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歲的他從高空墜落後幾乎被推到了人生的懸崖邊!

  醫生診斷:高空墜落造成盆骨骨折嚴重,伴有多發傷複合傷,損傷嚴重程度評分達27分,屬於危重傷,治療難度極大。

  讓機器人來幫忙做骨科手術

  仁濟醫院創傷骨科主任董宇啓介紹,骨盆骨折是一種嚴重外傷,多由直接暴力骨盆擠壓所致。

  由於車禍及工傷,造成複雜骨盆骨折的病例還是不少。骨盆形態結構複雜,傳統的術式通常需要20cm左右的手術切口,需要廣泛的組織分離才能勉強暴露骨折部位,手術操作困難、複雜、創傷大、出血多,常常引發神經血管損傷、傷口感染等併發症,手術致殘致死率很高。

  有什麼方式,讓這樣的病人能夠更快地重新站起來?

  能不能讓機器人來幫忙?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創傷骨科主任董宇啓與黃平醫師聯合完成仁濟醫院首例使用骨盆隨意復位架和機器人導航輔助的複雜骨盆骨折微創手術。

  手術中,主刀醫生黃平首先將健側骨盆用長螺釘通過骨盆隨意復位架固定在手術牀上;

  然後透視下通過操作骨盆隨意復位架,復位患側骨盆,糾正垂直和其他方向上的移位;

  最後就是機器人出場了,在機器人的輔助下精準置釘,固定骨盆。

  手術歷時二個半小時,成功完成了骨折的微創復位與固定,僅留下幾個2釐米左右的小切口,術中幾乎無出血,術後無併發症,恢復狀況良好。

  骨科智能手術邁入新階段

  黃平坦言,微創骨盆矯正復位系統配合天璣機器人實現了複雜骨盆骨折經皮復位及固定,克服了切開復位的創傷大、風險高等手術風險,有創傷小、時間短、出血少、癒合快的優點,既確保骨折部位的精準復位與維持,又減少了手術風險,通過通道螺釘技術牢固固定骨折,爲病患的生命安全及功能恢復提供了良好的前提保障,是真正意義上的微創治療,也是患者真正的福音。

  而且可以減少醫師手術時間,至少50%以上,有效節省了手術室等資源。

  今年3月,仁濟醫院加入“301環骨盆微創救治聯盟”。本次手術採用的微創骨盆矯正復位系統正是該聯盟的核心微創技術之一,也是醫院今年重點開展項目之一。微創骨盆矯正復位系統作爲該院在骨盆骨折領域的標準術式,將造福更多骨創傷患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