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题再回到莉莉和思思身上。我后来分别问了她们两个:

「思思, 妳为什么对施工噪音反应这么激烈?」

「莉莉, 妳为什么对施工噪音反应这么淡定?」

 

她们各自给了我这样的答案,大发雷霆的思思说:

「这还用讲吗?我在认真写小说耶!用脑的时候,周围如果闹哄哄,我要怎么冷静思考?我能够不生气吗?」

 

另一方面, 莉莉却说:

「安静的环境真的有助于思考,不过,外在环境总不可能一直配合我。像这种不得已的时候,生气也没有用呀!」

 

人客啊,听到这里,你是不是也已经明白了呢?为何思思的情绪会如此失控暴怒?

 

原来,思思的「内心镜片」上,有「只要是我工作的时候,周遭就该保持安静」的认知。

 

从「施工制造噪音」,一直到「产生愤怒的情绪反应」之间,思思的「内心镜片」是这样运作的。

 

首先, 她感知到:

「工地制造的噪音会干扰到工作」这件事。然后,基于「只要是我工作的时候,周遭就该保持安静」的既定认知,她的内心镜片做出结论:「只要是我工作的时候,周遭就该保持安静,现在竟然有人制造噪音,简直不可原谅!」接著,她的情绪便自动配合这个结论,产生了愤怒的反应。

 

至于莉莉呢?

 

对于「工地制造的噪音会干扰到工作」这一点,莉莉和思思的感知是一样的。

 

不过莉莉「内心镜片」里的「思考模式」并不相同,所以处理讯息后得到的结论也不一样。既然结论不同,产生的情绪反应当然就有差别了。倘若思思的心镜里,也有如同莉莉这样的思考模式:「工作的时候,外在环境总不可能一直保持安静来配合我。」那么思思就不会这么忿忿不平了。

 

这时候,思思似乎也意识到自己的问题出在哪里了。

 

「好啦⋯ ⋯妳要这样讲的话也没什么不可以⋯」她悻悻然的说。

 

看到思思态度软化,莉莉也就心照不宣,不再去刺激她。

 

「现在可以不再生气了吧!走啦,回去工作了!」她轻拍思思的肩膀, 笑脸哄著。

 

人客啊,我是这样认为的⋯当一件事情发生的时候,「对这件事的感知」,固然可能是困扰你的原因,然而最主要的关键, 终究还是在于:自己的「思考模式如何评断这件事」。

 

事实上,我会有这样的领悟,完全是来自一句话的启发。

 

这句话出自古希腊的斯多葛学派哲学家艾比克泰德。我把这句话送给莉莉和思思,让她们当成伴手礼带回去。

 

我也给大家说说, 这句话是这样的:「困扰人们的不是事情本身,而是人们对事情的见解。」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