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时不同往日。

姜维是三国时期蜀国著名将领,天水人,自幼喜爱儒家学说,其父曹魏功曹姜冏战死沙场,姜维后来被任命为曹魏中郎将。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时,魏军将领马遵曹梁绪等人怀疑姜维谋反,不放姜维入城,姜维无奈下只能投靠诸葛亮。建兴七年,诸葛亮上书为姜维请功,姜维被任命为义将军,封当阳侯,后来升任为监军征西将军。

影视中的姜维 (网上图片)

蜀汉建兴十二年(公元229年),诸葛亮病逝,姜维依照诸葛亮计策断后,成功回到成都,被任命为右监军辅汉将军,封平襄侯。后来姜维掌握蜀汉军政大权,先后九次北伐中原。景耀六年(公元263年),司马昭大军伐蜀,汉中不到一个月即失守,姜维被困剑阁。魏延当年曾镇守汉中十年,一直固若金汤,为何在姜维手中顷刻灰飞烟灭?

影视中的魏延 (网上图片)

刘备数次与曹操在中原鏖战,花九牛二虎之力才把汉中拿下,选择守汉中也是重要。据《三国志魏延传》载,当时:「众论以为必在张飞,飞亦以心自许。」怎料刘备果断任用魏延防守汉中,刘备也曾问过魏延如何防御魏延答道:「若曹操举天下而来,请为大王拒之;偏将十万之众至,请为大王吞之。」刘备很满意。

影视中的魏延 (网上图片)

魏延采用错守诸围之法,将蜀军分散到每一个险要的关口(如骆谷、斜谷、子午谷等)重兵防御,剩下的军队主要留在汉中城。这样魏军没有有利作战地形,山川峡谷令千军万马难以施展,故魏军十年不敢正视汉中。后来,王平又采纳魏延的防御策略,坚守待援,曹爽久攻不下,不得不撤兵。

汉中在魏延王平手中,几十年安然无恙,但为何姜维防守汉中一个月内就失守?因素可分内外。首先,他采用诱敌深入战略思想,撤回险要关隘的防守。姜维早期沿用魏延策略有几年,汉中不曾有失。公元256年,姜维与镇西大将军胡济约好北上伐魏,在上邦会合。但胡济并未如约,导致姜维在段谷大败。于是姜维开始检讨,认为汉中的防守有很大漏洞。

网上图片

姜维认为,在外围设置据点虽有利防御,魏军不能大举进攻,却无法消灭,更无法组织有力反攻,于是上书刘禅,全撤险要隘口重兵,企图将魏军吸引到汉中平原,再依靠汉城、乐城坚守待援,严密把守阳安关,趁敌人山山路崎岖粮草不济时出击,一举歼灭。姜维把这种防御方法叫「敛兵聚谷」。

然而,魏军的钟会并没有按正常套路出牌,集中优势兵力重点进攻阳安,阳安守将蒋舒寡不敌众投降,魏军十余万在汉中与蜀军决战,防守汉中的蜀军战斗力弱,数量上也没优势,姜维被困,与诸葛绪和邓艾周旋,整个汉中很快就被钟会占领。

影视中的姜维 (网上图片)

其实姜维「诱敌聚歼」方法很好,只是蜀国国力当时日薄西山。魏延防守汉中时,正是蜀国强盛时期,兵精粮足。到了刘备夷陵之败,损失几十万兵力,精兵猛将和文臣谋士基本牺牲殆尽。之后诸葛亮受白帝城托孤时,蜀国已积贫积弱。诸葛亮先后六伐中原,将蜀国仅有国力几乎消耗殆尽。到了姜维掌握军权,又北伐九次,加上刘禅宠信宦官黄皓,朝政颓废,当时姜维能调动的军队也只不过五万,对手司马昭伐蜀动用将近二十万军队。姜维此时采取诱敌深入策略,无异于自杀。

影视中的诸葛亮 (网上图片)

蜀国朝野在当时已经涣散,恢复汉室已无可能。益州势力,分为本土和刘备携带的荆州派,但随著刘备夷陵战败,诸葛亮连年北伐,荆州派势力几乎消耗殆尽,而益州本土派与曹魏并无深仇大恨,强胜之时还想著恢复汉室。但蜀国连年征战,死伤无数,钱财大耗,刘禅宠信黄皓令忠臣良将被打压,益州派都不愿意做蜀国牺牲品,这就是为何邓艾区区三千人马就能占领成都。而防御汉中的蜀军也不愿意誓死抵抗,因此,钟会大举进攻汉中之时就有很多投降派,加上姜维防御策略,汉中不到一个月就失守了。

影视中的刘禅 (网上图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