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朗西斯·培根(Francis Bacon),1909年10月28日至1992年4月28日,他是著名英国哲学家培根(就是曾说出过「知识就是力量」至理名言的那位)的后代。培根作品粗犷、犀利,具有强烈的暴力与噩梦般的图像。中后期作品主体常是在狭小的玻璃或金属几何空间里的抽象男性肖像,而背景则通常为平面。

培根的艺术生涯开始于40年代,患有哮喘的他,免去了服军役,这为他带来的艺术的发展。不少观众一定想知道培根笔下的人物为什么会那么扭曲呢?就连铁娘子撒切尔夫人都说培根是:「描绘恐怖图景的可怕男人」。

培根是二战后的重要画家,当然,他还是位为人熟知的同性恋画家。他的画面毫不掩饰的交织著性欲、变形和扭曲,他的画像是把好多颜色混进了绞肉机。这与他二战的经历有著重要的关系,二战造成了成千上万人的流离失所、战死沙场或遭受到无辜伤害。在这样的大环境下说画的人物怎会不扭曲呢?培根正是用画笔在思考二十世纪人类的生存状况。

例如,培根在1946年的一件作品《绘画1946》中,描绘了一个独裁者孤独、恐怖的肖像,整个画面以红色为主,画面中悬挂著多块儿巨大的切开的肉,像是处在屠宰场中。正中间的被分成两半的牛尸体组成了一个巨大的十字架。画面主角的面部并没有详细刻画,只是突出嘴部,头上戴了一个黑色的大大的伞状帽子,经历过那个时期的人们对这一形象并不陌生,这是独裁者墨索里尼常有的形象。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