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難難,道德玄。

不對知音不可談,

對了知音談幾句,

不對知音枉費涎!

盜版定場詩完畢,我們的文章越來越難了,望大家珍之,惜之

絕智棄辯,民利百倍。絕巧棄利,盜賊無有。絕偽棄詐,民複季子。三言以為辨不足,或命之,或乎屬:視素保樸,少私寡慾。

郭店楚簡版老子根據竹簡的形質和內容分甲乙丙三篇,這一段話是甲組老子的第一段。

關於郭店楚簡的著述數不勝數,在此我隨意挑選了一本《郭店楚簡總覽》,我們就依照這本書中的圖片和文字進行逐字逐句的解讀郭店楚簡老子甲乙丙三篇。因為中華文字「書畫同源」且意義深遠,我與朋友校對了和這本書版本一樣的「繁體字」,方便著述也方便解讀,這個工作量還是很大的。

絕智棄辯,民利百倍。

在解讀這句話之前,我們先要談一下「儒」與「道」,從郭店楚簡老子的著述我們可以看出,「道」當年並不排斥「儒」,當年孔子作為先秦諸子之一,曾四次拜見過老子。

我在前面的文章也有所論述,我們現在對「儒」或「儒學」的理解,是歷朝歷代閹割曲解後的儒家,這裡邊有個眾所周知的事件,那就是「焚書坑儒」!

《史記·卷121·儒林列傳》的說法是:「及至秦之季世,焚詩書,坑術士,六藝從此缺焉。」

西漢末孔安國(孔子10世孫)在《〈尚書〉序》中說:「及秦始皇滅先代典籍,焚書坑儒,天下學士逃難解散。」

儒家的典籍散失了很多,當然「先秦諸子」的很多精髓論著都隨之化為烏有。郭店楚簡中也出土了不少儒家典籍,對我們重新認識定義儒家的精神將會起到很大的作用。

在這裡不贅述,郭店楚簡中的老子原文原言中,沒有與儒家針鋒相對的論述,他們在思想上還有一定的接近。

現代版《道德經》傅奕本,今後我們就採用「傅本」作為比較版本。

郭店版:絕智棄辯,民利百倍。絕巧棄利,盜賊無有。絕偽棄詐,民複季子。三言以為辨不足,或命之,或乎屬:視素保樸,少私寡慾。

傅奕本:絕聖棄知,民利百倍。絕仁棄義,民復孝慈。絕巧棄利,盜賊無有。此三者,以為文而未足也,故令有所屬。見素袌朴,少私寡慾。

絕聖棄知,民利百倍。絕仁棄義,民復孝慈。

絕智棄辯,民利百倍。絕巧棄利,盜賊無有。

大家看一下這句的區別。老傅這兩句話,簡直是與千秋孔聖唱對台戲,孔子或說「儒家」有個很重要的論述:「仁、義、禮、智、信。」「絕聖棄知,絕仁棄義」,基本把這五個字全滅掉了。

我們把兩句話放在一起剖析。

修道有個詞叫「返先天」,我們要從「後天八卦圖」返回到「先天八卦圖」去,在歷史上我們也有「生河圖」、「死洛書」的說法,按照《道藏》中的經文,河圖和洛書是可以互相變化的,修行就是從「洛書」的「死」到「河圖」的「生」。

修道人總犯一個錯誤,把人間的技術和能力當做修行的法寶,這是大錯而特錯的,老子在他的言語中,不止一次的提出了尖銳的批評。

你在人間是長跑冠軍,是潛水冠軍,你肺活量是地球人中最強的,但是你掌握的這個人間的技術,這和修道沒有半毛錢關係,你能回到你媽媽肚子里去嗎?

憋死你!

因為媽媽肚子里的孩子不是用肺呼吸的。

肺呼吸的技能只是你生出來之後用到的,你把它練到極致,你也回不到媽媽肚子里去(返先天)!

絕智棄辯

這個「智」和「辯」都是人間的技能,這種「聰辯」都是人間用的,換句話說「天上用不著」,你想「得道」,你就得放棄這種人間的「聰辯」。

因為那是「聰明」,它不叫「智慧」!

想得到「道」的大智慧,你就得放棄人的小聰明!

絕巧棄利

也是這個意思,這種「巧」或者「巧妙」,只是在人間用的技能,利,我們今天都認為是「錢財」,其實古文「利」的語義更廣泛,它可以泛指「利益」和好處。

老子的本意是讓你放棄人間的聰辯,與此同時也放下你自認為的「機巧」和在人間給自己謀利的技能。

不是讓你討飯,是讓你去除這種「機巧心」。這樣你的心才能靠近「道」,並與之共振。

絕巧棄利,盜賊無有。

盜賊無有,不是沒人去你家偷東西,這個「盜賊」是自己心中的「盜與賊」。

你必須破除它,才能接近道!

絕智棄辯,民利百倍。絕巧棄利,盜賊無有。絕偽棄詐,民複季子。三言以為辨不足,或命之,或乎屬:視素保樸,少私寡慾。

你必須破除它,才能接近道!

老子寫的很肯定,視素保樸,少私寡慾。是修道必須要做到的事情,你不這樣做就不行!

老子也說了你不這樣做的後果是什麼?

以正治邦,以奇用兵,以亡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其然也。夫天多忌諱,而民彌叛。民多利器,而邦滋昏。人多智而奇物滋起。法物滋章,盜賊多有。是以聖人之言曰:我無事而民自富。我無為而民自化。我好靜而民自正。我欲不欲而民自樸。(郭店老子甲)

人多智而奇物滋起。法物滋章,盜賊多有。

足智多謀,是形容人的詞,修道不需要你「足智多謀」,不需要你「機關算盡太聰明,反誤了卿卿性命」!這才是老子的本意!

絕偽棄詐,民複季子。

接下來老子又說到,你這樣做了還不夠,決絕你的虛偽,放棄你的狡詐和心機。

民複季子

有的版本解釋為「民復孝慈」。

首先,我個人以為,這個「民」,不是指普通的民眾,不是現代詞「人民」,這個古文或者說老子語義中的「民」,也許是「智慧先民」。台灣有本書就叫《先民的智慧》。

是先民嗎?

其實理解到這裡還不夠,我們繼續探查!

民【名】(指事。從古文之象。古文從母,取蕃育意。古代指黎民百姓,平民。與君、官對稱)

同本義,民,眾萌也。從古文之象。--《說文》。按,古文從母。取蕃育也,上下眾多意,指事。

民,氓也。--《廣雅》。按,土著者曰民,外來者曰氓。古者有四民,有士民,有商民,有農民,有工民。

--《穀梁傳·成公元年》夫民神之主也。--《左傳·桓公六年》

再查:

《春秋·左傳·桓公六年》:「夫民,神之主也,是以聖王先成民而後致力於神。」

好了,真相找到了,夫民,神之主也。

這個解釋最合老子的語意,我本人也最贊同,這個「民」根本不是指的我們現代詞「人民群眾」。有位現代國學大師說過,他有些年非秦漢以上書不讀。深有同感!

絕智棄辯

絕巧棄利

絕偽棄詐

你這三件事做好了,民複季子,你就慢慢的懂得了孝慈。古代有個詞「孝順」,古人認為「孝就是順」。你順著長輩的意思就是「孝」,這裡邊「孝和順」有「同意」的意味。

這個「孝慈」不是孝順父母,而是孝、順「道」,是誰懂得孝順「道」呢?

是你——民

是你的心——夫民,神之主也。

季子

「孝子」也無所謂,「子」這個詞也不是古代老百姓能用的,比如「先秦諸子」,「黃帝問道廣成子」,「子」更不是一般人能「後綴」上的,按照這種思想水平和境界去考慮,你就不至於錯!

這不是我說的,是老子自己比較的,我們看原文:

含德之厚者,比於赤子,虺蠆蟲蛇弗螫,攫鳥猛獸弗扣,骨弱筋柔而捉固。未知牝牡之合然怒,精之至也。終日號而不嚘,和之至也,和曰常,知和曰明。益生曰祥,心使氣曰強,物壯則老,是謂不道。

德之厚者,比於赤子

老子用了個詞「赤子」,這段話同樣出自《郭店老子甲本》。在一篇文章中,上下關聯者去看,就能搞清老子這段話的本意。

絕智棄辯,民利百倍。絕巧棄利,盜賊無有。絕偽棄詐,民複季子。三言以為辨不足,或命之,或乎屬:視素保樸,少私寡慾。

視素保樸,少私寡慾。是結果!是接近道的結果,你一定是那個樣子的。

絕智棄辯

絕巧棄利

絕偽棄詐

都是手段,是做到最後那八個字的手段!

郭店楚簡老子甲乙丙三篇,加在一起才2046個字。

以上所講是甲本開篇第一段,老子是開門見山的,古人寫作沒有今人的名利思想。

「文章千古事」!

一個字,一句話寫出來是「流芳千古」還是「遺臭萬年」,古人是在此時極度認真的。

這一段落,老子共用去47個字,來表述你首先要怎麼做,才能接近道,其重要性可想而知!

視素保樸,少私寡慾

何其重也!

珍之

惜之也。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