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服用阿司匹林,绝大多数都是服用低剂量阿司匹林,对于动脉粥样硬化性相关疾病的预防。而之所以进行这样的预防服用,正是因为阿司匹林具有抵抗血小板聚集,减少血栓风险的作用。因此,可以这么说,只要是服用阿司匹林进行心血管疾病的预防,通常都会对血小板的聚集形成影响,换句话说,凝血功能都会有所下降。如何正确的看待阿司匹林引起的凝血功能下降问题,如何正确应对和判断阿司匹林的服药时机?今天我们就来谈一下这方面的相关知识。

首先给大家介绍一个概念——风险管理。所谓风险管理,是指在进行某项活动时,应该综合的分析可能出现的风险和获益的平衡,尽可能的识别风险,并采取措施避免和减少风险的发生,从而使所做的事情得到最大获益的一种管理理念。举个不太恰当但比较形象的例子,比如说今天要出门,但天气预报说要下大雨,但出门是为了会见一个重要的客户,行程已经定好了,当然不可能因为下雨就不去,但带好雨具,避免淋湿,就是对于风险的控制,使我们见客户时能够衣冠整齐,保持良好形象,这就是控制风险带来的获益。

阿司匹林对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同样需要做好风险管理。对于已有心血管疾病患者的二级预防,长期服用阿司匹林进行心血管疾病二次发作的预防来说,阿司匹林的临床获益是明确的,其减少心血管疾病风险的益处,要远远大于导致凝血功能下降的风险,因此,如果没有服用禁忌的患者,都应该考虑长期服用阿司匹林来预防血栓风险。在某些情况下,比如心脏支架手术后,往往还需要服用两种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双抗血小板的方式,来减少术后的栓塞风险。当然,对于这种情况,同样也要注意服药期间出血风险的控制——

1. 对于本身有消化道粘膜受损疾病的朋友,应该服用阿司匹林期间,注意服用胃黏膜保护剂,如质子泵抑制剂(各种拉唑)、H2受体拮抗剂(各种替丁)等保护胃黏膜;

2. 在服药期间,也要注意观察牙龈出血、皮下出血其他出血症状;

3. 对于脑动脉硬化比较严重的患者,一定要注意好血压的控制,减少脑出血风险。

重点谈一下阿司匹林对于心血管疾病的一级预防应用。所谓一级预防,就是还未发作过心血管疾病的患者,但是本身有多项导致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因素,如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肥胖,吸烟等等,通过评估未来10年心血管疾病发病几率高于10%的情况,就属于心血管疾病的高危风险患者,这种情况下,服用阿司匹林,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作,就属于「一级预防」的情况。

目前医学界对于心血管疾病高危风险患者是否需要服用阿司匹林进行「一级预防」的问题,各种大型的临床数据研究得出了不同的结论,因此,在各个最新的专家共识和指南中,也有著较大的分歧和差异,欧洲的最新版指南,基本否定了阿司匹林在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方面的作用,认为其对于身体的获益与其导致出血风险相比,没有明显的优势;而我国目前的指南还是对心血管疾病高危风险的患者,还是推荐在充分评估出血风险的前提下,建议服用阿司匹林进行高危风险的一级预防。但不论是哪个国家的共识或者指南,有一点是明确的,就是对于心血管疾病的一级预防时,更要注意平衡好出血风险和身体获益,如果出血风险大于获益,就可以选择不服用阿司匹林进行心血管疾病的一级预防,对于心血管疾病高危患者来说,有的时候注意保持良好健康的生活方式,比服药预防心血管疾病的风险获益更大,也更安全。

对于一级预防说了这么多,可能很多朋友还是一头懵,到底该用还是不该用,到底什么情况下该用,和大家分析一组美国最新的指南,供大家参考——

考虑应用阿司匹林进行一级预防的情况:

1. 心血管疾病风险大于15%,直肠癌高危风险(阿司匹林长期服用还有预防直肠癌作用),出现风险低。

2. 心血管疾病风险大于10%,直肠癌高危风险,10年以上服用阿司匹林用药史。

需要严格评估探讨的情况:

心血管疾病发病风险在7.5%~15%之间的患者。

避免服用阿司匹林的情况:

心血管疾病风险小于7.5%,高出血风险患者,不管是否有使用阿司匹林的用药史,都不推荐继续服用阿司匹林来进行一级预防。

在最新的指南中,还强调了患者教育以及患者用药认识、用药依从性的重要性,的确是,阿司匹林的抗血小板聚集作用,既是减少心血管疾病风险的重要服药预防措施,同时也要注意服用阿司匹林带来的凝血功能下降,出血风险增加风险,只有做好风险管理,才能用好阿司匹林。


阿司匹林具有解热、镇痛和抗炎的药理学作用,同时它是最经典的抗血小板药物,在心脑血管疾病预防中有著重要的作用。如今,随著我国人口老年化,三高人群数量巨大,存在心脑血管高危因素的人也数量庞大,而阿司匹林正是这些有高危因素的人需要长期服用药物,它可以有效阻止血管内血栓形成,从而降低心梗和脑梗塞的发病率。但是,阿司匹林通过预防血栓形成广泛用于心血管疾病防治的同时,也有出血等副作用。

在阿司匹林使用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平衡获益和风险,对于服用阿司匹林出现凝血功能下降的老年人,要注意什么?

1.阿司匹林剂量不能过大,剂量越大,发生胃肠道出血风险越大,凝血功能下降后,要在医生指导下,酌情减量或停用阿司匹林。

2.合理使用阿司匹林。用药前进行风险甄别,若无禁忌症,长期服用者最好选择阿司匹林肠溶剂型,肠溶片的特点是通过片剂外边添加耐酸物质,从而能不被胃酸溶解,到达肠道才会溶解释放,因此肠溶片对胃部的损伤相对而言小很多,餐前1小时服药效果最佳。

3.加强监测,服药期间注意阿司匹林可能导致出血风险。长期用药还可导致皮下出血,表现为皮肤瘀斑或出血点、牙龈出血或鼻出血,而最多见也是最严重的副作用是胃肠道损伤导致出血,同时可以发生胃肠道溃疡、穿孔,表现为黑便、呕血。如胃痛不适,恶心呕吐,消化不良等表现,需要立即去医院就诊。

4.对于65岁以上、有消化道溃疡或出血病史,可以合并使用抑制胃酸分泌药物(拉唑类药物)或其他保护胃黏膜的药物,可有效预防出血。

5.应用质子泵抑制剂预防消化道出血,质子泵抑制剂可减轻消化道损伤并预防出血。胃肠出血风险较高的患者治疗时应使用质子泵抑制剂。

5.阿司匹林与其他影响凝血功能的药物如华法林联用时,要提前预估风险,这也是降低治疗过程中出血并发症风险的关键措施。

最后补充能增加凝血功能的食物或药物,维护好人体的凝血功能,总之要在医生指导下,对老人身体进行全面的风险预估后,合理的使用阿司匹林。

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我是医者良言,是一名住院医师,专为普及医学知识造福人类健康,若想了解更多,请关注我,有疑问可留言,必回应!

老人吃阿司匹林导致凝血功能下降怎么办?

阿司匹林在我们生活中是一种很常见的疾病,像冠心病、脑梗死等心血管疾病都需要长期服用阿司匹林,也常常用阿司匹林退热、止痛。但是阿司匹林虽然能够抗血小板聚集,降低栓塞的风险,但是如果服用不当也容易出现凝血功能障碍。

1.服用阿司匹林应注意什么?

  • 应严格按照医生的嘱咐口服,切勿超量服用;
  • 宜饭后服用,避免空腹口服;
  • 应避免合用其他解热镇痛药或者同时服用含阿司匹林的复方制剂;
  • 服用阿司匹林时,禁止饮酒;
  • 孕妇严禁使用阿司匹林;
  • 特殊人群应避免使用阿司匹林:如有胃、十二指肠溃疡、脑出血、近期做过手术、凝血功能障碍等的病人;

2.阿司匹林引起凝血功能下降怎么办?

如果是牙龈出血或者皮肤小的出血点,可不需要停药,应该在医生指导下适当降低阿司匹林的量,密切观察就可以了;如果是发生了消化道出血等严重情况,首先应立即停服阿司匹林,然后在医生的指导之下口服维生素K拮抗出血,另外需要进一步检查排除别的引起出血的原因。

最后小结:口服阿司匹林引起凝血功能下降,应尽快去医院就诊,因为你们不懂的是否严重,可能会因此加重病情。以上是我对该问题的解答,若觉得写的还可以,就赏个赞呗……

注意阿司匹林!

英国权威杂志【柳叶刀】,关于阿司匹林:用于心脑血管一级预防时,可以使非致命性心肌梗死减少1/5,但不能显著降低中风的风险,而在不良反应方面(比如说脑出血)风险就增加了1/3。老年人机能老化在这一方面更加明显。

可咨询医生,能否不用或改用其他药品。

我们国内不少性脑血管病人遵照医嘱,已经在服用阿司匹林的。我的经验是增加维生素c和钙剂的补充,增加凝血功能之材料。同时,通过营养补充的办法维护好肝脏凝血酶产生的机制。

延伸了解→http://xima.tv/Bby2pG


应该空服阿斯匹林肠溶片


医者良言阿斯品林应该早上空腹服用才是。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