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南方为什么种植了棉花还成为了产棉花的大国,并且保留著明显落后于时代的奴隶制这个问题,从经济以及地理环境因素就可以解释的通。

自从17世纪初,英国人来到北美建立殖民地,在一步步的拓殖的过程中,殖民地的经济也因为自然条件的原因分成了三种主要的经济模式。

新英格兰为主的北部是多山地区,土地贫瘠,气候寒冷,不适合耕作。但是却拥有十分丰富的水力资源以及森林资源,还有很多天然港口。自然而然的就是建立起来伐木业、造船业以及渔业等。中部地区则是土地肥沃,因此主要生产粮食。

但是南部就不一样了,气候炎热,土地倒是比较肥沃而且面积很大,因此自建立起殖民地以来烟草、水稻就成为这里的主要农作物。这种作业也属于劳动密集型的农业生产,所以对于劳动力的需求远远超过殖民地能够提供的。虽然有从英国来的契约奴,但是远远不够。因此几乎从欧洲人殖民美洲的第一天起,人们就需要黑人奴隶来弥补南方劳力供应的不足。发展到后期,白人自由劳工已经停止往南方流动了,非洲人成为了南方劳动力的坚实基础。

很多人都不会意识到,实际上轧棉机的发明也进一步强化了南方这种独特的经济模式。一方面英国纺织业的发展导致对棉花的大量需求,另一方面美国南方种植园根本无法满足。因为当时在南方内地大面积种植的短纤维棉,其棉核极难剔除一个工人干一天也就出几磅的棉花。轧棉机的发明顷刻解决了这一难题。这使南方许多未开垦的土地迅速变为棉花种植园,十年间总产量增长了八倍。烟草种植衰落后,棉花种植很快就填补了空缺。

从19世纪20年代初开始,棉花生产迅速普及,从南卡罗来纳和乔治亚西部,一步步西进,扩展到亚拉巴马和密西西比,然后进入路易斯安那、得克萨斯和阿肯色北部。棉花的价格虽然也有跌落的时候,但是带来的利润还是相当的高。每年带来近两亿美元的利润,南方诸州被称为「棉花王国」。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