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个人理解是,因为人的基因里遗留下来的思维方式在作怪,毕竟手机电视机出现才几十年的历史,而书本已经出现过几千年了。所以人们的基因会更偏向书本文字。

老婆的解释:因为书本里的内容,需要人们想像才能在脑子中现象出来,所以大脑一直在运转,而电视手机这些却把已加工好了的表象体系直接给于我们大脑。所以大脑不需要想像,直接现象在大脑里,导致大脑信息集成这块省略及退化。


看课外书书遇到不懂的: 哎呀妈呀!这是啥玩意儿?臭屎粑粑。(偷来的表情包,侵删)

看高数遇到不懂的: 卧槽,这是什么狗东西,太难了。打脑壳,老子脑袋都要发热了。

看电视遇到不懂的: emmmm,哦,嗯嗯,可以可以,好的,不错不错。又有新剧情了,接著看。

看电影遇到不懂的: 妈的,好烧脑壳,不得行了。继续看,肯定看得懂

然后老妈:「狗蛋儿,期末了!你还有心思看电影?快滚去学习 哼(ノ=Д=)ノ┻━┻」


书里的东西绝大部分都是由字组成的,具有很强的逻辑性,你边读边根据所描述的内容,在脑子里成像,这样不仅培养了自己严谨的思维逻辑,也加强了自己的想像力。而像电视,手机之类的,主要是靠声音和图像来传播信息,内容复杂,七零八碎,都说有图有真相,都有图了还需要思考吗?玩个手机很需要动脑子吗?


看一下《娱乐至死》,尼尔波兹曼在这方面的见解很到位。


就像看小黄书和看小电影一样,小黄书给了你无限的想像空间,小电影就这两团肉。你说是不是这个理?但我还是喜欢看小电影。(以上回答纯属胡扯)哎呀。一开始没看下面的描述。你老婆说的对,以后你就别没事瞎寻思了,听你老婆的就行了

因为你会思考 锻炼自己双商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