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卡(Thang-ga)也叫唐嘎,唐喀,系藏文音译,指用彩缎装裱后悬挂供奉的宗教卷轴画,是藏族文化中一种独具特色的绘画艺术形式,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浓郁的宗教色彩和独特的艺术风格,题材内容涉及藏族的历史、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等诸多领域,被誉为中国民族绘画艺术的珍品,被称为藏族的」百科全书」也是中华民族民间艺术中弥足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唐卡作为西藏地区重要的佛教艺术标下形式,通过运用色彩,真实的记录了藏族的优秀文化。根据描绘唐卡所用的颜色,可以将唐卡分为不同的类别,比如彩唐、金唐、红唐、黑唐等,今天主要著重于了解唐卡的用色规范以及不同颜色唐卡的欣赏。

唐卡的用色规范

(1)藏族的本原之色

藏族的本原之色主要包括:「白、蓝、红、黄、绿」五种颜色。这五种颜色分别代表云朵、蓝天、太阳、土地、树木,被广泛的应用于艺术设计中。唐卡中大量运用这些本原之色,是一种恰到好处的组合方式,给人们营造出了天堂佛国的景象。

(2)常见的重底色

常见的重底色主要包括:「红、黑、金、银、蓝」五种颜色。唐卡作品中的颜色运用大多来源于自然和佛教,不同的底色展现出了不同的宗教题材。红唐卡多绘佛本生故事,风格富丽。黑唐卡多绘护法神、金刚一类镇妖降魔的内容,并施金色勾线,画面威严庄重。蓝唐卡则多绘欢喜佛、胜乐金刚一类题材,有吉祥喜庆之意。金、银唐卡,画面富贵典雅,色彩单纯辉煌。有时画面底色还随「地界」至「天界」的内容变化而变化,如地狱画了护法神降魔,底色则以红色为主;随著中间夹侍菩萨的出现,色彩逐渐变蓝;到了天界,便是一片湛蓝的底色。

唐卡色彩表现形式

(1)色彩的象征意义

唐卡中色彩常被作为表现神佛容貌、性格的一种手段,不同的色彩表现出不同的含义,因此常以白色表现平静、和蔼、善良;红色和深蓝色表现强悍好斗、凶猛狰狞(愤怒相),出巧妙地把大块的红色、绿色、青色和蓝色并列使用;金色代表多种颜色,表现出一种神圣的气氛。

(2)多元与调和

唐卡作品的主题丰富,涉及大量的佛教故事,颜色使用具有丰富多样性特点。唐卡的画师寻求在色彩的不断变化中,找准平衡点,将红、橙、黄等暖色作为人物形象色彩,在人物的周围会运用冷色调渲染,使画面更具张力。不同的色块会展现出不同的含义,画师运用对比色,来促使画面形成抗衡感,使整体画面更具和谐感。

(3)渐变与反复

唐卡画面主要运用单纯的色彩描绘方法,使画面展现出了强烈的视觉冲击效果,将画面打造成为三维画面构图,大量使用渐变效果,有助于提升作品的整体韵律感。通过对同一色系进行色彩深浅的穿插和变化,营造出了空间远近的画面关系,使相同的符号色彩产生出高低起伏的节奏感。

唐卡颜料来源

绘制唐卡所用的颜料, 全部取自天然物质, 以产于雪域的天然矿物、植物为主要生产原料, 色泽纯正、品质优异, 耐光极佳、耐候性极强, 事实证明其历千年而不明显褪色, 因而享誉四海。以出产于西藏而得名的「 藏青色」, 与其它地方所产同类颜料相比, 具有色彩历久不褪、色相艳而不俗的特点, 与金黄色等相配后能较好地映衬出庄重、高贵、典雅的气氛, 已成为独特专用色之一。金、银、珊瑚、玛瑙、珍珠、宝石、藏红花、茜草、大黄等唐卡颜料, 其用料之珍贵, 在世界绘画史中少见。用这种珍贵颜料画像, 色彩艳丽、色亮凝重、图案层次分明、壮观, 具有保持时间长、不易褪色、不易变质的优点。

当代宗者拉杰先生设计的全长618米, 宽2.5 米, 目前世界上最长的卷轴画———《中国藏族文化艺术彩绘大观》, 其中「 中国藏族文化艺术彩绘大观」这一标题, 就是用金粉书写的。许多画的细部, 都用金线勾描过。使画面熠熠闪光, 富丽堂皇。因为用料特别。长卷的质量如同布达拉宫的壁画一样, 永不褪色。整幅画灿烂辉煌, 光彩夺目。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