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宮內膜癌,佔宮體惡性腫瘤的90%以上。初期病變可侷限於部分子宮內膜或呈息肉樣突出於子宮腔,表面常伴有潰瘍或感染,使子宮內膜增厚,質硬而脆。子宮內膜癌多發生於經絕後婦女,80%以上發生於50歲以上婦女,以55~60年齡組最多。

中、晚期子宮體癌的聲像圖表現有:(1)子宮體積增大,其輪廓尚規則。如合併子宮肌瘤時形態可不規則呈分葉狀。(2)宮腔內為不規則高、中、弱回聲或雜亂分佈,粗糙不整的點狀,小線狀及團塊狀回聲。(3)宮腔內有積液、積膿時可見透聲度減弱的弱回聲或無回聲區。

子宮內膜癌聲像圖表現,癌症早期,子宮大小正常,肌層回聲均勻,與內膜界線清晰。隨著癌組織在宮腔內不斷增大,並向肌層內侵蝕,子宮體積增大,肌層回聲變得不均勻,病竈局部回聲較正常肌層減低,二者交界處回聲更低,且形態不規則,彩色多普勒顯示該處為擴張的血管,呈低阻力型。子宮內膜瀰漫性或局竈性增厚,瀰漫型,子宮內膜呈不均勻增厚>6mm,除宮腔內病竈外,肌層內可見稍低迴聲區域,形態不規則,與肌層分界不清。CDFI顯示病竈區域血管擴張、分佈紊亂、阻力降低。侷限型,病竈所在部位表現為團塊狀回聲,回聲稍增強,形態不規則,呈息肉狀突起,與正常組織分界不清。彩超顯示絕大多數內膜癌周邊或內部可見彩色血流,其頻譜表現為舒張期血流豐富,呈低阻力型,阻力指數為0.42±0.02,和良性病變(0.69±0.02)存在顯著差異。當宮腔內的癌竈逐漸增大,內部發生缺血、壞死,病竈內出現不規則無回聲。癌組織阻塞子宮頸管時,宮腔內可出現積液、積血所致的無回聲區。病變晚期,癌組織侵犯盆腔內其他臟器,宮旁可探及回聲稍低的混合性腫塊,與子宮分界不清。

子宮內膜病變的早期診斷主要依靠診斷性刮宮,但超聲可作為篩選檢查的重要手段之一。

希望本文對您有所幫助,歡迎各位超人投稿。

投稿郵箱 [email protected],我們期待您的參與。

需要超聲視頻資料付款後添加微信好友索取。

歡迎超聲儀器設備廠商和超聲同仁諮詢洽談合作。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