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时期的英国能这样做,无外乎当时是在经济危机的大背景之下和英国对于欧洲大陆的主要战略——只要欧洲够乱,那么英国获得的利益也就越大,也就越能维护其霸主地位!

二战爆发的原因

一战结束后,协约国在德意志、奥匈帝国等捞到了巨大的利益,因此不堪负重的德国内部矛盾重重,希特勒也正是借住这个,抓住民心将一战失败的矛盾全部撒在了犹太人身上,同时英法内部的分歧,加上美国有意要扶持德国,使得德国在一战之后的经济从困顿到飞速发展,直到军事实力空前强大,打破了一战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有了合法的资格肆虐欧洲。

不巧的是又适逢美国的经济危机,全球经济都被拖累不堪。德国更是深入其中,并且希特勒也充分意识到,无论国内经济如何发展都难逃奔溃的结语,与其坐以待毙倒不如发动战争,不仅充分利用多余的劳动力,而且可以靠战争获取经济来源。

英法两国的放纵

德国联合斯洛伐克和苏联对波兰发动了战争,并且仅仅耗时一个月就灭了波兰,这令世界各国人大跌眼镜,因为波兰的背后可是有英法撑腰的。德国这么名目张大的进攻,虽然遭到了英法两国的宣战,但英法一方面为了讨好德国,另一方面各怀鬼胎,使得波兰一步步沦陷。(这一点和日本入侵中国时期,蒋介石采取的不抵抗战策有异曲同工之处。)

随后英法对于德国吞并捷克斯洛伐克和巴尔干的战事上,主要是为了把战火引到苏联,可令法国万万没想到的是,德国打了个回马枪用了四十多天的时间就灭了法国,这下英国震惊了。这个号称欧洲第一强国的法国都被德国灭了,英国不得不全力发兵抵抗德国的入侵本土计划,同时联合被灭的国家发动反攻,第二次世界大战就由此爆发了!

英国为什么先后出卖巴尔干、捷克斯洛伐克和波兰,也就是历史上臭名昭著的「绥靖政策」,其主要原因是将战火引向苏联,维持自己的霸主地位。可谁能想到的是,玩火自焚,率先将战火引到了本国上!

作者:安夏历史君。原创不易,关注不迷路哟!

我是东斯坦因,认真对待每一个问题,尽最大努力详尽透彻的回答每一道问题。(当然有时可能篇幅有点长)。

二战时期,英国确实干过不少坑人的事情。不过英国干的这些事,可能站在今天的角度回顾历史来说,是坑人的举动。但放到当时的环境里可能就是顺理成章事情了。

首先,1938年9月29日。英国、法国、纳粹德国、义大利四国首脑在慕尼黑签订了《慕尼黑协定》将捷克斯洛伐克出卖,来换取英法的平安。现在大多数人认为「慕尼黑协定」助长了德、日、意法西斯的侵略气焰,最终导致了二战的爆发。可是,「慕尼黑协定」签订的时候,英法国内很多人还是对此比较欢迎的。《慕尼黑协定》签订后,自慕尼黑返回伦敦的张伯伦,在机场上挥舞著协定得意地宣称:「我带来了整整一代人的和平!」

原来,第一次世界大战,德国惨败,英法惨胜。残酷的战争不但给德国带来了苦难,同时也给战胜国英国和法国社会带来了不可磨灭的创伤。因此「反战思想」在英法影响力很大。特别是那些参加过一战的老兵,经历过战争,知道战争的残酷,不愿意自己的下一代再经历战争的摧残,更是成为了反战的主力。

在英国人看来,死道友,不死贫道,出卖捷克斯洛伐克,换取自己的和平,也不是不可以接受。因此,《慕尼黑协定》才能够签订。

1929年,美国爆发了经济危机,之后更是波及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英国、法国、德国、义大利和日本等国家都包括在内,英法两国经济遭到重创。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英法两国经济的衰败,使得英法两国的军备情况非常糟糕。

而德国,在希特勒上台后,将德国经济军事化,大力整军备战。结果就是到1939年,德国入侵波兰时,德国军火生产产量是英法的两倍。

长期的文恬武嬉,使得英国军队在二战爆发后,还没有做好战争准备,根本无法立刻投入战斗。因此在德国入侵波兰时,英国军队只能作壁上观。

十月革命后,布尔什维克推翻沙俄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苏联这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受到了帝国主义国家的敌视和围剿。因此,英国和法国也有,祸水东引的打算,让德国和苏联鹬蚌相争,最后自己渔翁得利,一举将这两个劲敌摧垮。

国与国之间没有永恒的友谊,只有永恒的利益,英国的坑队友、卖队友,其实只不过就是英国维护自身利益的体现罢了。

就到这里,各位对此,是否还有其他高见?或者你们还有哪些补充,一起来探讨。

喜欢的朋友,别忘了点个赞,还有「关注」!!!


英国二战前期为什么坑队友是大环境下不得已为之。

一次世界大战打了4年才打赢,但是英国举国之力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最后却什么也没捞到还欠了美国一屁股债,政府的赤字越来越大,英国人民的生活水平没有因为战争胜利而变得富裕。

就在时候「30年代经济危机」横扫整个世界,虽然英国凭借著百年帝国的底蕴挺过了经济危机,但是这更加重了英国的经济负担,英国不得已减少了军备,这个是时候得英国是经不起战争的,如果再来一次战争英国的经济就会真正的崩溃。

另一个原因,英国是一个岛国四面环海,想要完全的征服英国只能登陆英国本土,而登陆英国本土的前提就是要打败在欧洲排名第一的英国皇家海军,但是在英国的高层看来这是不可能的。

另外英国在欧洲还有法国这条看门狗,在英国高层看来,只要德国变的不可控制,就让法国出陆军以马奇诺防线为主牵制德国,英国出海军封锁德国,这样就能复制一站的胜利。

这四个原因加起来就导致英国在面对纳粹德国的军事威胁,就显得很从容(反正德国又打不死我)。


英国处在亚欧大陆的最西隅,在整个欧洲的西端,这就注定了欧洲一旦有强国出现,英国也会被排挤在外,所以英国一直是在欧洲作为搅屎棍的角色,法国强大,就联合德国,俄国组成反法同盟,对抗法国。德国强大,就联合法国和俄国,围攻德国。英国的战略意图很明了,欧洲大陆上不能够有强国出现,只要欧洲大陆最后乱,英国就能够浑水摸鱼,捞到足够的利益。英国战略家往自己脸上贴金,说英国是日不落帝国,主要是英国在北美洲,南美洲,非洲,亚洲南部都有自己的殖民地。英法两国在一战后建立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中获取了巨大的利益,对于后来德国的强大也是没有做好足够的应对,德国侵略波兰,后来吞并捷克斯洛伐克和巴尔干,也是英法绥靖纵容的结果,想把祸水东引,让苏联和德国发生冲突乃至战争,而且历史上土耳其虽然在俄土战争中屡战屡败,但是始终保有君士坦丁堡,扼守著土耳其海峡,俄国想进入地中海的梦想也始终萦绕在心头,德国吞并巴尔干,必然引起苏联的强烈反击。英国是想鹬蚌相争,渔人得利,可是谁想到最后是引火烧身,德国发动闪击战,直接直接灭了法国,英国也只能够积极参战,对抗德国。


二战第一坑队友,战争前出卖盟友捷克斯洛伐克,刚开战出卖波兰,然后出卖巴尔干,敦刻尔克坑法国陆军,北非对法国海军下黑手。这还不算完,在缅甸坑远征军,迪耶普登陆坑加拿大,空中花园坑美国。一直想坑苏联可惜没有机会。


敦刻尔克撤退坑了高卢鸡,中缅战区坑了kmt远征军,再到市场花园坑了空降兵,看上去在二战中是个坑队友的角色。其实来说作为二战战胜国之一,对反法西斯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发挥了重要作用,是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决定性因素之一。


队友?队友不拿来坑留著做什么?

一个国家如果不考虑本国的利益,一天到晚损自己肥队友,那不是脑进水是什么?至于被坑的队友,智力不如人,实力不如人,利益不同步,又不是上帝的亲儿子,凭啥又不被坑呢?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