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困難病變再觀察和評估後,根據不同情況可以採取不同措施。

如果是由於病變開口部位不在導絲頭端的活動範圍以內,導致導絲無法通過,通常需要改變導絲頭端的活動範圍來增加通過的概率。


改變導絲頭端活動範圍的方法之一就是使用導管,沿導絲放入導管,當導管頭端接近導絲頭端時,就能對導絲頭端方向產生影響。

最好選擇頭部有一定曲度的導管,比如椎動脈導管,有的PTA導管頭部也有一定曲度。

調整導管頭端以改變導絲頭端方向,使得導絲頭端的活動範圍覆蓋狹窄開口,並且儘可能地增加針對狹窄的指向性,如此就能增加導絲通過的概率。

使用導管改變導絲活動範圍

如果沒有頭端彎曲的導管,使用直形的導管也可以起到一定的作用,由於動靜脈內瘺的血管基本十分淺表,在體表適當壓迫導管就可以改變其頭部的位置。


改變活動範圍的方法之二,就是使用導絲塑形。改變導絲頭端形狀,使得導絲頭端的活動範圍覆蓋狹窄開口。

導絲塑形

有的導絲設計時本身頭端可以被塑形,有的則不具有這種特性。血管通路PTA中最常用的0.035「的親水塗層導絲頭端未被設計成可以塑形,但也可以用一定的方法使其頭端改變形狀。

0.035「的親水塗層導絲頭端外層是聚合物護套,內部是一金屬內芯,聚合物護套不具有塑形功能,而金屬內芯折彎後可以改變其形狀。一般可將導絲頭端彎曲後,在彎曲部位用血管鉗用一定力度夾持一下,導絲頭端位置即可改變,不同的夾持力度可以造成不同的頭端折角。

親水塗層導絲頭端塑形

需要注意的是,夾持是不要用力過度,也不要反覆過多次塑形,以防止導絲折斷或護套嚴重損傷。

(版權所有,嚴禁盜用)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