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知道,清朝是我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可以说,在清朝的后宫里,无论是执掌中宫的皇后,还是身份低微的宫女,都是从旗人女子中挑选出来的。这种从旗人女子中挑选后宫佳丽的制度,也是清朝所独有的。通过历史记载,我们也可以深入的了解到当时的选秀制度。

每到了选秀女之时,秀女们都要乘坐骡车至神武门外下车,然后,再按照之前规定好的顺序由太监从旁门引入,到顺贞门前聚集即可。之后,再按照事先排好的名单,这些女子挨个进入顺贞门,由皇帝与皇后挑选。

每日他们只看两旗女子,按规定看完,最后,才会选择汉人女子。这期间,备选女子需要按规矩站成六人一排,入选女子基本都是容貌清丽,举止大方端庄,才能进入下一轮。

即使进入了初选,那些秀女们还是会被定期复看,直到合格后,才能真正的留在宫中。而在这个过程中,一些秀女有幸被皇帝看中位临妃嫔,而其他的秀女则只能承担后宫的杂役之事,作为后宫的奴婢。此后,她们只能等到一定年龄才会被放出宫去。

在我们的印象中,选秀女其实就是一种选美,但是,事实上根据清代一些妃嫔留下的照片等物参考,大部分容貌都算不上太好。其实,他们在选秀的时候,更多的则是强调家世与个人品德,并不会对其本人的容貌有太高要求,这也就是为什么清室女子多数长相一般般的原因了。

曾被光绪帝视为心头挚爱的珍妃,在当初入选之时,由于,她的父亲是侍郎长叙,祖父也曾是总督,伯父又是将军,并且,和恭亲王奕䜣也有亲戚关系,所以,她们两姐妹才能双双入选为珍、瑾二嫔。路人皆知,光绪的皇后隆裕样貌丑陋,但是,出身却颇为尊贵,是慈禧的侄女。

因此,她就顺理成章的成为了光绪帝的皇后。由此看来,选秀女很大程度上是一种政治成分居多的联姻。

那么,一个八旗女子,如何才能成功的走进后宫成为妃嫔呢?

第一步,就是先审查该女子的年龄和旗属,凡八旗中的女子,只要年满十四周岁到十六周岁,就可以参加选秀,超过这个年龄区间的则可以不参加。而到了后来的乾隆年间,则规定:超过十六周岁的女子,仍要参加选秀。清皇室用血统纯洁的官员女子,以保持满洲贵族的尊严和特权。可以说,只要是属于八旗中的女子,是绝对逃不了选秀这个一环节的。

第二步,到了选秀的时候,专门负责这项工作的户部,会先禀报皇帝,在得到圣意允许之后,他们就通知各八旗的都统衙门,并且,将记录有八旗中适龄女子的姓名花名册交上来。之后,经由户部交给皇帝,再由皇帝亲自决定什么时候进行选秀活动。

当然,像清朝的那种频繁的近亲结婚现象,尤其是王公贵族为了政治联姻,更是会不顾伦理道德随意婚配,这种情况下,就极容易导致后代的身体缺陷和智力上的不足。但是,即便是如此,这些有缺陷的女子也要逐级上报,并阐明理由。

这些人最终由户部上报给皇帝,得到允许后才可以不用参加,任由其婚嫁。

第三步,确定了秀女名单之后,就需要将秀女们集中到一起,经马车送到京城。由于,八旗子弟的官邸和居住之处远近不同,送至京城可是一笔不小的费用。为此,乾隆还特地规定:凡是参加选秀的女子,赏银一两作为雇佣马车的费用,并且,这一笔费用则是由大清国库承担。

在秀女达到京城之后,为显示其地位的尊卑,要有专门的人员对秀女们进行排序。一般都是按照满,蒙,汉顺序编排,最前面的则是曾在宫中当过妃嫔的亲戚,最后,就是新选的秀女。他们都是按照年龄排序,坐着标有有身份标识的车辆,有序的进入到皇宫之中。

最后,这些进入宫中的秀女,一般都居住在御花园或体元殿等地以供皇帝和皇太后选阅,若被看中,则会有太监将刻有该女子名字的牌子留下来,之后,这些被留下牌子的人则会再度择选。那一些没被选中的女子,则被称为“撂牌子”。

而那些最终被选中的秀女,则会有两种命运:

一是被皇帝赐予皇族子弟。

二是继续留在皇宫之中,等待皇帝临幸的机会,成为宫中妃嫔的侯选人。但是,也只是候选人而已,若是想要成为正式的妃嫔,则需要更为繁杂的手续。如果是被皇帝反复查看的,则会被内监“记名”,在经过一番留宿宫中的查看之后选取部分秀女,然后,其他人全部被撂牌子。

可以说,在这种繁杂的流程和极高的淘汰率之下,一个秀女想要成为宫中的妃嫔,无疑是万中取一的概率。清王朝选秀的目的,无非就是为了进一步充实皇帝的后宫,或是为皇族子弟们进行婚配。这种违揹他人意愿,利用强权迫使女子进入皇宫的行为也正是古代男权思想的体现。

在那高耸严森的宫墙之内,无数女子的美好年华就此被扼杀,而且,皇帝本人作为帝国的最高统治者,可以说是,天底下最大的媒婆。他可以任意对秀女的个人婚姻进行匹配,并且,根本不会考虑是否近亲结合是否符合伦理道德,更多的则会是出于政治考量。

最后再说一点就是:清朝后妃制度在努尔哈赤和皇太极时代比较简单,顺治帝时有所改进,康熙帝时后妃制度日渐完善。设:皇后1名,居中宫,皇贵妃1名,贵妃2名,妃4名,嫔6名。贵人、常在、答应,没有定数,分居东、西12宫。

这其中,东宫有景仁宫、承干宫、钟粹宫、延禧宫、永和宫、景阳宫,西宫有永寿宫、翊坤宫、启祥宫、长春宫、咸福宫、储秀宫。

参考资料:

【《清朝的选秀制度》、《大清会典》】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