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研究小小的基本粒子,要用巨大的加速器2017-09-04 | 文章来源:中国科普网 朱伟| 浏览次数: |【大 中 小】

  1979年9月4日,华裔美籍物理学家丁肇中领导的高能物理实验小组,在西德汉堡的一台高能加速器上找到一种新粒子——胶子。现在,让我们来了解一下,为什么研究粒子都要用加速器!

  基本粒子是目前人们直接观察到的最小的粒子。

  

  基本粒子究竟有多么小?如果有一种放大镜能把乒乓球放大到地球那样大,按同样的放大倍数来看基本粒子,也不过像一只乒乓球那样大。把一万亿个基本粒子排成一列横队,叫这列横队齐步穿过缝衣针的小孔,也还绰绰有余。为了研究这小小的基本粒子,物理学家却动用了直径大到2千米的高能加速器,这是为什么呢?原来,在微观世界中,物质运动的规律同我们平时生活中所见到的完全不同。在宏观世界里,粒子运动的时候,总有一条明确的轨迹;波动则是以弥漫于空间的形式出现的。因此,粒子就是粒子,波就是波,谁也不会把它们混淆起来。

  

  20世纪初,当物理学家的研究深入到分子、原子以及更深的层次时,却发现这些微小的粒子,有许多奇怪的行为,不能用以往的经验来解释。法国有一位历史学家叫路易斯?徳布罗意,他受到研究实验物理学的哥哥的影响,改行研究物质结构。1924年,他向巴黎大学理学院递交了一篇博士论文,在论文中他提出了一种新观点,认为任何一个粒子的运动都有一种波和它伴随,并影响到粒子的运动。这种波的波长,和粒子的动量成反比。由于我们肉眼所看到的物体质量太大,用德布罗意的公式来计算波长就非常之短,观察不到这种波的影晌。可是,对于原子和分子世界中的粒子来讲,这种波的行为却很强烈。徳布罗意认为,只要承认这个假定,就可以解释如原子这类粒子的许多反常的行为。开始,大家对他的说法将信将疑,不久实验证实了徳布罗意的观点。这位新博士因此获得了诺贝尔奖。

  物理学家在探索微观世界时,经常采用的一种方法是把一束已知性质的基本粒子作为炮弹,去轰击所要研究的某种未知的基本粒子,通过观察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来研究靶粒子的性质。在研究基本粒子的时候,为了看清它的结构,作为炮弹的基本粒子的波长,应该越短越好,或者是它们的动量越大越好;否则,由于波动的强烈干扰,很难对靶粒子作出精确的测量。可是,粒子朿的能量越大,它们就越难驯服,就是要它们转个弯也很不简单。解决的办法,只能把加速器的「跑道」弯曲的程度尽量减小,这样加速器的直径也就越来越大了。

  

  著名的义大利原子物理学家恩里科?费米,曾风趣地说过:如果人们想要制造一台能量达到宇宙射线那样的加速器,这台加速器的圆周就会大得足以套到地球的赤道上。但是,人们相信,将来利用某种新技术(如超导技术),可以使加速器的尺寸大为缩小。不过,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物理学中研究的对象越小,使用的仪器设备确实是越来越大了。


这个问题学过高中的同学应该都知道吧。。。。。

假设该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运动。因为洛伦兹力永远垂直于粒子的速度,因此粒子在磁场中做匀速圆周运动。在根据牛顿第二定律,那我们就知道qvB = mv^2 / R,所以,R = mv / qB ,在不考虑相对论效应,并且电荷量和磁场强度恒定情况下,粒子速度越快,它的运动半径越大。

这就是为什么粒子加速器一般都是非常大的理论基础。当然了,现实情况下不可能说做得越大越好,因为速度有一个上限。另外也不可能说加速到光速,在微观角度上来说,该粒子必须符合相对论效应,速度越大,质量越大,所需驱动力越大。

另外,粒子加速器一般都是逐级加速到近光速,而且难度是非常大的,需要强大的工程制造能力,而且死贵死贵,没钱的国家还真做不起。有兴趣的可以试著算算看电子近光速时的运动半径,我没算过,但是肯定是非常大的,那不然位于欧洲的世界最大粒子加速器,为啥穿过了那么多城市~~~~


因为为了研究更高层次的物理领域,粒子加速器必须要把粒子加速到极为接近光速,如此高的速度要想使其转弯就必须加入更多的能量,然而以人类现在的技术很难输出如此大的能量,就必须要加大加速器半径,使能量输出分摊到加速器的每一节(实际上加速器是完整的,只是为了方便理解),从而达到能量输出的需求


如今的科技仍没有质的突破,和上图原理差不多,


一花一世界,一树一菩提。我怀疑有口误,花应该是沙。没能量的情况下。,全宇宙所谓的「物质」估计是零。原子99%空的,靠电场撑开,没能量就塌缩。现在质子被打开,发现里面也是空的,核心是各种夸克。99%空间又没了。世界不存在!


因为微观粒子间存在强大的核力,称为强相互作用,这种相互作用远大于库伦力,因此用一般方法难以将粒子拆开,只有借助粒子加速器,将粒子加速到接近光速,让粒子进行碰撞,才有机会把粒子撞开,从而可能发现新粒子。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