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坐著计程车正准备从A地赶到B地时,司机大哥与我攀谈,得知我的工作是心理咨商师,忍不住问我:

「我小孩阿,小时候念书都不用我烦恼,后来我叫他去念XX系,然后他考上研究所,看起来蛮顺利的,可是啊,最近先是说论文写不完,一直拖延著毕业,问他未来要做什么,他也是一问三不知。这孩子从小就听话又好管,念书也算用功,本来想说不怎么需要担心,结果怎么现在要踏入社会了,什么都不知道,要怎么办啊?」司机大哥很忧虑地说。

在台湾,有个很有趣的现象:传统父母权威和整个教育体制的方式,大多会(希望)教养出一个听话、顺从权威、不要太有自己想法以免违逆权威的小孩(因为这样比较好管教),所以当孩子有梦想、有自己想法,而这想法与「一般社会期待的所谓安稳、有钱途的工作」有所违背时,有些父母与师长会用一些言语让你打退堂鼓,例如:「你太天真了、想的太少了、自以为是、你以为你有能力吗、你要怎么养活自己、我吃的盐比你吃的米还多.....」,在这过程中,孩子不被鼓励自我决定、该有自己的想法,「听话用功念书」才是最安全的模式。

问题是,到要踏入社会、要进入职场前,赫然发现当初父母与师长的建议,都不是未来的保证;瞬息万变的社会,每过了几年,职场与社会的生态都不一样;已经没有任何一个工作,是去念、去做就「保障」可以有无虞的未来。

而父母的保证已经不再有效时,很多被剥夺「决定能力」的孩子,在长久「听话」的训练下,失去自信、失去判断力,失去了相信自己决定、执行并且负责之的能力;于是,当带领者不再可靠,即使想要靠自己,却发现自己该有的、自己做决定并负责的能力,已经消失殆尽。

我们花了十几年的教育,教育出「听话」的小孩,却要短短的四五年间,要求他马上学会自我判断、自己决定、学会适应变化多端的社会的能力。

是不是太苛求了呢?

有个从小在国外念书回来的长辈友人,最近因为小孩在学校发生了些事,很困惑的问我:「我在国外念书的时候,如果我们说我们的梦想,老师们都会鼓励而且赞成,怎么在台湾,小孩讲出自己的梦想,是人人都会嘲讽且唱衰,怎么会这样?」

这种「不能做梦、只能求现实与安稳」的恐惧,是一代传一代的,在现今的台湾社会不停流动传递著;而当连现实安稳都不可求时,现在的孩子,能依凭用来做决定的信心,也越来越少了。

不知道我们能不能,多给孩子一些做梦的权利、自主的权力、表达自己想法的权力;然后,成为能与他们讨论执行的可能性、支持他们追求梦想的强力后盾?

不只是给他们警告、威胁与恐惧而已。

图片来源:http://goo.gl/Et6VLJ

本文同步在风传媒登出,网址: http://www.storm.mg/lifestyle/76663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