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議讀原文。讀它個十年八年,就明白了。否則,永遠迷在路上。

話說,老子看到一個美女。他想告訴人們美女什麼樣子,於是畫了幾幅畫。說了好多形容詞。

後世大師也不知道美女是什麼樣子,連老子都說不明白。但是大師說,我知道美女是什麼樣子!

所以,如果你信了大師,那你永遠不知道美女是什麼樣子。如果你看老子的原版畫作和修辭,會接近知道美女是什麼樣子。

我也解過好多次道德經。但是我還是建議看原文,而且不要執著。

http://mp.weixin.qq.com/mp/homepage?__biz=MzI2NjU3NTAyMA==hid=1sn=9fa06d0dc809cde74ade531b1d1e2744scene=18#wechat_redirect?

mp.weixin.qq.com

我解過六七次吧。不過都過去就過去了。

第一次解的太細,所以沒有收納。23456都在這個鏈接里。

不可言即道,不可思即道。不要執著,若是你認為怎麼樣了,就是混沌開了七竅,必死。

所以,只是分享。而已。不知道正好。知道了就是失道。

不有道,故不無道。不得道,故不失道。


誰講的好,都不如老子講的好。

不過,老子說,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所以,老子不想做天下講的最好的人,沒這個念頭。

老子還說「道可道,非常道」。

就是說,說出來的道,都只是道的載體了,而非「常道」,即不是道的本體。

你看,老子說,自己講的,都是載體而已,終極目的,是以載體來描述本體,讓世人能感受體悟道的本體。

相對於本體,需要評估出來載體高下么?不重要。

莊子說「道在屎溺中」。

連屎溺都可載道,載體高下真的不重要。

那,解讀載體需要分高下么?不需要啊。

體悟本體的過程,開悟之道,在自身,不賴解讀者。

道有千條,每個人,都有自己體悟的道。

每個人的解讀,都有自己的角度,甚至,有偏頗,有私貨,有時代局限。

無關高下。

關鍵在於自己的體悟,除此之外,都是載體,都是參考而已。比高下不如多看幾家,更不如自己「體」「悟」。

身體力行,用心感悟,才是合道。

更準確的說,能夠get到解讀者的角度,觀點,偏頗與局限,以及對自己的啟發,和自己體悟到的互相印證,互相校驗,比糾結於誰解讀的更好,更符合道德經的道。


每個人的腳都不一樣,所以鞋子就有大有小。

沒有最好,只有最適合。


道法自然,老天爺講得最好。


你聽得懂的那個人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