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進民進,新概念忽悠

國企改變本來就是當下很糾結的問題。從當年的承包制,到股份制,再到如今的混合所有制,國企如何改革,總是不斷嘗試,號稱是持續性改革,但是,效果呢?

改革效果有限,並不能完全否定國企的重要性。目前最權威的說法,國企是國民經濟的重要命脈,也是體現公有制社會的重要指標。如此以來,這國企改革總是舉步維艱,也就不難理解了。

難,也要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比如說,劉鶴主任已經說了,2018年我國將有讓世界震驚的改革開放,而這其中肯定也有國企改革。至於國企如何改革?目前,大的方向已經確定,就是搞混合所有制,做大做強國有企業。

2月7日,國資委召開「國企與其他所有制企業協同發展」通氣會,寶武集團等五家中央企業通報了混改進展。央企近期召開的工作會議顯示,混改、重組、上市、防風險是2018年央企的四大工作重心。業內人士認為,在政策、資本等多方合力作用下,央企改革將更見實效,尤其是以「國民共進」為目標的混改試點將全面提速。

這個「國民共進」,又稱為是「國進民進」。意思是說,國企的混合所有制改革,需要引進民企的資本,來充分利用民企「靈活的市場優勢」,從而與國企優勢互補,來實現國企的發展壯大。

理論上,這樣的改革設計是非常的完美。國企在當下有政策優勢,有資源優勢,也有體制優勢,如此之多的優勢,再加上民企對市場敏感的競爭優勢,兩相結合,不就可以順利的做強做優做大國企了嗎?

頂層設計雖好,現實卻總是無法如人所願的。就如當初設計的證券市場,本來是為了國企解決融資問題的,但是卻成了吳敬璉所說的「賭場」。這樣的特色證券市場,當國有股獨大的獐子島之類的企業大行其肆時,不暴跌更待何時?又如何指望被割了一茬韭菜的股民們有希望?

再說這混合所有制設計吧,擁有龐大國有資產的國企,民企能佔多少股份呢?而有限的股份,又如何能夠有話語權呢?要知道,國企的使命可不僅僅是利潤指標,按照某國資委領導的話來說,國企有19項重要職責。如此重任在身的國企,民企估計也只能搭順風車了,又何來發揮靈活的市場競爭優勢呢?

按照2017年的統計數據,國企總營收522014.9億元,利潤總額是28985.9億元。而按照財政部的數據,截止2017年11月末,國有企業負債總額首次突破百萬億關口,達到100.08萬億元。這說明什麼問題呢?國企高負債經營下,其利潤顯示出來的資金收益非常的小。換句話來說,如果將這些國企的資產或者資金,存在銀行估計收益也比國企經營要高的多。難怪,寧願購買大量的美元國債,而不會用於國企投資。

顯然,在當下國企的高負債已經嚴重製約了國內資金的高效利用,更是讓國企背上了沉重的財務負擔。去負債去槓桿,當務之急就是國企的債務問題。既然如此,這樣的國企又如何能夠吸引民企進入呢?當然了,除非這民企是有著搭順風車,汲取國企的壟斷利潤之另外的目的。

本來嘛,國企的改革曾經提出的措施應該說是很有效果的,可是卻缺乏堅持,更缺乏改革的決心。產權明晰、權責明確、政企分開、管理科學的現代企業制度,這不但是所有企業追求的目標,更應該是國企改革的路徑或者說措施。然而,現實中卻因為種種不同的限制,這樣的現代企業制度卻無法建立。

儘管在特色的證券市場中,不少的國企甚至都有著現代企業的形式,可是事實上,國有資產的委託與國企高管的代理,總是有著無法克服的痼疾,如此導致除過公益類的國企外,都成了要麼壟斷、要麼虧損,很難有真正意義上的有競爭力的市場化企業。

如今的「國進民進」又是一個忽悠人的新概念。沒有對國企的實質性改革舉措,而指望不斷的發明出新概念來忽悠,只解決我國20%不到就業人口的國企又如何有未來呢?當年國企改革的「國退民進」本來發展很好,已經達到了相當的效果,卻被國資流失的大帽子影響,以至於發展到了後來的「國進民退」。如此,就使得當下的國企,除過壟斷外,就是高負債,成了一個具有中國特色體制優勢的「龐然大物」。問題是,這樣的國企能有什麼競爭力呢?在混合所有制中,國企進,哪裡還能有吃了熊心豹子膽的民企敢嘗試?

春天水暖鴨先知。跑不了的民企,會「發自內心」的說,願意將企業給國家。而聰明如鴨樣的企業,也包括外資都早已經開始腳底抹油了。如此,民企又如何個進法呢?要知道,當下世界上最優秀的企業可都是民企。

就比如說,就拿Space X發射的「獵鷹重型」為例,該火箭成功發射後幾乎全球沸騰,要知道,這家公司是一家民營企業。而按照資料,目前,我國約70%的技術創新、65%的國內發明專利和80%以上的新產品來自中小企業,其中95%以上是非公有制企業。問題是,民企的創造力和敏感的市場嗅覺,在股權代表話語權的混合所有制中,又如何發揮作用呢?沒有了話語權,進的話不就是找死嗎?

總之,國企改革與其發明新概念,不如真正的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對國企進行刮骨療毒式的徹底改革。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