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二十八章,「知其雄,守其雌,為天下溪。為天下溪,常德不離,復歸於嬰兒」,如何翻譯,希望得到不玄乎的解答,以及通篇解讀


原文

知其雄,守其雌,為天下蹊。為天下蹊,常德不離,復歸於嬰兒。

知其白,守其辱,為天下谷。為天下谷,常德乃足,復歸於朴。

朴散則為器,聖人用之,則為官長,故大制不割。

我讀經典

第一句話:知其雄,守其雌,為天下蹊。為天下蹊,常德不離,復歸於嬰兒。

古文今譯:深知雄強,卻安於雌柔,作為天下所遵循的蹊徑。作為天下所遵循的蹊徑,常德就不會離失,而回復到嬰兒的狀態。

我的理解:「知其雄,守其雌」,就是要告訴我們,首先要自己變得強大,讓國家變得強盛,但並不因此而逞強好勝,行事輕浮躁動。我們知道自己很強大,但持守雌的狀態,正如有個成語叫「外柔內剛」,意思是外表柔和而內心剛正。

天下的溪水因為處低的緣故,所以才會水流彙集,源遠流長。有道的人,以「知雄守雌」作為所遵循的蹊徑,所以常德就不會離失,而回復到像嬰兒一般純樸的狀態。只有真正像溪水一樣放低姿態,謙下處事,才能成就更強大的自己,從而保持長久。

第二句話:知其白,守其辱,為天下谷。為天下谷,常德乃足,復歸於朴。

朴散則為器,聖人用之,則為官長,故大制不割。

古文今譯:深知明亮,卻安於暗昧,作為天下的川穀。作為天下的川穀,常德才可以充足,而回復到真朴的狀態。

真朴的道分散成萬物,有道的人沿用真朴,則為百官的首長。所以完善的政治是不割裂的。

我的理解:就是說,我們深知自己光鮮明亮,卻仍安於暗昧,不要那麼的自炫耀眼,而引起紛紛擾擾。

天下的川穀,空靈闊大,包容萬物,萬物得以自然生長。有道的人,以「知白守辱」作為天下的川穀,豁達大度,能容天下,所以「常德乃足,復歸於朴。」回歸到本來的樸實,那就是「道」。

像我們有的官員,架子端得很大,派頭可不小,有的學者也是如此,學問不一定很大,卻還喜歡裝腔作勢。無論是為官、為學、為人,都應該像川穀一樣保持著質樸的作風。

依道而行,自然能眾望所歸,天下歸附,「故大制不割」,所以完善的政治是不割裂的。

推薦大家閱讀「我讀《道德經》」專欄,了解更多內容!


從變化的角度看,世間萬物皆非憑空而生,萬物皆由變化而來。即是變化就有根有果,有前有後,有一個從變化前的一種狀態變化為變化後的另一狀態的過程。比如我想要桃子,從變化的角度看,我要先問桃子是由什麼變化而來,桃子由桃樹所生,所以從變化的角度看,以桃子為果,桃樹為其根,以桃子為後名,桃樹為生其之前名。知生果之根,謂之知果。古代,部落中男性的多少決定的部落的強弱,所以古人是想要更多男性的,這是老子探討「雌雄之變化」的起點。「知其雄」就是說我欲得男性,要知男人由何變化而來,男人由女人生出,故雌為雄之根。我守在桃樹下,能得源源不絕之桃子,我守於水源,能得源源不絕之水,這是從變化的角度建立起的守其根,以得不絕之果的理念。所以想要部落里的男性源源不絕,就要守於女性。這叫「知其雄,守其雌」。那麼什麼叫「復歸於嬰兒」。變化從名的角度看,可以簡單的歸納為前名變化為後名,但變化又不僅僅如此簡單,其內在還有規律或者說內在推動力或者說「道」。回到「雌生雄」這個變化過程。以男人為後名,女人是其前名,但具體變化中,是女人生出嬰兒,有的嬰兒成長為男人,有的嬰兒成長為女人。所以復歸於嬰兒,就是說要深入探討思考「雌生雄」這個變化的內在規律或者說「其道」。

我們觀變化,駕馭變化為什麼要深入到「其道」而非「後名」即可。因為知其道,你才能真正的知道怎麼守於後名,你才知道怎麼去具體駕馭某個具體變化。還是拿「知其雄,守其雌」舉例,若不把思維的深度深入到其道,你就簡單的知道女乃男之前名,那具體守其前名時,你會不會只寶貴生男孩的女人,不寶貴生女孩的女人?

所以說何為「知其白,守其黑,復歸於無極」?

白為白晝,黑為黑夜,白天意味著溫暖,沒有危險,可以出去採集食物。而黑夜意味著寒冷,危險,不明。所以人們想要白天,這是老子論「黑生白」的起點,人們想要白晝,就應該思考白天是從哪來的,白天之前是黑夜,所以白天出自黑夜。到這裡,思維進行到「知其根」這個地步,我問大家,在這裡,我就讓你守其根,你知道怎守么?根本沒法操作啊!所以要「守其根」思維一定要進行到「明其道」這一步。無極就是日夜輪轉不休,無始無終的意思。白天過後是黑夜,黑夜過後又是白天,如此循環往複下去罷了,而這就是推動黑夜生白天的其道啊!既然白天黑夜有規律的循環往複,那麼我每天定時有規律的休息,醒來。日落而息,日升而作,如此就相當於我一直生活在白天啊!是謂得源源不絕之白。

道德經第五十三章老子言「大道甚夷,而人好徑。朝甚除,田甚蕪,倉甚虛,服文彩,帶刀劍,厭飲食,財貨多有,是謂盜竽。盜竽兮,非道也。」

「竽」為樂器,能生出美妙的音樂。但是簡簡單單認為把竽偷過來,就能享用美妙音樂的人不就太蠢了么?這種人只看到了竽生妙樂,卻不明白竽為什麼能生妙樂。

只見有形有相之名象,卻不去探索背後的為什麼。是謂見名不見道,故而老子言「大道甚夷,而人好徑」。


【反撲章第二十八】

【知其雄,守其雌,為天下溪,為天下溪,常德不離,復歸於嬰兒,知其白,守其黑,為天下式,為天下式,常德不忒,復歸於無極,知其榮,守其辱,為天下谷,為天下谷,常德乃足,復歸於朴,朴散則為器,聖人用之,則為官長,故大制不割。】

註:

【知其雄,守其雌,為天下溪,為天下溪,常德不離,復歸於嬰兒,】雄者,反道者也,強者也。大道柔弱,所以要守在柔弱的這雌上。我們能柔弱,就像天下的溪水,上善若水,那麼常德不離呀,就能復歸於嬰兒般的柔弱。

【知其白,守其黑,為天下式,為天下式,常德不忒,復歸於無極,】白者,突出於道,所以要歸於大道之黑,大道之冥冥也。歸於大道冥冥,此天下式,能常在道冥冥,常德不忒,復歸於無極之虛無大道也。

【知其榮,守其辱,為天下谷,為天下谷,常德乃足,復歸於朴,】榮者,萬物榮發之時,沒有辱那有榮呀?所以,要處下之辱,這是天下的谷,那麼常德能足,復歸於大道之朴。

【朴散則為器,聖人用之,則為官長,故大制不割。】大道這個朴,散開即可成器,即可生萬物,成萬物,聖人若用之,可有可長也,所以大制不割,所謂大制即是大道。

本文從三個方面描述了合道之法,一,若水柔弱。水性可易,不執,萬物可同。二,在道冥冥無知,萬物可來往於道。三,若谷虛無,萬物可居。.

1柔弱,道之為。2冥冥,道之體。3谷,道之性。

-


第三十七章可以看作對本章的概括,可先讀懂第三七章再回頭看本章。三個知守是徼妙的完整循環範例。


知道哪裡強大,明白哪裡弱小,才能知道怎麼去發展社會經濟。發展社會經濟,始終保持不能倒退,而且要像嬰兒那樣慢慢成長。知道哪裡清明,明白哪裡黑暗,才能知道怎麼去改變社會的政治現狀。改變社會的政治現狀,始終保持不能出差錯,而且做到永久的好下去。知道哪裡富裕,哪裡貧窮,才能知道怎麼去改善人民的生活水平,始終要保障人民豐衣足食,而且做到一種不變的常態,這種常態陸續普遍下去,社會就好治理了,聖人利用這種優勢,管理的就很長久,因此主要問題必須掌握。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