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TA球囊擴張狹窄的血管時常常會帶來明顯的疼痛,疼痛不僅是一種不良的體驗、影響患者的依從性,也可能會帶來不利的血管神經反射、導致嚴重的心腦血管併發症。所以,在PTA術中,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實施鎮痛是有必要的。

一.鎮痛的原則

  • 重視對疼痛的評估。對於能自主表達的患者推薦採用NRS評分法,對於不能自主表達的患者可採用BPS或CPOT評分量表。
  • 有效的控制PTA部位的疼痛。儘可能將疼痛控制在NRS<4分(參考《中國成人ICU鎮痛和鎮靜治療指南》)。
  • 嚴格控制鎮痛相關的副作用。

二.鎮痛的方式

(1) 靜脈鎮靜鎮痛

  • 靜脈鎮靜鎮痛具有全身的作用,具有一定的風險(尤其是呼吸抑制和心血管併發症的風險),應謹慎選擇。腎功能衰竭本身增加其風險,同時都對於以下合併症也應注意:嚴重心血管疾病患者、嚴重阻塞性肺疾病或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徵風險的患者、預期困難氣道、病態肥胖者(BMI>40kg/m)、慢性肝病患者、老年患者(>70歲)、ASA Ⅲ-Ⅳ級患者。
  • 實施者需要經過系統的操作鎮痛鎮靜培訓並取得相關資質。
  • 實施場所內應具備處理併發症的設備,並保證在緊急情況時可以取得恰當的人員和技術支持。
  • 常規建立通暢的靜脈通路,進行心電、氧飽和度和血壓的監護,適當的給予吸氧以預防可能的缺氧。
  • 芬太尼由於其代謝產物不具有活性,尿毒症患者可小劑量使用。嗎啡的代謝產物鎮痛作用比原形更強,哌替啶的代謝產物具有神經毒性,這兩者不太適合在透析患者中使用。

(2) 神經阻滯

  • 神經阻滯(如臂叢神經阻滯)一般具有良好的鎮痛效果
  • 一般全身副作用較低,但仍需注意
  • 需要相關的資質,一般有麻醉醫生實施
  • 操作相對繁瑣,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選擇實施

(3) 局部浸潤麻醉

  • 局麻的副反應低,實施的安全性較高
  • 實施較為簡易,方法得當時鎮痛效果良好
  • 實施的要點在於將局麻藥物注射到狹窄血管的周圍,使得藥物包繞血管,形成良好的神經阻滯區域。僅僅將局麻藥物注射在血管上方的皮下組織內是不夠的。
  • 方法一是在狹窄兩側、貼近血管、進行一定深度的浸潤麻醉

  • 方法二是在超聲引導下將局麻藥物注射到狹窄的兩側和下方,形成「搖籃」狀的浸潤區域(邵逸夫醫院經驗)
  • 注意控制局麻藥物的總量,並避免將局麻藥物直接注射入血。

(版權所有,嚴禁盜用)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