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封来自黑暗的邀请函,如果你愿意收下,请你试著每天找些时间让自己待在黑暗之中,尝试让自己凝视著那黑暗。可能你会感觉脑海中有许多念头,可能有些你喜欢,你可以允许你自己跟它相处多一些时间,也有可能是你不喜欢的,你仍然可以跟它相处,你可以在心中调整你跟这些念头的距离,如果感觉不舒服就远一点,如果你愿意前进一些,很好,如果你觉得自己需要多一些时间与距离,也很好,让自己能够自在地待在黑暗之中,凝视著黑暗,无论是真实环境中的黑暗,还是你心中的黑暗。

为什么这是一封邀请函,因为我觉得黑暗好像让太多人误解了。曾经我也是误解黑暗的一员,我急著寻找光明,当我看到那些具有光亮能量的人们,我会希望自己也能靠近他们多一些。的确,我能感受到他们的热度与亮度,但是这热度却让我感觉被灼伤,那光亮让我睁不开眼睛,我原本以为我会感觉舒服的,就像很多电影演得一样,当阳光洒在脸上,主角的脸总是表现出相当舒服的感觉,我以为我会有相同的感觉,其实我没有,我感觉心里很挣扎,因为我以为人应该都是要向著阳光的。

undefined

有时太过刺眼的阳光反而让人感觉不舒服  (Photo by planetMitch aunger on Unsplash )

 

直到有一天听到一个故事,那是出于河合隼雄著作的《心的处方签》。故事这样说著,有一群人某天驾著船出海游玩,大家玩得相当开心,直到天色暗了,大家才发现时间晚了,可是大海茫茫,当天正巧没有月光。眼看天色越来越暗,大家开始感到有点慌张,打起灯光寻找陆地,可是怎么找也找不到,心里都相当著急。在一阵慌乱声中,船上的一位智者说话了,「把灯全部都关掉!」智者这么说著,其他船上的人都感觉相当荒谬,「灯关掉,要怎么找陆地?」许多人心里这么想著,后来大家抵不过智者严厉的要求,纷纷把灯关了。当灯光没有了,环境陷入一片黑暗,大家心里都相当不安,但是经过一段时间后,眼睛开始适应黑暗了,大家看到远方有个小亮点,那就是陆地的所在。

undefined

与黑暗共处,远方的灯火就会慢慢浮现  (Photo by Mitch Mckee on Unsplash )


很多时候当我们处于那黑暗之中,就像故事中船上的人们一样,不安的想像不断涌现,脑海中的思绪越来越多,在黑暗找寻不到自己的踏实,好像这个世界只存在著内心不断涌现的感受,我们的心不断被这些感受牵动著,但是又急于摆脱这些感受。不晓得你是否试过,如果当下能够让自己灵魂出窍,回过来看你自己的时候,你会看到一个什么样的自己呢?你会为这样的自己做些什么?或者你会想要对他说些什么?

有时我会带著我的个案做这样的练习,我时常听到他们说,「我会试著安抚我自己,告诉自己不要怕,没什么好怕的!」我邀请他们试著将这些想法或话语传达给内心的那个自己,然后观察他有没有什么变化。

很有趣的事发生了,并没有什么变化!

为什么会没有变化呢?这一番言论听起来如此的正向鼓舞著,却没有变化,当事人也觉得好奇。于是,我会再邀请他们重复刚刚自己所说的那段话,然后感受一下自己听到这一番话的感受,通常他们会回应我,「我知道,但是我觉得好难做到」。我可以体会这种感觉,因为以前我对黑暗有误解时,我也会希望可以赶紧为自己点起一盏灯,带自己走出这种不安的感觉,我忘了去感受自己的不安,我忘了去体谅自己的不安,我忘了去陪伴自己的不安。我只是说著漂亮的话,但是离自己远远的。

如此,我就能离不安远一点,我也离自己远一点了。

后来我在学习静观的过程中,我试著让自己先安稳下来,试著观察自己,我感受到自己身体的紧绷,我感受到这些紧绷底下的纠结,我感受到这些纠结的过去与现在,但是我没有进入那纠结之中,很多时候我什么也没做,只是陪伴著这样的自己。我发现,当我回过头去看那个不安的自己时,我会感觉自己松开了一些,有时甚至我会看到那些纠结的脉络,一件件事情堆叠牵扯在一起,当我也身陷其中时,「不安」好像只是刚好而已。

如果你也跟我一起读到这个段落,不晓得你是否对于那份黑暗有些不一样的想法?但是,我想提醒你,我并不是在否定光明的价值,我只是想让你知道「黑暗」与「光明」都有其价值,只是我们常常忽略了黑暗所能带来的省思。

undefined

把灯关上,在黑暗中探索与省思  (Photo by Priscilla Du Preez on Unsplash )

 

如果你愿意,我想要请你跟我一起进入黑暗,每天找些时间让自己待在黑暗之中,尝试让自己凝视著那黑暗,光明原本就在某处存在,只要你愿意让自己于黑暗之中静下来,光明可能其实就在不远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