現,可是再怎麼發現也是這個明覺,再無其他。此時不用再去作意追求什麼,就是這樣單純地保持這個明覺就可以。這個明覺我前天講過了,平靜、明覺、空性三者合一,這時不用再造作來合一了,已經自然而然地合一了,如果沒有合一的話,是完全不會呈現這麼裸然的明覺的。這個就是勝觀。-阿知仁波切

爾時世尊。告阿難言。

此諸大眾皆不復見阿閦如來及諸相者。當知一切法亦復如是。不與眼作對 法不可對法。法不可見法。是故無所從來亦無所去。

何以故。阿難。一切法無知者 無見者。無造者 無作者。何以故。一切法如虛空 無分別故。一切法甚深 不可思議。譬如幻士不受諸法。無堅牢故。一切法無所受 亦復如是

阿難。諸菩薩摩訶薩若如是行。是行般若波羅蜜多。而於是中亦無法可著。

若如是學是學般若波羅蜜多。如是學者能到諸學彼岸。

又復阿難。若菩薩摩訶薩。欲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應當學是般若波羅蜜多。何以故。是般若波羅蜜多學。於諸學中最上 最大 最勝 最妙 無上中無上 無等 無等等。而能利益安樂一切世間。無依怙者為作依怙。如是學者諸佛許可諸佛稱讚。


謝謝你的邀請。

道和知識的區別:印光:選擇一個寂靜隱蔽的地方,精進修凈業,將從前所得的學問文章,拋向東洋大海外,把自己看作原來就是一個無知識的人,於不生分別心中,晝夜六時,專門念一句洪名聖號。果然能死盡偷心,當必親見本來面目。生時為聖賢之徒,死後加入蓮池海會,這樣才可不負所學,是大丈夫,真佛子了


擱禪宗祖師,直接就是一棍。祖師不在,就複製一個給你。

【船子德誠禪師 】

  秀州華亭船子德誠禪師,節操高邈,度量不群。自印心於葯山,與道吾、雲岩為同道交。洎離葯山,乃謂二同志曰:「公等應各據一方,建立葯山宗旨。予率性疏野,唯好山水,樂情自遣,無所能也。他後知我所止之處,若遇靈利座主,指一人來,或堪雕琢,將授生平所得,以報先師之恩。」遂分攜。至秀州華亭,泛一小舟,隨緣度日,以接四方往來之者。時人莫知其高蹈,因號船子和尚。一日,泊船岸邊閑坐,有官人問:「如何是和尚日用事?」師豎橈子曰:「會么?」官人曰:「不會。」師曰:「桌撥清波,金鱗罕遇。」師有偈曰:「三十年來坐釣台,鉤頭往往得黃能。金鱗不遇空勞力,收取絲綸歸去來。千尺絲綸直下垂,一波才動萬波隨。夜靜水寒魚不食,滿船空載月明歸。三十年來海上游,水清魚現不吞鉤。釣竿斫盡重栽竹,不計功程得便休。有一魚兮偉莫裁,混融包納信奇哉。能變化,吐風雷,下線何曾釣得來。別人只看采芙蓉,香氣長粘繞指風。兩岸映,一船紅,何曾解染得虛空,問我生涯只是船,子孫各自賭機緣。不由地,不由天,除卻蓑衣無可傳。」道吾後到京口,遇夾山上堂。僧問:「如何是法身?」山曰:「法身無相。」曰:「如何是法眼?」山曰:「法眼無瑕。」道吾不覺失笑。山便下座,請問道吾:「某甲適來只對這僧話必有不是,致令上座失笑。望上座不吝慈悲!」吾曰:「和尚一等是出世未有師在?」山曰:「某甲甚處不是,望為說破。」吾曰:「某甲終不說,請和尚卻往華亭船子處去。」山曰:「此人如何?」吾曰:「此人上無片瓦,下無卓錐。和尚若去,須易服而往。」山乃散眾束裝,直造華亭。船子才見,便問:「大德住甚麼寺?」山曰:「寺即不住,住即不似。」師曰:「不似,似個甚麼?」山曰:「不是目前法。」師曰:「甚處學得來?」山曰:「非耳目之所到。」師曰:「一句合頭語,萬劫系驢橛。」師又問:「垂絲千尺,意在深潭。離鉤三寸,子何不道?」山擬開口,被師一橈打落水中。山才上船,師又曰:「道!道!」山擬開口,師又打。山豁然大悟,乃點頭三下。師曰:「竿頭絲線從君弄,不犯清波意自殊。」山遂問:「拋綸擲釣,師意如何?」師曰:「絲懸淥水,浮定有無之意。」山曰:「語帶玄而無路,舌頭談而不談。」師曰:「釣盡江波,金鱗始遇。」山乃掩耳。師曰:「如是!如是!」遂囑曰:「汝向去直須藏身處沒蹤跡,沒蹤跡處莫藏身。吾三十年在葯山,只明斯事。汝今既得,他後莫住城隍聚落,但向深山裡、钁頭邊,覓取一個半個接續,無令斷絕。」山乃辭行,頻頻回顧。師遂喚「闍黎」!山乃回首,師豎起橈子曰:「汝將謂別有。」乃覆船入水而逝。[五燈會元 - 宋·普濟]

你問得就不對。

方便的說,你可以說緣起性空的性空,空有不二的空,和究竟無我,畢竟空是一個。

但是這「一個」,是什麼?這「一個」本身是不是性空,空,無我,畢竟空的?

或者說,你說它們是一個,它們是一個什麼?實際上,你可以說它們是同一個手指,你看到它們本身指向的是什麼了嗎?

或者說,性空這個名相本身是不是緣起?空這個名相本身是不是有?說無我這個名相本身時是否包含了我?畢竟空這個名相本身是不是也是畢竟空的?


謝邀,緣起緣滅,打坐時你會有這樣的體驗:雜念紛紛身陷其中,是有也。忽然一刻清醒你還在打坐。是無也。如此循環往複。哪一天你能永遠清醒,沒了有無之分,是為空有不二。拙見,各位參考。


畢竟空則是不二法門,則是本來空,則是無分別,則是無所得,則是勝義有

複製之前的回答。

一隻狗對著山谷狂吠,被回聲嚇到了,以為有人害他 而沒有人害他,叫萬法皆空。這是條件組合起來的結果,諸法因緣生,諸法因緣滅,叫緣起性空。自己被嚇是自己喊出來的,雖然沒人害自食其果,叫因果不空。我們每個人的世界都是自己的主觀經驗,以我觀物,所以物都帶有我的色彩。比如投射。沒有智慧之前,看到的別人什麼樣,自己就是什麼樣,是自己的回聲,價值觀的回聲,關注焦點的回聲。不同人看一個人,看到的不一樣。不同的人去一個地方旅遊,朋友圈不一樣。一個家裡遇到一件事,每個人解釋風格不一樣。在一個班裡上課,聽到的感受到的不一樣。天上掉了雪花,有人開心,有人忽視。每個人眼中的世界,全是自己的投射,自己匹配的吸引,自己的鏡子。如果不和我相應,無緣,見面不相逢。親密關係里,暴露的是自己。修行的阻礙,是內心的反應。家庭關係里,對別人的評價可以反過來評價自己 。工作更是物以類聚,關注什麼,記憶什麼,回聲就是什麼。修行人進入了這種萬法皆是一心的狀態,覺察到這點,會形成主觀唯心主義。如果承認集體潛意識的存在,和社會文化作用,可以克服這一點。當狗不叫了,正常的活在山谷里,沒有了回聲,不用回聲生活,叫解脫。山谷是正常社會文化。這個時候就進入了唯物主義。
無所緣起,問題就消失了。

謝邀。

緣起性空,空有不二,如來性海與究竟無我,畢竟空其實就是一個?

本來不想回答,因為沒有實證。若來胡說一下:緣起性空,與無我的畢竟空。就要分別,是你自己感覺空,還是那個性空。老子說道生一,一生二。你自己感覺的是那個空還是那個一。說多了就是知障。只有一句彌陀就夠了,不要分別。

法爾如是,是不是就可以解釋為什麼會有不辯自明的現象,也就是我們一切虛幻的實在性的基礎。是這些理論是止觀三昧建立的原因,還是這些理論來自止觀三昧?用以以幻破幻。

不辯自明。本師的經典,我看來已經超啰嗦了,如果還不明白只能說實證不夠而已。千里之行,始於足下;九層之台,起於累土。死磕自己看不懂的,沒啥用。如果以辯而明,我認為是知障。本師的經典,基本用意是用來解脫痛苦的。但是漢化後,我們的祖先反而希望它解道。所以兩條路,自了和行願。至於解道,搞出知障就麻煩了,所以傻念一句彌陀。至於後來題主說止觀與破幻。止是止,觀是觀。有止無觀是木頭,有觀無止則可能像你說的無法破幻。如果修行過程中真有障礙了,先去醫院看看,是不是身體有問題。如果身體沒問題,那麼你需要個善知識幫你。如果沒有善知識,那也不要急,先放下。好好生活,關注當下。沒事的時候翻翻經典,依經不依論;依法不依人,很關鍵。正氣歌一首。天地有正氣,雜然賦流形。下則為河嶽,上則為日星。於人曰浩然,沛乎塞蒼冥。皇路當清夷,含和吐明庭。時窮節乃見,一一垂丹青。

在齊太史簡,在晉董狐筆。

在秦張良椎,在漢蘇武節。為嚴將軍頭,為嵇侍中血。為張睢陽齒,為顏常山舌。或為遼東帽,清操厲冰雪。或為出師表,鬼神泣壯烈。或為渡江楫,慷慨吞胡羯。或為擊賊笏,逆豎頭破裂。是氣所磅礴,凜烈萬古存。當其貫日月,生死安足論。

地維賴以立,天柱賴以尊。

三綱實系命,道義為之根。嗟予遘陽九,隸也實不力。楚囚纓其冠,傳車送窮北。鼎鑊甘如飴,求之不可得。陰房闐鬼火,春院閟天黑。牛驥同一皂,雞棲鳳凰食。一朝蒙霧露,分作溝中瘠。如此再寒暑,百沴自辟易。嗟哉沮洳場,為我安樂國。

豈有他繆巧,陰陽不能賊。

顧此耿耿在,仰視浮雲白。悠悠我心悲,蒼天曷有極。哲人日已遠,典刑在夙昔。風檐展書讀,古道照顏色。手機碼字,錯字勿怪。無證之言,純屬瞎編,謝謝。

哈哈,除去各種玩弄文字還拎不清的,這個 @李對稱 的文字還是「有點東西」的,不過不好意思,是正規的喇嘛教魔傀儡的附體路徑。這段話轉的阿知這個修綠毒母鬼法的鬼魔。先複製下。畢竟也是有一定參考意義的。

寂止勝觀二階段 一寂止 它們成功修的寂止效果便是一種典型附體為絕對主導力的被侵入狀態, 並且說「完全保持這個狀態,盡量無造作、無作意、無分別、放鬆的狀態中安住」叫你在這種附體侵入的狀態中繼續保持心力不起的不分別,用無造作無作意進一步限制心力,保持所謂覺知,當僅剩覺知時,魔之附體分身覺受呈現,即此裸然明覺,

二勝觀 用單純的保持該明覺向魔分身輸送能量就能輕鬆的達到你們的合一勝觀及各種殊勝勝境了,此時已經徹底成為了附體魔化身。

這種典型魔攝附體法門還津津樂道傳播起來了?通常只有業障極重者才會信修這些。直接看心力的指導使用方式便十分清晰的說明了其附體魔教的本質。不過說起來,這種所謂的不分別不造作不作意也是初期被魔類攻擊攝受的傀儡們未觀察清楚自己的心與魔攝路徑方法也未找出正確的處理方式所致,所以才會被這種表面上 由不作意狀態觸發的群魔配合的出演攝受狀態 所欺覺得這樣就OK了。

原文如下

無相寂止成就後,就開始修勝觀。勝觀是什麼樣子呢?剛才說的,寂止修得比較紮實的時候,就完全保持這個狀態,盡量無造作、無作意、無分別、放鬆的狀態中安住。一點緊張也不需要,就是完全放鬆的狀態中安住。這樣保持覺知的話,赤裸裸的覺性就會出現,也可以說完全裸然的明覺就會出現。這個時候是什麼樣的覺受呢?不管你聽到什麼、看到什麼、聞到什麼、觸到什麼,都是赤裸裸的明覺,一切的一切都是明覺,除了明覺以外別無他物,有這樣的覺受。這時不管是粗大還是細微的念頭還會生起,但是已完全影響不了明覺。這時不需要任何的作意、任何的造作、任何的分別,就是非常放鬆的保持這個明覺。這樣明覺會越來越敏銳,之前發現不了的微細念頭也會發現,可是再怎麼發現也是這個明覺,再無其他。此時不用再去作意追求什麼,就是這樣單純地保持這個明覺就可以。這個明覺我前天講過了,平靜、明覺、空性三者合一,這時不用再造作來合一了,已經自然而然地合一了,如果沒有合一的話,是完全不會呈現這麼裸然的明覺的。這個就是勝觀。-阿知仁波切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