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是情敌,必定两人之间有一个女性,这个人就是李师师。因为一个是能写会画的皇帝,一个是风流倜傥的大才子。所以我想用三首词来回答这个问题:第一首是另一位北宋婉约派大师晏几道写得的《生查子》:「远山眉黛长,细柳腰肢袅。妆罢立春风,一笑千金少。归去凤城时,说与青楼道:遍看颖川花,不似师师好。」这首词是专门为李师师写的,字里行间透露出李师师的无人能及的美色。可想这样的美女无论哪一个男人见了,都会动心的。

其实,李师师按现在的话讲是那种「明明有颜值的资本,却偏偏靠本事生活」的美女。李师师天生一副好嗓子,不满15岁就已经是「人风流、歌婉转」,成了名噪一时的京城名伎。古人云:婊子无情,戏子无义。作为京城娱乐界独领风骚的人物,李师师的「蓝颜知己」有很多,同时还「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都是些响当当的人物,如北宋著名词人张先、晏几道、秦观等,当然还有周邦彦。但其中最为著名就是皇帝宋徽宗了。第二首词是周邦彦写的,周大才子不仅「工于文词而且妙解音律」,因其词句绮丽绝伦,京城歌伎无不以唱他的新词为荣。他曾经为李师师写过一首《洛阳春》:眉共春山争秀,可怜长皱。莫将清泪湿花枝,恐花也如人瘦。清润玉箫闲久,知音稀有。欲知日日依栏愁,但问取亭前柳。这首词不仅有赞美而且还有同情,周邦彦规劝李师师她找个知心之人出嫁,以解愁苦。从这一点来看,两确实友谊深厚,绝非一般。但李师师久居烟花之地,已身不由已,因为宋徽宗赵佶也时不时来照顾一下她的生意。赵佶是那种吃著碗里的还占著锅里的花花公子型的皇帝,他经常微服游幸青楼,寻花问柳,京城中色艺俱佳的伎女,大多与他有染。当然李师师更加跑不了,并且还发生了皇帝和才子约会撞车的事来。

据说,有一次,宋徽宗生了点小病,李师师以为他不会来了,就幽会周邦彦。正耳鬓厮磨之际,宋徽宗抱病前来。情急之下,周邦彦赶紧钻到床下躲了起来。当晚,宋徽宗给李师师带来了江南新进贡的鲜橙,李师师亲手剥了鲜橙二人分食,边吃边调情。三更时分,因龙体欠安,宋徽宗要回宫了,没有留宿。李师师还叮嘱他说「已经三更了,马滑霜浓,你要小心了。」 这一切,都被躲在床下的周邦彦看见听到了。宋徽宗走了以后,从床底下钻出来的周邦彦,当即将他的所听所感写成了一曲新词《少年游》:并刀如水,吴盐胜雪,纤指破新橙。锦帏初温,兽香不断,相对坐调筝。低声问:向谁行宿?城上已三更,马滑霜浓,不如休去,直是少人行。并赠予李师师。后来,宋徽宗也知道了这首词,皇帝生气了,后果也很严重,他心想:老子的女人你也敢动。最后找了个借口将周邦彦贬出了京城。

最后的答案出来了:两人不是情敌,而是为了一个大众情人的女子争风吃醋。


谢邀,周邦彦是北宋著名词人,他的词格律严谨,朗朗上口,语言精美华丽,被称为「词家之冠」。周邦彦年轻时生性放浪形骸,和歌姬打的火热,他的歌词脂粉气很浓。周邦彦的才情很受皇帝宋徽宗赵佶赏识,其实这也不难理解,有道是「人以群分,物以类聚。」赵佶是个琴棋书画、飞鹰驾狗、诗词歌赋皆精通,治国之道稀松无能的皇帝。二人惺惺相惜,周邦彦提举大晟府(最高音乐机关),主要负责谱制词曲,自此他成了赵佶的御用音乐师了。

(赵佶)

周邦彦经常去妓院喝花酒,在风花雪月环境中寻找灵感。于是和京城名妓李师师相好了(就是水浒传中挑逗燕青的女人,宋江暗恋的情人)。皇帝赵佶微服私访时,也和李师师厮混打的火热。只是三人没有同时见面罢了。

话说有一天,宋徽宗没来,师师就把老情人周邦彦约来了,二人你侬我侬正打的火热,突然老鸨喊师师接贵客,这是老鸨和师师的暗语,只要加上「贵」字,就说明皇上来了。二人一阵手忙脚乱,周邦彦著急把裤子都穿反了,此时来不及溜走了,还是师师机智,急忙把周邦彦塞进了床下。

说话之间皇上进屋了,随身给师师带来了江南新进贡的鲜橙,李师师亲手剥了鲜橙一瓣瓣的喂皇上,吃了鲜橙然后嘴对嘴的喂皇上酒,之后双双宽衣解带就寝了。

床下的周邦彦听得真真切切,心里像打翻了五味瓶。到了三更,皇上要回宫了,李师师叮嘱皇上道「已经三更了,马滑霜浓,你要小心了。」

(赵佶和李师师)

这一切,都被躲在床下的周邦彦看见听到了。 宋徽宗走了以后,周邦彦钻出来,乘兴把他听到和看到的一切,即兴一挥而就,写成了一首《少年游·并刀如水》。这首词是这样的。

并刀如水,吴盐胜雪,纤指破新橙。锦幄初温,兽烟不断,相对坐调笙。 低声问:向谁行宿?城上已三更。马滑霜浓,不如休去,直是少人行。 引自《少年游.并刀如水》

这首词把看到和听到的李师师所做的一切,想像成对自己的温存。想像成李师师不让自己走。(另有一种说法是:路滑霜浓,很少有人行走,不如就别走了吧。这里是挽留徽宗「休去」。)还别说,周邦彦写的词还真香艳,师师很喜欢,当场谱曲,李师师乃聪慧女子,一学就会了。

过了几天,李师师和宋徽宗云雨之后,也许是心情愉快,师师不知不觉把这首歌词唱了出来,宋徽宗一听,就明白那天在李师师家的事被人发现了。不然描述的情景惟妙惟肖。皇上就问这是谁填的词。李师师不敢隐瞒,说是周邦彦。 于是,第二天,宋徽宗就下令把周邦彦贬出京城。

第二天,宋徽宗又去李师师那里,李师师不在。过了一会儿,李师师回来了,但眼睛红红的,显然是刚哭过。宋徽宗问她去了哪里?李师师说送人去了。宋徽宗马上问她,是不是送周邦彦去了。李师师点了点头。

(周邦彦和李师师)

故事讲完了,春秋君觉得周邦彦和宋徽宗是情敌,不过爱情是自私的,三个人都是情商很高的人,彼此容不下第三者,这也是一大憾事吧!

【我是秉烛读春秋,欢迎加关注,点赞和留言评论】


宋代第八位皇帝宋徽宗 是一位艺术家,他的瘦金体名烁千古,关于他的爱情也引发了文人墨客们的大量笔墨,对于宋徽宗和李师师的浪漫爱情,也出现在几部小说里,比如《大宋宣和遗事》《水浒传》《李师师外传》,还有南宋笔记体小说里,也提到了宋徽宗和李师师的爱情故事,《睽车志》《贵耳集》里《浩然斋野谈》 很多呼市好像从南宋的民间就开始流传,《贵耳集》里还有段描述,有一次大词人周邦彦正在李师师住处,听人说宋徽宗要来,他来不及出去,就躲到了李师师的床下,周邦彦把偷听到的内容写进了词里,宋徽宗听到这首歌后,令蔡京把周邦彦逐出了京城,南宋的笔记亦幻亦真,真假难辨,就像很多关于苏轼的笔记,也是神乎其神。

李师师在历史上是确实存在的,宋代很多史料中都有这个名字,比如《京华梦华录》《墨庄漫录》等,但是否是同一个人就很可疑了,比如柳如是,本姓杨,不姓柳,,宋徽宗有没有离开皇宫呢?也是有的,大臣曹辅曾上书徽宗,批评徽宗不该不带护卫和仪仗队就微服出宫。因为徽宗曾经七次微服出访去蔡京府上做客,但是在曹辅的奏疏中未提及宋徽宗去娱乐场所。

此外,关于宋徽宗,李师师和周邦彦的三角恋是否真实, 据王国维先生考证,周邦彦不可能出现在宋徽宗和李师师相会的现场,周邦彦比宋徽宗大26岁,一位曾经在11世纪七八十年代出现在诗词里的知名女性,如何30年后宋徽宗又迷恋上她呢?也有一些人认为,李师师见周邦彦的时候年纪尚小,这也有疑点。南宋的高宗也批评过两宋易代之间的很多故事都不可信,但是普罗大众就是喜欢看笔记听八卦,艺术家皇帝宋徽宗,词人周邦彦和歌妓李师师之间的爱情故事,自然传播力度就大了。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