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上两文:三位一战战俘的不同人生,戴高乐爬得最慢但却改变了世界;“自由法国”由弱到强,戴高乐成法兰西帝国尸骸的守护者

  我们谈到了:戴高乐在一战中是一名战俘,但他的狱友却有两位知名人物,在日后的岁月里都将对他有许多帮助,特别是法国少校,在“自由法国”由弱到强的过程中,协助戴高乐成为法兰西帝国残余威力的代言人。可是出于自身国家利益,英国和法国对戴高乐的支持力度都不高。特别是罗斯福。

  (1)罗斯福对戴高乐地打压,使其找到了斯大林

  美国的情报人员经常向罗斯福汇报一些自相矛盾的情报总结,他们把所有罗斯福讨厌的词汇都加到了戴高乐的身上,例如:法西斯分子、保皇党分子、共产党员、咯古尔分子、共济会会员、潜在的独裁者。

  美国希望看到一个听话的“自由法国”运动领导人,以便于掠夺广袤的法国殖民地,进一步打击英国曾经的“世界主导权”地位等。加上苏联后,罗斯福又得小心苏联为此势力大增。

  很显然,英美并不看好“自由法国”运动,但是,苏联本着:只要能联合的就联合的朴素思想,对“自由法国”伸出了橄榄枝。

  苏联认为:虽然戴高乐并不必然会成为自己的盟友,但因为戴高乐在“二战”期间与美国的关系,苏联有理由将其视作一路争吵的同行者。自从1941年9月26日,苏联正式承认戴高乐及其“自由法国”代表法国后,苏联就成为法国对抗罗斯福、美国的工具。

  (2)戴高乐第一次人生崛起并没有使其在法国“名垂青史”、成为伟人

  戴高乐的崛起有两次,第一次因为英国的支持,因为法国广袤的殖民地和在欧洲的影响力以及战略位置、残存实力,使得法国成为英国、美国、苏联、德国争相争取的对象。在此情况下,戴高乐和他的“自由法国”运动才有了展示的舞台。

  戴高乐在“战后”和今天在法国拥有巨大声望,但这并不代表他在“二战”拥有什么巨大声望。相反,那时他的军衔不高、政治地位不高,完全是依靠法国人中的“意志坚定”者的支持。而这些人中的有地位的人与戴高乐的政治见解不同,特别是对英国、美国、苏联的该采取怎样的态度也都不相同。

  这就势必造成在“法国重新崛起”过程中,应采用何种路径的分歧。进而,产生领导权争夺。

  可以说,戴高乐在“二战”中对于法国各种势力来说,更多的只是抵抗德军势力的“名义领袖”,这就是戴高乐的第一次崛起,只是飞到半空,还谈不上真正地崛起。

  正是因为他只是“名义领袖”,所以在“战后”英美势力压力下,戴高乐并没有在1947到1959年期间成为法兰西共和国的总统。十年里,他再次养精蓄锐、等待着“二次腾飞”的时机。

  最终,他成为法兰西第五共和国的开创者和第一任总统,完成了第二次崛起并走上人生巅峰。也最终实现自己在“二战”中的目标——以法国观点,独立自主地去为法国利益服务。他的成功不在于政治较量和盘算,根本之处就在于:法国有巨大的潜在实力和实打实地硬实力,任何大国都不敢把法国推向自己的反面。而戴高乐正式对自己的祖国有信念,而不是丧失了对国家的希望,才有了他的第一次人生崛起。

  三位一战战俘的不同人生,戴高乐爬得最慢但却改变了世界

  丘吉尔罗斯福:你是我们的赛马;戴高乐:法兰西不做傀儡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