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普通细菌性肺炎:疗程体温正常后5~7天,症状体征消失后3天停药。

金葡菌肺炎:体温正常后2~3周停药,总疗程≥6周。

支原体肺炎:疗程2~3周。

2.鼻前庭导管给氧:氧流量0.5~1L/min,氧浓度≤40%.

面罩给氧:氧流量2~4L/min,氧浓度50~60%.

3.糖皮质指征:严重喘憋或呼衰,全身中毒症状明显,合并感染中毒性休克,脑水肿。

肺炎合并心衰:吸氧,镇静,强心(地高辛)利尿扩血管(酚妥拉明)。

4.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发绀、鼻翼扇动、三凹征,中细湿啰音,X片小点片状、斑片状阴影、肺气肿。

腺病毒肺炎:发热2~3周频繁咳嗽、阵发性喘憋、嗜睡,X片大小不等片状阴影或融合成大病灶。

金葡菌肺炎:可有败血症、迁徙性化脓灶。

肺炎支原体肺炎:刺激性咳嗽,剧烈咳嗽与轻微体征不符,X片云雾状阴影。

5.胎儿营养和气体通过脐血管和胎盘与母体弥散方式交换,只有体循环没有肺循环,混合血(肝纯动脉血),静脉导管、卵圆孔、动脉导管是特殊通道,脑、心、肝、上肢血氧含量较下半身高,右心室更大容量负荷。

6.脐静脉→肝圆韧带,脐动脉→膀胱脐韧带。动静脉内径比:新生儿1:1,成人1:2.年龄增长心率减慢。收缩压=(年龄×2) 80mmHg,舒张压=收缩压×2/3.

7.左向右分流型(潜伏青紫型):房缺,室缺,动脉导管未闭。

右向左分流型(青紫型):法洛四联症,完全性大动脉转位,艾森格曼综合征。

无分流型(无青紫型):肺动脉狭窄,主动脉缩窄。

8.房缺:右房、右室增大,胸骨左缘2~3肋间收缩期喷射性杂音,无震颤,P2亢进、固定分裂。最常并发支气管肺炎。剧哭、肺炎时暂时性青紫,晚期持续性青紫。3~5岁手术。

9.室缺:左室、右室增大,胸骨左缘3~4肋间全收缩期粗糙杂音,有震颤,P2亢进。肺动脉压迫喉返致声嘶。小型室缺称Roger病,直径右室,右室亦增大,主动脉弓增大。主动脉血液分流到肺动脉,使动脉舒张压降低,脉压差增大,出现周围血管征。差异性发绀:下半身青紫,左上肢轻度青紫,右上肢正常。学龄前手术。

10.法洛四联症:肺动脉狭窄、室间隔缺损、主动脉骑跨、右心室肥厚。胸骨左缘第2~4肋间Ⅱ~Ⅲ级粗糙喷射性收缩期杂音(响度取决于肺动脉狭窄程度),一般无震颤,P2减低。临表:青紫(最早,与肺狭程度有关,见于唇、甲床、球结膜),蹲踞,杵状指(趾),阵发性呼困。X片靴形心,超声心动图骑跨征。并发症:脑血栓、脑脓肿、感染性心内膜炎。胸膝位吸氧,生后6~12个月手术。

11.房缺、室缺、动脉导管未闭:肺淤血多,肺野充血,有肺门舞蹈征,肺动脉段凸出。

法洛四联症:肺淤血少,肺野清晰,无肺门舞蹈征,肺动脉段凹陷。

12.婴儿年龄越小肾脏相对越重位置越低,膀胱位置高,输尿管长而弯、易受压和扭曲。

13.生后24h内排尿,48h为1~3ml/(kg·h),婴儿400~500ml/d,幼儿500~600ml/d,学龄前600~800ml/d,学龄800~1400ml/d.

无尿:新生儿150mg/d或4mg/(m2·h)或100mg/L为阳性。

正常:红细胞50mg/(kg·d),低蛋白血症0.9μmol/L,血清铁蛋白SF94fl,MCH>32pg,MCHC32%~38%,骨髓增生明显活跃,红细胞数减少比血红蛋白降低更明显,VitB1212岁:肺炎链球菌。临表:急性发热,惊厥,意识障碍,颅内高压,脑膜刺激征,脑脊液脓性改变(确诊)。病原菌未明用第三代头孢。

14.硬脑膜下积液:最常见并发症,致病菌: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体温退而复升,症状好转后出现意识障碍、惊厥、前囟隆起、颅内高压。首选头颅透光试验,硬膜下穿刺确诊。少量无需处理,大量硬脑膜穿刺放出<15ml.

120.先天性甲减:散发性(甲状腺不发育、发育不全或异位最主要,甲状腺激素合成障碍,TSH、TRH缺乏,甲状腺或靶器官反应低下,母亲因素),地方性(饮食缺碘)。临表:智能落后,生长发育迟缓,生理功能低下,新生儿生理性黄疸期延长,特殊面容(眼睑浮肿,眼距宽,鼻梁低平,舌宽大常伸出口外,头大颈短,皮肤粗糙,身材矮小,躯干长四肢短,腹部膨隆)。TSH筛查,T4↓、TSH明显↑确诊。甲状腺素替代治疗(L-甲状腺素钠),过量表现:烦躁、多汗、消瘦、腹痛、腹泻、发热。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