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邀,我是以史为鉴。

既然题目问的是《三国演义》,那么就按照演义中来分析。其实以徐庶的才华早就看出是这是曹操之计了,只不过在孝道大于天的汉朝,徐庶无论如何都要走上一遭曹营的。

在《三国演义》第三十六回「玄德用计袭樊城 元直走马荐诸葛」中,徐庶帮助刘备接连战胜吕旷吕翔,又战胜曹仁李典。

这一系列的胜利让刘备初次品尝到一流谋士相助的快感,而曹操看到一向屡战屡败的刘备竟然咸鱼大翻身,肯定是有高人相助。曹操麾下谋士程昱于是透了化名「单福」的徐庶老底,并且成功以「徐庶之才十倍与我」打动了曹操,这才设下了赚徐庶老母之计。

然后便是徐庶母亲大骂曹操,一心求死,结果被程昱所阻拦,程昱冒用徐母笔迹要徐庶来投。

这封冒充的信里面写的很多,什么徐庶弟弟夭折,自己孤苦无依,然后因为徐庶投靠刘备导致自己被曹操下狱,朝不保夕,只有徐庶前来投降曹操,才有可能活命云云。

但是徐庶看到信后,书中的反应是:泪如雨下!

徐庶为什么哭?就是因为他看破了这是一封假信,但是这封假信里面传达了两个准确的消息。

一个是,侍奉母亲的弟弟已经亡故,老母现在孤苦无依。

第二个是曹操已经知道他的准确身份,并且囚禁了他的母亲。

徐庶知道了这两个真消息后,无论这封信是不是徐母所发,他都必须要去曹营了,原因如下:

一、

徐庶年轻的时候替友报仇,闹市杀人,已经上了黑名单了,所以徐庶被救出来后才改名「单福」,四处学习。以徐庶的性格,想必在行凶前就安排好自己弟弟替母亲养老。

所以徐庶才会大胆替友报仇。现在自己弟弟亡故,母亲无人照看,徐庶势必要负责母亲的养老问题,否则就是不孝,在汉代以孝立国的大环境下,不孝之人怕是永无出头之日。

二、

徐庶收到信后,曾经对刘备说过这样一番话:

争奈老母今被曹操奸计赚至许昌囚禁,将欲加害。老母手书来唤,庶不容不去。非不欲效犬马之劳,以报使君;奈慈亲被执,不得尽力。今当告归,容图后会。

请注意「欲将加害」这几个字,联系前文徐母大骂曹操求死,曹操一度要斩了徐母,可见徐母的确命在旦夕,这和书信是否伪造没有关系。

假如你是徐庶,如果不去曹营,母亲有可能不会死,但是作为敌对势力谋士的母亲,吃苦受辱是必不可免的。如果去了曹营,也许曹操念在自己来投的份上,肯定不会恶意对待自己母子。你会怎么选?


也许是我们站在两千年后,评判徐庶不应该去曹营,但当局者迷,何况是自己亲人性命这样的大事呢?

最后,徐庶走之前一系列工作也都是在考验刘备。如果刘备听取孙干的建议强行扣住完全掌握了刘备军虚实的徐庶,徐庶肯定心怀怨恨,绝对不会「走马荐诸葛」。

而刘备宁愿自己虚实暴露给曹操,也要成全徐庶孝道。这让徐庶大为感动,因此才会推荐诸葛亮给刘备,并且发誓不给曹操出谋划策。

庶泣曰:「某才微智浅,深荷使君重用。今不幸半途而别,实为老母故也。纵使曹操相逼,庶亦终身不设一谋。」

而徐庶到曹营后,徐母大骂徐庶而后自尽,徐庶就开始为母守孝三年,再次出现已经是赤壁之战了。


这是演义中徐庶的故事,那么历史上徐庶真的是为何投靠曹操的呢?

历史上徐庶的确推荐了诸葛亮给刘备,徐庶和诸葛亮甚至还短暂共事过一段时间。

但是曹操攻伐荆州时,刘备不舍百姓,带著百姓难逃,结果被曹操的虎豹骑所追上,不但自己的两位夫人,刚出生的阿斗全部扔在乱军之中。这就引出来了长坂坡赵云的一出好戏。

但是历史上徐庶的母亲却是在这里被曹军所俘虏,不是啥程昱献计赚去的。

而徐庶本来跟著刘备诸葛亮难逃,在听到自己母亲被曹军俘虏后方寸大乱,这才决定前往曹营投降,换回自己母亲的性命。徐母后来如何就不在记载之中了。

这一个简单的记载被后世罗贯中妙笔生花,稍微改动一下时间线,就写出来了脍炙人口的「玄德用计袭樊城 元直走马荐诸葛」的故事,可以说相当经典了。

我是以史为鉴,每天都有靠谱的历史故事,欢迎关注。


可能在很多人的眼中的徐庶是一个大忠大孝之人,为了报答刘备的知遇之恩,哪怕身在曹营却能做到终生不为曹操献一计,博得了一个忠孝两全的好名声。

但徐庶真的是这样的一个人吗?不是!接下来像素要说的话或许会颠覆很多人对徐庶的认知,徐庶并非表面的那么忠孝,他不仅不忠、而且不孝,除此之外徐庶还是一个不义之人。

(▲徐庶辞别刘备,前往许昌)

徐庶辅助刘备大破曹仁,徐庶给曹操的投名状

徐庶投靠刘备疑点太多,若是真心想辅佐刘备,又为何要把家中老母安置在了曹操的地盘,只身一人前去投靠刘备?要知道此时的刘备手中不过数千老弱残兵,人才严重缺乏,成不了大事。

在我看来徐庶之所以投奔刘备,并献计大破曹仁,这才是其厉害之处。以此为基点让曹操知悉其大才,进而让曹操起了拉拢之心,然后曹操抓住其留在曹操属地的母亲要挟徐庶迫使其归顺,徐庶无奈之下只能告别刘备,前往许都归顺了曹操。

我们不妨试想一下,徐庶为当代之大才,如果真心要投奔刘备。会蠢到把自己家中老母安置在曹操的地盘上么?显然他不可能没有想到这一点,这非常的不符合情理,除非徐庶真正想效力的人就是曹操,奈何曹操身边人才济济,投奔刘备更多是为了展示自己的才能,以此让曹操看到自己的能力,从而获取曹操的赏识以获得重用,那这一切就说的通了。

(▲徐庶与诸葛亮会面)举荐诸葛亮,与其说感报刘备之恩不如说是对诸葛亮朋友间的不义

《三国演义》第三十六回:徐庶既别玄德,感其留恋之情,恐孔明不肯出山辅之,遂乘马直至卧龙冈下,入草庐见孔明……赴许昌见母。

根据《三国演义》的记载,徐庶在辞别刘备后,准备去曹操那里之前,特别向刘备推荐诸葛亮,然后又担心诸葛亮不愿意出山辅佐刘备,自己特别绕道到卧龙岗,亲自见诸葛亮说明原因,其中还特别说了自己老母被曹操所囚,写信召唤,自己不得已被迫离开,并著重说了向刘备推荐诸葛亮的事。随后便只身前往许昌。

这一切看起来都很正常,实则不然,徐庶与诸葛亮本是好友,自然知诸葛经天纬地之才。诸葛亮隐居之地与此时刘备所在的新野并不远,加上刘备仁义之名请诸葛亮出山并不是难事。而徐庶却偏偏要等到辞别刘备投曹之时才举荐诸葛亮,与其说感报刘备之恩不如说是对诸葛亮朋友间的不义。

徐庶非要等到自己辞别刘备投曹之时举荐诸葛亮,因为他知道只要诸葛亮去了刘备那里必会受到大用,如果自己还在刘备之时诸葛亮不能出现,否则大破曹仁的人就不会是他而是诸葛亮,那到时候曹操看到的人要只会是诸葛亮而绝不是他徐庶。同时他了解诸葛亮,只要诸葛亮去了刘备那里后,诸葛亮便只会忠心辅佐刘备,杜绝了诸葛亮进入曹营的可能,自己才有大显身手的机会。

(▲徐庶剧照)

可以说在刘备处时徐庶是步步算计,包括曹操在内的所有人都被徐庶设计到自己的阴谋之中,故题主所说的徐庶是故意没有识破曹操阴谋是不正确的,因为徐庶自己才是大阴谋家,曹操、刘备、诸葛亮甚至自己的母亲也都是自己阴谋中的一个棋子,他正是知道最终的胜利者肯定是曹魏,才毅然决定投靠,而并非是被迫。

设计自己的主公刘备/曹操是为不忠、不顾念母亲安危,是为不孝、算计自己密友诸葛亮是为不义,这个也是我今天要说的徐庶并非「身在曹营心在汉」的大忠大孝之人,而是一个不忠不孝不义之人,所有人都只是他阴谋中的一颗棋子。

欢迎【关注】像素说历史,专注回答历史类问答,有观点、敢说话、阅尽铅华只为呈现不一样的历史。欢迎您在评论区留下您的观点,我们一起讨论,揭秘历史的真相。


寸有所长,尺有所短。徐庶虽然聪明,但不及小人智慧。君子行事光明磊落,小人行事阴暗污淖。君子不打诳语,小人专门骗人。君子开诚布公,小人欺诈邪秽。物以类集,人以群分。程昱是徐庶同学,对徐庶十分了解,对徐庶的家庭更是了如指撑,对徐母如同徐庶之母也同对其母一样事奉若子女,故此才能献计曹操,使徐庶相信,这完全是程昱为了自己富贵,出卖朋友,陷徐庶于危局,纯粹是不仁不义之举。他用了连续几招,陷徐庶母子于危难之中。

一:使曹操招徐母并养了起来。以显曹操礼贤下士,为曹操赚足了荣誉。

二:他以朋友身份给徐母写帖子,以获得徐母笔迹。

三:他十分了解徐庶是个孝子,获知其母被囚,心智全失,陷入困境,必来救母。

四:小人拉别人入伙,都是这样,让其有力使不上,有智不能使,心慌意乱,心神俱失,这叫请君入瓮,百口莫辨,又不得不为。

五:即使徐庶知道曹操奸诈,同学有奸,又不得不为,智力所限,又无法化解,他背不起不孝之名,不得不投曹操。

六:程昱才智了得,即有摸仿徐母之笔迹之术,又了解他们母子之情,更了解徐庶为人,三曹对案,他对徐庶母子了如指掌,徐庶虽有智慧,但心存疑虑,为探究竟,只得自投罗网,程昱做的天衣无缝,不容人不疑,在古代百事孝为先,是为人处事立身之本,这也正是程昱抓任了曹操想落贤名,徐庶想得孝名,徐母想得忠名,程昱想获富贵,看似各所需,其实只有一个私字,私心一动,再好的棋局也会丢的一子不存。

结果大家都知道了,徐庶是回来了,其母却死了,徐庶为求生存,不得不寄身曹操,但心智已灰,终生不为曹设一谋,他借马腾之乱,脱勾而去,得以全身,这个智慧还是庞士元出的。

这正是:夲欲富贵百计争,害的老友陷囹圄,得到醒来一场空,借机逃脱度余生。


徐元直,我是真的喜欢这个人,没有他,哪里还有三国鼎立的局面,真的是在刘备暗无天日的时候出现的,可以说他就是刘备的第一个谋士,第一个军师,在刘备晕头转向,摸不到东南西北的时候,他给了刘备多大的希望啊

结果遇人不淑,被自己朋友暗算,还搭上了自己母亲的性命,一代名士就这样落幕在了那个群雄并起,豪杰辈出的年代

虽然他很聪明,但是也架不住小人背后算计啊,他是了解自己母亲的,如果识破了,肯定想办法接回母亲,而不是回到曹营,最终害了自己母亲,导致了自己黯然落幕

但是有件事情我觉得他是高兴的,高兴自己报仇雪恨,凤雏去曹营献连环计火烧曹营,回来的时候被元直碰到,被他识破了,那肯定是不会告诉曹操的,大仇得报


徐庶在三国历史上的地位其实并不重要,为什么三国演义中要凸显这么一个人呢?其实是在为诸葛亮做铺垫。如果说罗贯中有吹捧诸葛亮的嫌疑,那么我告诉大家,罗贯中还吹捧了曹操,更吹捧了孙权,自然也吹捧了这位徐庶了。那么徐庶是干嘛的呢?他为何要背叛刘备投奔曹操呢?识破奸计以后,他是不是像小说中写的那样,身在曹营心在汉呢?江湖小晓生带您走进徐庶内心的世界。

第一,初出茅庐的徐庶,不知何处施展抱负,只好找到了潜力股刘备。

可以这么说,荆州当时的名士们大多数都没有合适的主子投靠。他们明知道刘表快老死了,而他的俩儿子不足以成大事,却不知道该投奔怎样的主人。徐庶正是这帮人中的一员,他最好的出路当然也是投奔刘表,可惜刘表已经不中用了,所以他看遍了周围的人物,也就刘备看样子是一支潜力股,所以徐庶抱著试一试的心态,加入到了刘备的阵营。在三国演义中,将徐庶描绘成了一个精通兵法,运筹帷幄的神秘军师。这是有根据的,但是并不确切。有根据是因为徐庶在刘备这里的确担任谋士职位,不确切是因为徐庶这个人本身没有太出名的战绩。他的战绩自然也是罗老爷子强行附会上去的。

第二,兵荒马乱失老母,徐庶心急之下只能离开刘备寻找老妈。

首先说明正三国演义中的一个地方,徐庶的老母亲可不是住在许昌那边,而是跟徐庶在一起。而书中写的是,曹操得知有徐庶帮助刘备,所以刘备百战百胜,一查之下,居然是徐庶。所以曹操就吩咐人写信给徐庶,说曹操把徐庶的老妈给抓了,只要徐庶过来就放了他老妈。结果徐庶来了一看,他老妈好端端地在那里,才知道上当了。其实徐庶的母亲跟徐庶同时在刘备这边歇脚,但是曹操的大军来的实在是太快了,大家都在逃难,刘备自己都保护不了家人,更加不要说文人一个的徐庶了。徐庶的老妈就这么在战乱中丢失了,徐庶为了寻找自己的老妈,所以离开了刘备。

第三,当真是因为寻找老母离开的吗?还是对刘备失去了信心呢?

徐庶在战乱中丢失了老母,作为大孝子的他,自然是忧心忡忡,所以刘备也没有阻拦徐庶,让他去找老母了。但是徐庶似乎比较坚定一点,他的母亲是去了曹操那边,因为徐庶离开刘备以后,就跑到许昌做官去了。至于他有没有找到自己的母亲,根本就没有人知道。这就不由得让人怀疑,徐庶这么做的动机是什么,其实江湖小晓生认为,徐庶之所以这么做,其实是良禽择木而栖的一种表现。他跟随刘备这几年,已经完全丧失了等待的信心,他知道刘备是潜力股,但是这支潜力股似乎潜的有点深度了。而曹操早就成立上市公司了,代表的还是朝廷,又在招贤纳士,工资待遇那么高,为什么不去呢?徐庶离开刘备,其实是为了寻找属于自己的荣华富贵,跟曹操的计谋没有关系。

第四,徐庶跟诸葛亮其实是同僚,两个人在关键时刻的抉择立见高低。

在三国演义中,徐庶离开的时候,非常舍不得刘备,所以为刘备推荐了诸葛亮。其实在真正的历史上,徐庶跟诸葛亮曾经做过一段时间同事,他们一起辅佐的刘备。也就是刘备最为落魄的时候,这两个人依旧陪在刘备身边。不过自从曹操大军横扫而来以后,两个人的思想就发生了不一样的变化。徐庶对曹操充满了期待,而诸葛亮依旧死心塌地地跟随刘备。最终,徐庶在刘备狼狈不堪的时候,抛弃了刘备,投靠了曹操。而诸葛亮却生死相随地跟著刘备,一辈子就忠心这么一个主子。这两个人虽然都比较聪明,但是从他俩的格局来看,其实诸葛亮要高尚太多了。

第五,不要责怪徐庶的势利,但是必须要宣传诸葛亮的忠诚。

真的不要去责怪徐庶的势利眼,那个时候刘备就是一个私人小作坊,压根就没有自己的领土和军队。而曹操则是上市公司,手里掌握著半个天下的军队和地盘。在刘备这边,可能好几个月都发不出工资,毕竟太穷了。而到了曹操那边,五险一金高工资学区房什么都给你配齐了,你会不动心吗?徐庶确实动心了,但是我们没有权利责怪这样的一个人,他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人。如果他看不上这些,在当时看来,那才是另类。而诸葛亮就是这样的另类,他从生到死,其实就对刘备一个人忠心耿耿,这是非常不容易的一件事。这就好像,你博士毕业以后,回到家乡加入了一个乡村老板开的私人小作坊,一干就是一辈子,你愿意吗?诸葛亮偏偏就是愿意,这就是诸葛亮与众不同的地方,也是诸葛亮为什么能够得到两千年来这么多人尊敬的主要原因。


《三国演义》里,徐庶是个十分牛逼又特别傻逼的人物。他与诸葛亮、司马徽等人为友,一出场便指挥若定,大败曹仁。曹营的程昱一听便知是徐庶所为,并说徐庶之才「十倍于昱」——很明显,这是一流谋士的设定。

曹操的假书信徐庶没有识破,他走马荐诸葛,把诸葛亮给卖了,伤了朋友之义。到了曹营方知受骗,徐母怒、悲、绝望,结果自杀,徐庶落了个不智不孝之名。赤壁之战时,他识破了庞统的计谋,自己却想不出脱身之法。庞统让他借机外调以避祸,趋利避害普通人都知道,徐庶居然想不到?


呵呵呵这个问题需要想像力,每个人想法不同,得出的结论也不尽相同。个人感觉徐庶还是看出了曹操的小伎俩,但他对这个伎俩无解。(对于至孝的他来说,母亲是他唯一的软穴)

徐庶对刘备还是比较佩服的,属于刘皇叔的高级顾问,为了追随刘备自己随著他像浮萍那样居无定所而乐此不疲,举荐诸葛亮,让更牛的人和他一样辅佐他的主公,,,可谓尽心尽力,在无奈的时候,被逼的进入曹操阵营,按理说曹操那里更有发展空间,毕竟曹操当时还只是丞相,汉献帝还是名义上的皇帝,可谓扶汉室江山名正言顺,可老徐忘不了自己的亲妈,没给曹操出过良谋妙计,在那样竞争激烈的阵营里,你不去打拚会越来越边缘化,以至于后来徐庶名气越来越淡,曹操也没在重用他。但曹操的目的达到了「厉害的人不能为我所用,但决不能落到敌人那里」哪怕白养著,也觉不放他到刘备那里。


徐庶是个孝子,对母亲的话言听计从,从不怀疑。对于书信的真伪,作为一个了不起的军事家,他对曹操的奸诈还是了解的,虽然他思母心切,还是有所怀疑的,但没有确定。在当时的封建社会,百善孝为先,他还是选择了按照书信中母亲的安排,投奔曹营。


寸有所长,尺有所短。人上一百,形形色色。君子磊落,小人奸诈。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徐庶寄人篱下,事与愿违,不得不为之。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