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万医学生仅10万从医# 45%医师不希望子女从医!问题出在哪? 】过去异常火热的医学专业似乎遇冷,不少莘莘学子对从事医学专业望而却步。一些医学院负责人表示,医生这一职业风险大、门槛高、报酬低,导致很多年轻人不愿意穿上「白大褂」。但即使这样,医学教育也必须是精英教育,需要历经从基础到实践漫长过程。

来自新浪微博


食堂里遇到三位穿著外校实习护士制服的女同学谈论如何当网红主播,建议大家往游戏主播的方向发展,游戏主播产品生命周期长。我很气愤,你们成天想著赚快钱,将来怎么献身护理事业?

晚十点到次日八点的大夜班下了,当日晚五点接小夜班。晚八点到晚十点的小夜班下了,第二天白天正常接白班。这样的工作头两年月入三千,你们这些网红主播会做么?不用毕业,等你们知道实习期寒假只休息一星期就会退圈啊!


听蝲蝲蛄叫还不种庄稼了,看知乎还不过日子了,60万医学生临床医学才占多少,只是一小部分,但是媒体不解释,不然怎么吸引眼球。从我接触的群体来看,事实上父母或者本人想学医的依然不少,有非医生家庭也有医生家庭,医学类专业分数依然很高,甚至有上升趋势。

当然不是鼓吹学医,也不是说医生好,就是一普通职业,利弊都很明显,尤其是弊,都说烂了,妇孺皆知了,选择学医的大都也清楚这些,这种情况下选择学医自然有自己的理由,不需要别人为此忧心忡忡,还是操心下自己的日子吧。

在专业和职业选择上面,千万别觉得自己聪明,别人都傻。


这个缩影在急诊科比较明显。

急诊科又累又苦,最危险还赚不到多少钱。而我们的对策。不是提高急诊的待遇,让人心甘情愿去干急诊;是下调入急诊的门槛要求。

医生难,医生一年比一年少,国家想的不是怎么制止医闹。不是提高医生待遇,尤其是规培生一类的待遇,让他们不用快三十岁一个月那几百块渡日,不用三十岁还给家里增加负担。而是放任。

可能我想多了。你说医闹国家管了吗?管了。真心吗?不真心。当初管二胎的强硬拿出来,医闹至于演变成现在这样职业化吗?

当做医生的收益小于付出时,做医生的人自然少了。

谁也不想十年寒窗出来,你朋友都工作好几年了,你才开始做管床大夫,拿那点工资,如果遇到有人医闹,你轻则被罚赔钱,重则赔命。


没有数据来源,这是某个人随口一说的数据


60万医学生,并不全都是临床医学。

大概20-30%是临床医学,可以做医生。其他很多是公共卫生类似学科。

大概10几万预备医生,只有10万成为了正式医生。

60万这个数字作为分母,只不过是某些记者哗众取宠。

当然,医生父母的子女学医的概率的确再减少,某部分医二代除外。


【E加E 特邀导师/浙江医院眼科 吴震宇】

说实话中国医师的门槛相对国外来说并不高,所以报酬有高有低正常,因为中国人多啊,所以需要更多的医师,人多啊所以工作量大,人多啊所以什么人都有,那60万里并不是每个人都想吃这个苦,有的是赚差不多钱但是工作环境好多了的职位呢,所以不干这个很正常,但不干这个也很需要勇气,毕竟你要花五年八年的才把这个书读完

但从身边人来说,读完医从事医师行业的至少百分之85以上,所以这个数据打问号

——————————————————————————————————

以上为E 加E 特约导师的作答,更多眼视光全行业教育培训/大众科普/咨询辅导

内容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E 加E):EjiaExueyuan


大水漫灌都快满足不了需要了,还必须精英教育呢?睡醒没?

当然你们要想这样,我当然是支持咯,执医通过率竟然还有30%,我们提高要求到1%好不好啊?尤其急诊儿科这么重要的科室,务必加分录取,完美


心疼医疗教育补贴打水漂了...医学院真的得像老美一样收费才好吗


我觉得还有一个重要原因,之所以医生活被剥削,政府不管不顾,那就是我们所有人都没有1887(可能是)美国芝加哥工人要求8小时制工作制而举行罢工的维权意识,公民有为自己争取合法权益的权利,不管政府是否不管不顾,因为政府应该是全体公民意志的体现,而非少数只管自己胡吃海喝息事宁人统治贱民的统治阶级了。

总之,没有公民意识。所有人


据2016年统计,全国普通高校,临床医学专业应届本科毕业生约8万,中医学专业应届本科毕业生约1.6万.


一直以来有2个观点,其一:应试教育成本低符合国情;其二:1)专业不对口,甚至学的课程毕业后完全用不上;2)上了十二年的高考教育,数学没有入门。结论:需要的不学,不需要的学一大堆,这是出于成本考虑吗?

高中学地理的多少人本科选了地理相关专业?比例是多少?

高中没学生物的文科生,竟然大学是医学类专业。

纵观最近几年的改革趋势,高中选课组合越来越复杂,高考课程越来越多,本质跟移动的套餐没有区别。课程越来越多,核心课程自然无法升级,相反有弱化趋势。


先不说数据来源是否可靠,我们应该明确的一点是,医学生肯定不可能全部都是临床医学专业的。预防医学、基础医学、检验医学技术、影像医学技术、医学实验技术....这些专业全部都没有参加执业医师的考试资格,怎么当医生?

不要总想搞个大新闻,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肯定是大部分流向医生这个职业的。


看到 "60万医学生仅10万从医"这个数据,陡然觉得自己终于小众了一把,终于可以骄傲的说:我没有随波逐流...

"你想好了就报吧",1998年高考结束后估分结束要交自愿卡的前一天,我爸急诊下夜班回归对我这样说。那个夏天全部的焦虑在当大夫的父亲那句默许之后似乎都烟消云散了。

传闻有些学业是相对轻松的,但医学院凑巧相反。一般医学院的剖解课都安排在大一上学期,有种说法是学校要给未来的准大夫们一个下马威,让他们尽快进入角色和状况。记得大一上学期课表发下来后大家看到在学期中末有剖解课时都兴奋不已,似乎只有上了剖解课才算真正的医学生。

剖解教室是一个长方形,前面是和普通教室一样的黑板讲台和课桌椅。而在末了一排桌椅的后面则有四台剖解台。其时的剖解台已经用上了下抽风上送风的结构:下抽风大家可以脑补XX集成灶,这样可以使得福尔马林等异味向上挥发的程度降到最低。其时约60个人共用四具"大要老师",分红了四组,一组一个剖解台。大要老师就躺在剖解台里,用一个尸袋裹著。老师让我们翻开袋子让大要老师彻底暴露,此时那些在路上调侃女生的男生们默默的以后退缩,那些被冠以"矫情""洁癖""怯懦"的女生们反而个个跃跃欲试齐刷刷把剖解台围了起来。一群女生把袋子翻开,我们全部人都楞了一会:脑补过的场景没有一个对上的,被福尔马林处分浸泡的尸体色泽像风干肉,但弹性又胜之,虽然下排风已经开到最大功率,但刺鼻的药水味混合著说不清道不明的腐味让我们带著双层口罩仍难以招架。

第一堂解剖课解剖先生给我们布置完这学期的使命后在临下课前率领我们给大要先生致敬5分钟。先生特意放了一首梵乐,在乐声中,解剖先生说了一段我们至今难忘的话:"中国人的传统观念是很在意死后身材完整的,但有一群人,他们为了让你们获取知识和经验,宁愿自己死无全尸,乃至蒙受亲朋好友的不理解。他们这样值不值得,取决于你们对知识和人的敬畏。我不会提醒你们每次上课前要充分筹办,我只要你们晓得,每上一次课,你们的大要先生就残破一些,这学期结束时他的身材即是支离破碎的,到那时候你们就要和他(她)永远作别了。"

或许是对死者的敬畏,亦或是受解剖课先生那段发自肺腑的话所感染,我印象中解剖课没有人逃课。我和同寝室的一位室友搭档负责解剖上臂,课前两周我俩在自习室天天晚上背到关灯,互相考问,似乎冥冥中有人看著你,丝毫不敢懈怠。轮到我俩主刀解剖那天,手术刀划开皮肤,分离肌腱,沿著肌肉走行找神经,固然课前做了充分筹办,但实际操纵时我们照旧被大要先生难为了一下:遗体被福尔马林固定脱水后肌肉和神经的相对位置会有变更,而且色彩过深导致靠视觉比对的效果大打折扣。小心翼翼实现了这次主刀,出了教室我和室友就像趟了次水,浑身湿透。解剖课真的能让一个懵懂不在状况的医学生迅速进入角色。

内科、外科、妇产、儿科、生化、生理、局部解剖这七座大山开始的确让人喘不上气。此时你的室友是你学习的利器。三羧酸轮回没弄清晰?上铺的听懂了会探出半个身子吊在床沿诲人不倦的给你讲解;种种骨折的表现和判别让你一脸蒙圈?对面床的信誓旦旦要成为未来骨科大牛的学霸会掰著胳膊肘让你感受;操纵测验快到了感觉叩诊、触诊还不规范?全宿舍最骨感的我就成了自经过都要在我肩胛骨下叩肺边界的人体模特…

到了大三下学期,大家就要去医院实习了。回到宿舍大家叽叽喳喳谈论著哪个先生最有带教意识,哪个先生学问渊博。腹穿、胸穿、腰穿三大穿刺是实习同学抢夺的阵地。需要做穿刺的患者是有限的,对于实习的同学而言即是僧多肉少了。在消化科实习时为了抢到一个自己做腹穿的时机也是演出了宫心机。一个肝强硬腹水的老太太是我们那组实习生自觊觎的对象。某天早上查房后带教先生说"这个老太太腹水又存了不少曾经影响食欲和呼吸了,你们给她放下腹水吧。"同组的另外两个实习同学是一对情侣,他俩巴结了我半天想说服我把时机让出来。我可没那么好说服,口头答应但内心开始策划空城计。他俩说下午不来了要去买考研资料,我也假意说自己有点累下午想请半天假。中午我躲到了值班室,确定他俩走了后我以最快的速度去操纵间取了腹穿包、麻药和碘伏然后奔向老太太病房。厚著脸皮请了值班大夫在边上看著(实习生可以自力做腹穿,但必须有本科大夫在场)。固然在模拟人上练习了太屡次,但第一次腹穿心里照旧莫名紧张,默念著穿刺步骤"…脐与髂前上棘联线的外1/3处(平时抉择左侧)…",进针顺利,老太太还时不时慰籍我,很感激她其时对我的包容和鼓励,每每想起内心都泛起一股暖流。放完腹水退针时病房门翻开了,和我一组那对扬言下午不来的实习的情侣拿著穿刺包果然来了,原来我们都打著小算盘。事后我请他俩吃饭以作弥补,大家照旧互帮互助的实习小组,只是临床操纵时机从来义无反顾!

任何行业想要学有所成都不会轻松,如果你喜好那种内心的充实和笃定,学医准错不了。固然,只要遵循内心的挚爱,学医后转行他业也是对生活的一种不将就!


好多答主说医学生辛苦,赚不了钱,实际上每年大把的人想往里面挤,除了家里比较有钱或者名校毕业想创业的,之所以只有10万人从医,是因为大部分学医的都是专科三本毕业,或者大学期间把专业知识玩忘了,考不上资格证,才没去的,可以说医生在当今中国,对于大多数普通家庭来说,是比较稳定能得到尊敬的行业了


如果是其他行业那就是大学生太多,多达5/6的毕业生找不到工作了~

体制内的行业最擅长的事情就是把一切负面消息转化成涨工资的舆论(^_^)


推荐阅读: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