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晨出门等电梯,遇到曦曦妈下楼买菜。她是一位全职主妇,妥帖地照料著丈夫与两个孩子,为人温和,说话柔声细语的让人喜欢,女儿经常去她们家玩儿。

我笑著和她打招呼,她挽著胳膊问,「小梵老师,我家姑娘总画公主,是不是说明她缺乏想像力和创造力?」我打趣著跟她说,一两句话说不清楚,等我去单位写篇文章给你看。这不,趁著不忙就写上了!

针对「幼儿为何在某段时间内总画同一种事物或主题」,不少家长都有疑惑。但通过对很多孩子的观察,我认为这是一种很正常、普遍的现象。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基本有以下几方面:

(1)幼儿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或主题的表达。

幼儿经常画的事物,就像成人每天谈论的自己喜爱或熟悉的事物一样,都是人们对自己所爱、所熟悉事物的一种表达。所以在幼儿的世界里,当他们对恐龙、汽车、公主、花朵、城堡等形象或主题产生浓厚兴趣时,这些便自然而然成为他们表达与交流的方式了。而绘画又是幼儿表达交流的重要方式之一,所以便出现了家长误认为孩子总画同一事物的现象。从表面看,成人觉得幼儿是在重复绘画,实则呢,幼儿是在以绘画为媒介,来反复表达与交流他们所喜爱、所熟悉的事物。

(2)由于幼儿的绘画能力较弱,对自己的绘画能力不自信。

使幼儿觉得自己只能把某种事物画得像,而其他事物画不像或不会画,所以就只画自己能够画得像的事物,否则就不能满足于自己内心对绘画表现程度的需求了。对于这种原因,就要著重提高幼儿的独立造型能力了。

(3)幼儿对自己所喜爱的事物进行深入学习,探究的需要。

当幼儿对某一事物或主题产生浓厚兴趣时,便想把这一主题认识得更深入、更全面。他们在反复画的过程中,会把自己不断对事物的深入理解通过绘画表现出来,这是一个释放经验和自我学习的过程。

另外,幼儿会在反复思考与绘画的过程中,生发出新的想法,而使他们的作品表现出「这一幅不同于上一幅」的特点。这有利于锻炼幼儿细致观察、深入思考的能力。

(4)当幼儿进入画形状的敏感期后,对于「画得像」有一定的心理需求,此时就容易把自己画得像的形状反复画。

此时,成人一定要把握与引导好。否则有的孩子就很难脱离某种框架式、概念化的画法了。比如成人在某一阶段著重教孩子画某件事物或著重表扬,都容易导致这种现象的发生。

需要强调的是,虽然幼儿会出现反复画某一事物或主题的现象,但这并不表明他们就只会画这些。如果家长实在担心,也可以通过以下两种方法来丰富幼儿的绘画主题。

第一,成人可以通过与幼儿讲故事、做游戏、多到大自然游玩等方式,增加他们的快乐体验。当幼儿对多种事物产生兴趣后,画出的主题也会相应丰富些,但还是免不了经常画自己最感兴趣的那个事物或主题。

第二,成人可以适当引导幼儿画某一主题的画。比如带幼儿去公园回来后,可以说:「刚才我们玩得那个小木屋很可爱,你觉得呢?」如果孩子也这么认为,那么就继续建议画一画梦想中的小木屋,是蘑菇状还是花朵形状呀?小木屋里有没有小兔子在劳动呢?大量实践表明,对于类似的引导,幼儿多数情况下都能按照成人的引导思路进行创作。

但当孩子不想画时,家长也不要过于强迫因为绘画是人们在表达情感、兴趣爱好等方面的途径之一,而不是唯一途径,并不要求人人都要采用与掌握。另外,在绘画方面,兴趣与自主性是最重要的,如果是强迫性的绘画过程,便失去了绘画的意义,不是吗?


写在最后:

我是央美毕业的职场妈妈,在台湾做了5年插画师,目前从事在线少儿美术研发工作。

7岁多的女儿喜爱阅读,买过很多绘本资料,需要的家长请自行取阅!

有知友问我要绘本资料的地址,我整理了一下,关注小梵老师个人微信17392862976,备注「知乎」(一定要备注哦),回复以下任意即可:

回复「绘本」获得下载地址------------------------------适合2-6岁

回复「亲子游戏」获得下载地址--------------------------适合3岁以上

回复「绘画课」获得下载地址----------------------------适合4-12岁

回复「正面管教」获得下载地址--------------------------适合所有育儿家长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