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1457246057786

 

前天睡前滑了手机,看到这篇天下杂志的文章,光看标题就差点没了睡意... 首先,很难想像台湾被美国研究列为性别歧视的国家之一,这字眼是否用了重了点就看各自的解读不同了。再看看网友们的留言,意见分歧,女人说是男人无法接受比自己能力强的另一半,而男人则说是女性眼光过高。当然这当中还夹杂更多的问题,像是女人考虑到的婆媳相处、到底是否想要生小孩、社会制度还有文化背景的影响,还有经济状态等等,所以并没有单一的标准答案。 天下杂志文章


文章指出:

在美国、加拿大和部分欧洲国家,教育程度高的女性结婚机率高于教育程度低的女性,在亚洲却正好相反。
职业妇女养大的儿子,通常对女性同事的观念更进步。
未婚女性几乎不会生小孩,没办法养出态度更自由的儿子,因而减慢了社会改变的速度。
「在性别歧视严重的社会,男人结婚必须付出高昂代价。」
研究建议 只要女性提升赚钱的能力,男性就会更愿意跟她们结婚。

 

接著再连回去看这文章的原文,你会发现台湾在以下这个问题答案上,回答 ”同意”的人的是排名第一的:
 

“ 当工作机会稀少,做男人有工作比女人更多的权利”

 

woman.jpg

 

如果先不管这篇文章是否有断章取义之嫌,就单看文章带出以上的研究论点,到底代表著什么呢?到底在亚洲,为何跟欧美是呈相反的结果?若把自己抽出来站在客观的立场,我得到的想法是:

女性在接受较高的教育后,经济独立,理应有更多的选择。但为何亚洲却未能像在欧美国家那样,更有能力找另一半组织家庭?
在传统的男主外女主内的社会结构中,一旦女性的角色改变,婚姻对双方而言不再是以前的目的 (找个老公养你),同时双方也产生意见分歧的现象 (从网友的回复中就可以看得出来,男女各持己见。
让我好奇的是,如果这个研究结果放在欧美人士眼里,大家会是发表怎样的言论?(当个人的思维不同,看事情角度不同,自然答案就会有所不同)
在台湾,男人是否承担比所谓没有性别歧视国家的男人更大的经济责任? (从 “当工作机会稀少,做男人有工作比女人更多的权利” 这问题的回答比例中,所得的想法)

我想这篇研究确实有值得令人深思的地方,尤其是当笔者本身就是这研究中的主角,适婚年龄却未婚,接受高等教育并生活在台湾。而身边也有一票条件不错却迟迟没有结婚的女性朋友们。如果你问我们想不想结婚,多数的答案是:想!但怎么好像就是遇不到也找不到适合的对象?或许这是一个转变中必经的路,是一个过程而非永远不变的结果,我们需的是调整那个从小被灌输到脑袋中,男女该有的既定形象角色,然后接受并做出改变。

最后,我仍未能理出一个确切的答案 (可能需要一点时间让我脑袋的CPU运作一下...),那么大家的想法又是什么呢?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