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络拳教学!振荡、打气不打瘀

 【元气周报/记者施静茹/报导,记者陈俊吉/摄影,示范/蔡淑容,讲解/何明亮老师,资料来源/经络拳学校】

经络拳学校副校长何明亮说,养生重在解决「气病」而非「瘀病」,皮肤的排毒只有一种,微微排汗,而非微微排血或排瘀。

他说,打出淤血,不等于排毒,排毒应是透过身体自然管道,从内在脏腑排出,如流汗、排便、涕泪,拍打到淤青,并无法排毒,反而是在经络上「制毒」,不通则痛。

至于常见的刮痧、拔罐或刀疗,目的在解淤,但长期用外来物如罐子、刮痧板等,去刺激皮肤,可能会造成皮肤纤维化,或深层肌肉群失去弹性,反而不利排毒。

经络拳养生学的理论是「打气不打瘀」,重「振荡」而非拍打。何明亮说,经络气不通后,有可能逐渐形成各式各样的病,其中一项叫「瘀」,只要透过适当休息,「瘀」就会透过人体的静脉系统代谢;任何「瘀」透过振荡「肝经和肺经」可获纾解。

拍打的疗效原理是「散」,当身体有明显热症的时候,才要「以拍解热」;婴儿喝奶后,才要「以拍化噎」,这是一种缓和的作用而不是治疗。拍打不能够作为长期的养生保健方法。

打气

养生处方:打气最快速方法,是振荡「命门区」(背后第二、三腰椎间,约与肚脐平),命门区气不足,则腰杆挺不直。

注意事项:振荡前,宜确认无腰椎退化或骨刺问题。

方法:

凤拳握法:手掌心面向自己,握拳后即为凤拳。

1.先以掌根搓热命门区。

2.以凤拳振荡命门区100下,命门区会由刺痛到温热。

振荡距离:身体壮硕者,以3040公分距离振荡,身体纤细者以1020公分距离振荡。

养气

养生处方:基本概念是身体微热,这种温热、红润可表现在皮肤上,提升体内热能,称打气,维护体外温热,称养气,像适度慢跑、瑜伽伸展是养气,但过度会变耗气。

身体可快速提升体温,在耻骨上方的小腹区,又称「丹田区」;靠近耻骨的「小腹区」,则是养气的发动区,一般人常因内衣或腰带,束缚了小腹区养气的功能。

方法:

虎拳握法:握拳后,虎口处即为虎拳。

1.以「虎拳」振荡近耻骨的小腹区100下。

2.可用跪姿打法,或用微蹲马步打法,体质弱、平常四肢较冷者,宜以跪姿,气才能向上;体质较燥热者,可用微蹲马步打。

3.打完后脸会变红润,额头微汗。

活气

养生处方:重点胸口的「膻中区」(前胸两乳之间,第五胸肋上)。因为多数人处在压力下,无法自然深吸气,也不能轻松把气吐尽,只有气吸吐得轻松,气才会活络,放松胸口的膻中区,能让气的吸吐自然。但年纪大者或有心血管疾病,不宜过度振荡。

方法:

鼓拳握法:即手握虚拳,以第二、三指骨的骨节振荡。

1.以「鼓拳」轻敲膻中区的胸骨100下。

振荡声音:振荡声音愈清脆响亮,气就愈充盈活络;声音愈沉,代表气愈闷。

https://health.udn.com/health/story/6035/347372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