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三国可以史为鉴,领悟人生,具体概括为四大方面9点:

首先,树立适合自己的人生理想和正直人生观,然后,通过提升个人能力和打造职业团队助力人生理想的实现,最后,感悟平安、子女教育、陶冶情操等其他。

一、人生理想:

1. 人生:培养适合自己的人生理想、信念,并感受和学习三国人物是如何坚守信念,如:曹操、刘备、孙权等,诸葛亮自比管仲、乐毅,鲁肃的理想;学习忠义、正直、孝顺、诚信、敬业的人生观、价值观,如:诸葛亮、关羽、徐庶、荀彧等;

二、个人能力:

2. 果敢:学习果断勇敢、有主见、舍生忘死的作风与英雄气概,慷慨的格调,大度包容的气质,逆商、敬畏等,如:关羽、黄忠、赵云、张飞、典韦、夏侯惇、张辽、太史慈等;

3. 谋略:学习高超的谋略与外交手段,各种策略、时机、规划、技巧,看问题的角度、高度、心态,如:诸葛亮,火烧新野、联吴抗曹、七擒七纵、空城计等;

4. 语言:学习文笔与语言技巧,有助于个人的文字功底及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如:诸葛亮舌战群儒、出师表、曹操煮酒论英雄,好文采,让人惊叹诚服;

三、职业团队:

5. 职业:学习职场规则,学习职业打拚之道,学会低调、不张扬、隐忍,学习如何做好上下级定位、如何恰当地表现自己的能力,如何鉴别和选择领导,如:杨修之死、司马懿替曹真抗蜀。

6. 团队:明白公司团队的重要性,才能不同、分工也不同,做好团队协作、能听取合理意见,如:东吴的内事不决问张昭、外事不决问周瑜,庞统非百里之才;

7. 人才:领悟人才的重要性,如何选育留人才、如何交友,如:诸葛亮、郭嘉、周瑜、吴下阿蒙、五虎上将、五子良将、江东十二虎臣,曹操唯才是举,刘备三顾茅庐等;

四、感悟其他:

8. 平安:感受古代战争的悲壮与惨烈,珍惜和平的来之不易,安全、健康、平安就是最大的财富,如:屠城徐州、赤壁之战、曹丕和曹叡早逝等;

其他:教育子女方法,陶冶情操、丰富思想、培养文艺爱好等。


理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

刘备篇

不得不承认这是一个草根逆袭的故事,从织席贩履到终成一帝,刘备的经历可谓是步步血泪,绝非一般人可以承受的,大半生的时间都在战败、逃跑、流浪,追公孙瓒、跟陶谦、顺吕布、从曹操、归袁绍、依刘表、靠孙权。看看当时天下诸侯就能发现了,人家败一次就结束了,刘玄德能一路走来,说是从尸体堆里爬出来的也不为过,但是人家自小就有皇帝梦,要坐有家乡楼桑村那棵大桑树那么大冠盖的车。这就是理想。而织席贩履就是现实。

而刘备之所以能实现理想,虽然跟刘备个人能力,和坚韧不拔有直接关系,但是有关羽张飞两个铁哥们也是重要原因,刘备无论再怎么失败,只要关张二人还在,刘备就不会破产,两个万人敌就是刘备的资本,到哪谁都以礼相待,关张二人保证了刘备的战力,所以刘备无论多么狼狈,有关张在,刘备的雪球也是越滚越大的,直到裂土封王,所以想成功找两个忠心不二且有能力的铁哥们相当重要。

对人不要太苛责轻视,会出人命的

关羽张飞吕布篇

关羽刚而自矜,张飞暴而无恩,吕布听妇人之言,苛责属下还好色过头。就像陈寿所说的:以短取败,理数之常也。关羽苛责糜芳、傅士仁,又素来看不起读书人;张飞恰好一反,尊敬士大夫,却不恤小兵小将,一言不合就打人,而且是朝死里打啊;吕布更奇葩,文臣武将一概不听,只听女人的,陈宫高顺也只能干瞪眼,这还罢了,还喜欢手下诸将的媳妇,而又想诸将给自己卖命,吕布想的不要太简单。结果三人都是死在自己最看不上的人和事上,责人之心责己,恕己之心恕人,与人为善方能长久啊!

有个好家长的重要性

孙权篇

当然这个家长,不仅仅是父母,长兄如父,也是家长。孙权从兄长孙策手中接过江东的时候不过18岁而已,而刘备18岁时还在上学,23岁才起兵,这就是差距,等到刘备勉强在荆州站住脚,有了荆州5郡的时候,刘备已经47岁,比孙权接管东吴的时候大了将近30岁啊!等到刘备拿下益州时已经53岁,这就是有个好家长的区别,少奋斗血泪的30多年。

难道说刘备的能力不如孙权么?非也,反而刘备处处比孙权厉害,有个好家长,意味著有个好的环境、好的基础,甚至什么都不用就可以坐得一大笔遗产,这事是没地方说理的。

酒香也怕巷子深 宣传很重要

诸葛亮庞统篇

诸葛亮庞统,卧龙凤雏!有能力么?很有能力。但是除了身边的几个人,其他的没人知道,虽然说是金子早晚会发光的,但是到地下去发光也没人能看得见,这方面诸葛孔明和庞士元都是高手,借助别人之口和舆论的力量,成功的包装了自己,并在合适的时机成功出手,赚得最高身价,从一介平民反身,瞬间达到人生高峰。有才能也不能捂住,不如再香的酒也飘不出去。

能达到目的,过程好像也不那么重要

曹操篇

只要结果是好的,过程惨淡也不会有太多人去计较。曹操带头挖人家祖坟,一点疑心就杀人全家,为了稳定军心就借仓官王垕的头平息,但是现在也不过是对人家的野史指指点点而已,对曹操的影响有限,在当时反而都起到了奇效,挖了祖坟我有了军饷,杀人全家自己活命了,杀了王垕打跑了袁术,虽然都不道义,但对曹操并无害,反而有益。一个人一旦成功了,那过往的污点只能是美玉上的小瑕疵,但一旦这个人失败了,那这些污点就不再是污点了,而是罪孽。

所以只要能达到目的,过程并不是最重要的。但前提是你要保证能成功,否则耻辱柱上必多你一个。

就先总结这么多吧!其实每个人的人生都有可学之处,都有糟粕存在。更何况古之名人呢?!

胡侃解密三国,只侃三国事!


三国演义是乱世跟本没有理想,只有战争你死你亡残酷现实,谁一不小心就身陷死亡,如懂卓,袁绍,吕布,刘表,都是不小心经营而灭亡。曹操行刺懂卓,赤壁之战都身陷死里逃生。刘禅一不小心被邓艾破栈道而被灭亡。所以三国只有死亡游戏现实没有理想。


过于义气用事;少了大政方针。


通过《三国演义》可以充分地理解理想很丰满现实很残酷这句话。理想是实现天下之大一统。但现实是每位枭雄都想有绝对的话语权。拿什么争夺话语权呢,是武力和智力的比拼,到处充满刀光剑影,尔虞我诈。最后导致理想被现实所击败变为三国鼎立。


理想可以通过 政治 军事 斗争来实现的?????


理想是是口号,现实是目标。都以恢复汉室为理想,最终完成各自当皇帝的目标。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