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設你是一位春秋時代位高權重的大夫,在禮崩樂壞的時代,按照君子們的軍禮指揮一場貴族式的戰鬥,會是怎樣一種人生體驗呢?別急,這份穿越指南可以幫你走上人(bu)生(gui)巔(lu)峯。

一.朝議與謀劃

在宗廟或者朝堂上決定出兵征戰之後,爲了出師有名,你和國君需要爲出兵尋找藉口。春秋時代的戰爭主要是諸夏諸侯間的內戰和諸夏對蠻夷的戰爭。

前者的藉口主要是以下幾類:討伐無禮的,不盡待客之道的諸侯,比如重耳即位後,就援助了以禮相待的宋國,討伐無禮的曹國;諸侯盟主間的爭霸戰,比如宋楚泓水之戰,晉楚城濮之戰;懲罰叛變的屬國,比如多次改變陣營的鄭國,就屢次遭到晉國和楚國的討伐;幫內亂的諸侯國繼承人奪回君位的平亂戰爭,比如秦穆公派兵護送重耳回國,宋襄公擁立齊孝公,以及諸侯國內大家族間的火併,或者國君與權臣間的鬥爭。這些戰爭的終極底線是維持由強國主持的國際秩序,霸主的稱號是"伯",就是兄弟諸侯間的大哥,大哥需要做的是維持秩序,而不是隨意吞併中等和較大的諸侯國。

對外戰爭則往往是打着擁護周王室,援救弱小諸侯,鞭笞蠻夷的旗號,比如齊桓公救衛國和燕國的戰鬥。在戰鬥中不需要遵守十分繁複的禮儀,可以進行更加機動靈活的戰陣指揮。對於戎狄系的部落,你可以對他們發動滅國戰,對這些周邊民族實行兼併,犁庭掃穴。

二.戰前儀式

廟算是戰前的決策方式

在確定了征伐對象之後,按照禮儀,你的主公要舉行盛大的祭祀活動:首先要向天帝祭祀,其次祭祀土地之神----社神,然後由祝官將祭肉分給國君,你以及其他大夫;接下來,主公要帶着大夫們要向宗廟裏的歷代祖先禱告。在事關生死的重大戰役之前,或者被迫放棄國都時,祖先牌位以及其他寶物要被暫時遷出,隨軍出征,遷牌位時將牌位載於車上。如果祖先牌位被對手奪取,就是莫大的恥辱了,所以祖先牌位一般由公族親衛或者精銳的貴族私兵守護。戰爭結束後仍需將牌位送回祖廟,並將出征的情況彙報給祖先。

蓍草莖,春秋時代的占卜工具

最後,如果是遠征陌生的外邦,還要向戰場附近的山川神,比如(黃)河神,洛水神等神祇獻祭。楚國在北戰中原時,就多次祭祀河神,楚國將領還夢見過河神來託夢,預言戰事的進展。由於古人容易將不利的災害和氣候變化歸咎於神明發怒,進而在全軍中引發巨大的心理恐慌,所以祭祀地方性神明是必不可少的。按照周禮,你要進獻主要的祭品是牛羊豬,還有青銅禮器,貴重的裘皮,玉璧,圭,石刻等寶物。

河伯,傳說中的黃河之神,也是華夏先民們的祭祀對象

在祭拜了一系列神明之後,國君就要舉行命將之禮。在宗廟裏,受命出戰的你身着隆重的禮服,從國君手裏接過信物:象徵王權和殺伐之權的斧鉞。接受了祭肉和作爲將領的信物,就意味着要披堅執銳,誓死決戰了。隨後,你命令貴族軍官們領取甲冑,盾牌,弓弩和箭矢等比較精良的裝備。隨後,你還要監督官吏,工匠等人,修繕甲冑,打造戰車,磨礪兵器,爲軍隊的訓練作最後的準備。

集結大軍

在宗廟中謀劃戰事,預估成敗,這一過程被稱爲"廟算"。不過到了東周時代,推算工具由殷商時代的龜甲占卜,變成了更加理性,側重人事的合理化推演。在東周時代,有識之士們很早就認識到,決定戰爭勝負的不僅僅有宗教和心理因素,還有人爲因素:統帥的才能,貴族的武德,還有民衆的向背,以及綜合國力的強弱。著名的曹劌論戰裏曾提到:僅僅給天神獻上足夠的祭品,神明是不會賜福的;只有國君忠於職守,公正執法,能得到百姓的忠心,才具備作戰的條件。這一理性論述,代表了當時賢士的普遍看法,也預見了未來的時代風尚。所以在春秋時代,軍禮是宗教傳統和科學經驗,硬實力和軟實力的有機結合,你會發現,有些軍禮不是過時的迷信表演,而實戰軍禮的實踐者中,不乏武德充沛之士。

三.軍事訓練

春秋的戰爭

在初步集結起來源複雜的軍隊之後,你就要組織軍事訓練了。西周時代,這種訓練被稱爲"大蒐禮":有四季的小習武, 還有三年一度的大練兵。4個季節的訓練項目是根據不同季節野獸的不同習性制定的,其中秋冬季節的訓練比較重要。由於秋季已經完成了農業收割,土地平曠,天高雲淡,而且草木蕭條,鳥獸難以在山林中藏身,此時狩獵比較容易,也可以捕捉獵物補充肉食;而秋冬季節也是獫狁入侵的多發期,很有進行軍訓的必要。

春秋貴族,戰車是他們馳騁沙場的重要裝備武器

軍事訓練的第一步就是教戰士們識別旗號。一個春秋時代的大國,其軍隊往往由公族軍隊,貴族私兵,鄉氓組成的部隊,盟友諸侯的軍隊,以及蠻族部落的援軍。要統一調度這些人馬,就需要教不同來源的人馬熟悉號令,識別旗幟,否則數目龐大但紀律散漫的軍隊就是一羣烏合之衆。接下來就是操練士卒的進退,以及方陣的隊形還有配合。接下來是構建獵場的柵欄,確定大軍圍獵的範圍,隨後由中軍統帥下令出擊,軍士們前去獵殺野獸,在獵場周圍還要佈置人馬,防止野獸逃離獵場。在戰士們得到獵物之後,還要像進獻俘虜一樣,貢獻一部分牲畜用於祭祀。

而到了春秋時代,由於戰爭多發,一年四季有可能在戰鬥前進行"蒐禮",爲大戰做準備。有時候,將領會選擇軍訓地點,作爲對敵人的政治威懾:將矯健的戰士置於前列顯示威武,整頓全軍的陣型,使士卒分辨旗幟,識其歸屬, 聽熟鼓號,爲正式作戰做準備。如果你的軍訓規模足夠浩大,對手有可能會放棄作戰,或者暫避鋒芒。

四.戰前偵查

如果在展示了強大實力之後,敵人依舊沒有求和的意思,那麼就要先紮下營壘,構建壁壘和壕溝,準備開戰了。你需要指派有經驗的官吏偵查戰場地形,開展"聽聲","視日"與"望氣"等偵查活動了。這些活動的本質,是最早的軍事地理學實踐。

秦風-秦風無衣是先秦時代的主要軍歌之一

1.聽聲

聽聲的習俗起源於商代,見於甲骨文記載,主要是通過敵我雙方的戰吼聲和軍歌聲,判斷士氣和人心的情況。例如管仲改革後訓練出的齊軍,以鄉里爲單位加以組織,同一單位的戰士都是同鄉,使用相通的語言,在夜間以鄉音識別彼此,可以減少士卒恐懼與混亂,有利於維持軍紀。如果將士同心,號令傳達的十分迅速,那麼全軍的口號就會十分一致,如果敵軍軍紀不佳,人多口雜,士氣低落,那麼軍營中的聲音就比較嘈雜。到了楚漢戰爭時代,四面楚歌其實也是很好的運用歌聲,打擊對手士氣的例子。

四面楚歌是對楚漢戰爭中聽聲的一次妙用

除了戰歌與人聲,風向也屬於聽聲的考察項目。春秋先民在農業勞動中,逐漸認識到四季有來自不同方向的風, 比如冬季盛行北風,所以他們用歌聲的音律,將強度,溫度,溼度各有不同的風標記出來;四季的風在空寂之時,發出的自然聲也有細微的差異,這對於農業民族的男耕女織有重要的參考意義。所以放歌的作用,是用歌聲與風聲的共鳴程度來判斷風向,進而爲軍事行動提供參考。如果己方軍隊位於上風向,那麼對手在放箭時,就會受到風向的干擾。

2.考察水土

禹貢對於九州水土的劃分

除了風向,對於水土環境的考察,則需通過"相地"來判斷。先秦時代,古人已經意識到了南北方的水土環境差異。地理考察著作《禹貢》就對九州的土地,按照土壤性質,山川分佈以及物產情況,分出了9類土壤,晏子的"橘生於淮南則爲橘,生於淮北則爲枳"就是對南北方水土差異的精闢概括。長途遠征,意味着人馬要離開熟悉區域,並且食用外地的水源和草料。但這一適應過程存在風險,可能會引發牲畜的非戰鬥減員。所以楚國大夫屈瑕曾告訴管仲:齊楚兩國距離遙遠,就算兩國人放走各自的牛馬,都碰不到一起。南北方的牛馬走不到一起,說明各自的牲畜只會在比較固定的草場和山區活動,說的正是這個道理。

而普通戰士在陌生國土上作戰,很容易將水土不服,歸咎於敵方山川神與祖先神的干擾,所以科學考察水土,並提前做好相應的防疫措施,對於諸侯作戰十分重要。

銀雀山漢墓出土的孫臏兵法竹簡

除了土壤,水源也是考察的重要內容。根據《孫子兵法》和《孫臏兵法》的總結,野外行軍紮營的基本原則大致是:佔據向陽,通風,水草豐茂,糧草充足的區域,有利於保持士兵旺盛的鬥志,而且有利於維持營地衛生,軍營中不容易發生瘟疫;在河流沿岸紮營佈陣,最好佔據水質清冽的河流上游或者高地,這樣可以預防敵人的水淹與投毒;在沼澤地區,要避迅速通過多鹽滷,潮溼的地帶,否則容易造成戰馬和戰士的疾病;如果迫不得已被迫與對手開戰,也應當背對樹林或者山丘,防止對方的包抄。

老馬識途來自於齊桓公的征戰

比如齊桓公在出徵山戎,滅孤竹國的戰役中,大軍在野外一度缺水。大夫公孫隰朋告訴齊桓公:螞蟻習慣在潛層地下水附近築巢,它們冬天向陽而居,夏天背陰而居,依據螞巢挖掘,就能找到水源;公元前559年,晉悼公帶領13諸侯聯軍遠征秦國,深入秦國腹地,一直打到涇水岸邊,迫使秦人在涇水上游投毒,引發聯軍的非戰鬥減員。

3.對氣候的偵察

"望氣"和"視日"聽起來比較玄乎,看起來是巫術,其實來源於對氣候,雲霧,煙塵,還包括鳥跡的觀察,並藉此判斷對手的動向。《左傳》裏多次記載了偵察者對鳥跡的識別:公元前666年,楚國的令尹子元帶領600乘戰車北上圍攻鄭國。鄭人故意打開城門,使用了最早見於記載的"空城計"迷惑楚人。楚軍又得知晉國,宋國,齊國正趕來救鄭國,於是以牙還牙,使出了反向 "空城計":當天夜裏,楚人故意不拆營寨,留下完整的營火和旗幟。但全軍連夜撤退。第二天,鄭人偵察者發現楚軍營寨上有烏鴉盤旋,這說明營地已經走空,鳥類不受驚嚇,纔敢在營地附近活動。基於同樣的原理,如果樹林中有許多鳥類受驚而出,說明山林中有不尋常的動向,守衛者需要提高警惕。

望氣有一定的現實依據

雲霧與晦暗的天氣有時會干擾軍事行動,但也可以被有心人利用。公元前575年夏6月30日,在晉楚鄢陵之戰中,楚軍爲了防止晉軍發揮出戰車優勢,於是趁着清晨天色沒有全亮,全軍迅速進逼晉軍營壘,佔據有利地形列陣,迫使營壘裏的晉軍填平營地裏的鍋竈和水井,爲軍隊爭取機動佈陣的空間。而車馬與人馬揚起的煙塵,本身也是判斷敵軍行動的有力依據之一,還是鄢陵之戰,楚王和大夫伯州犁就在巢車上遠眺晉營,通過揚起的煙塵判斷晉人每一步的行動。

巢車,古代的瞭望設備

綜合運用"聽聲"和"望氣"等技術的經典戰例,是齊晉平陰之戰。公元前555年夏,晉國率領12國聯軍大舉伐齊。齊軍在齊靈公的指揮下在平陰設防。晉軍決定以主力與齊人對峙,派出魯國和莒國的偏師,沿着沂蒙山區直搗齊都臨淄。在正面戰場上痛擊齊軍之後,晉國司馬一面清除戰場地形上的障礙物,還在險阻之地豎起旗幟,稀疏地佈置守軍。爲了迷惑對方,晉人讓戰車兵在車右的位置上安防假人,讓車左駕車,還在車後拖上木柴,用戰車製造的煙塵,製造出軍隊人數衆多的假象,使登高遠望的齊靈公心生畏懼,帶軍後撤。齊人撤退之後,晉國樂師師曠兩次發現,齊軍壁壘上有烏鴉活動,而且發出輕鬆愉快的聲音,齊國戰馬沒有發出行軍時的嘶鳴聲,說明齊軍已經連夜撤退了。

平陰之戰,齊國人在瞭望晉國人的營地情況

當年冬天,楚軍北伐位於中原的鄭國,但是遇到了冬雨天氣,後勤人員因爲惡劣氣候死亡慘重。晉人聽說後,晉國音樂家師曠安慰國人:不用擔心,我對北風歌唱後,又向着南風歌唱,風向不利於楚人,楚軍必敗。董叔也附和道:晉人習慣北方的氣候,而楚軍違背時節,在嚴冬北伐,必然不利。師曠正是通過歌聲在空氣中的傳播,判斷出時令風向是偏北風,有利於北方的晉國,但卻不利於來自溼熱南方的楚人,所以即使楚軍大舉北上,也會因爲不習慣嚴寒的北國氣候,而遇到慘重的減員,更不提晉國有黃河和太行山這樣的自然屏障可以依託。

南方的楚人很難在短期內適應北方氣候

五.致師挑戰

在完成了戰前的你進我退,揣測對方意圖之後,兩軍終於穩定下來,對面紮營。在正式對決前,你和對方的貴族武士們會以戰場爲競技場,進行精彩的個人武藝展示,這一過程稱爲"致師"。

"致師之禮"是戰車挑戰,一般以三個貴族爲班組。御者居中,善射勇士手持弓箭,立於車左,擅長近戰者執戈與盾,站在車右。御者駕車到敵軍陣前,迫近敵人營壘時,射手可以放箭殺敵,然後車右下車,手持劍盾戈,呼喊着殺入敵人營壘,生俘敵人或殺死敵人,取其左耳後還車;與此同時,御者需要抓緊時間,整理車馬調轉馬頭,在車右完成任務之後返回本陣;遇到敵人追擊時,車左負責用弓箭射殺敵人。

餘勇可賈來自於齊國的勇士

這樣的武力展示,可以作爲全軍的先鋒小隊。在公元前597年的晉楚邲之戰中,楚軍有過一套堪稱典範的致師表演:楚國勇士樂伯,許伯,攝叔乘一輛戰車出擊,按照上面的流程,分別進入晉營中廝殺;順利地挑戰敵軍後,晉人派戰車分左右翼包抄三人,樂伯左右開弓,既射馬,又射人,使得晉人無法將其合圍,最後得以順利地返回本陣。後來爲了回擊晉國大夫趙旃的挑戰,楚莊王帶領親衛隊的30乘戰車追殺趙旃,進而帶動了全軍的突擊。一鼓作氣的楚軍在國王的帶領下,擊破了畏葸不前的晉國中軍與下軍。

對於個人而言,致師可以極大提升名望,積累功績。公元前589年的齊晉鞍之戰中,齊國勇士高固挑釁晉軍,他衝入晉軍營壘後,舉起石頭投擲晉人,用不拔劍的作戰方式展示蠻力,同時表示對敵人的侮辱:你們不配死在我的劍下。在奪取一輛戰車,並擒獲俘虜歸來後,高固揚言:"缺乏勇氣的人可以來買我的勇氣",爲後人留下了"餘勇可賈"的美談。

6. 野戰

春秋時代的激烈野戰

到了即將開戰的時刻,你需要列陣了。在排兵佈陣上,多數時候,春秋時代的軍隊會排成中規中矩的三個軍陣進行。一般由你帶領精銳部隊位於中央方陣,戰爭的勝負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精銳部隊間的較量。兩翼有時是附屬國或者蠻族提供的軍隊。在常規情況下,陣型嚴整的一方,可以擊敗隊形有紕漏的一方。某些國家比如楚國發展出了五陣的行軍隊形;除此之外,在吳國崛起和吳越爭霸中,吳國人還使用過陣後的後備方陣和陣前的誘敵方陣,預示了戰爭的激烈程度與專業程度大爲提升。

完成了佈陣後,你組織全軍,進行莊嚴的誓師,表明己方是出師有名,是爲維護王室,討伐戎狄,或者平定禍亂而來,並當着全軍將士的面宣佈各種級別的獎懲措施,並一再申明會嚴格執行所有的手段。

作爲主帥的你發現,你的車右,也就是戰車上的貼身衛士,穿着和你同等規格,而且比較類似的鎧甲。這是因爲在關鍵時刻,如果你的戰車深陷重圍,難以脫身,那麼你需要收起主帥的旗幟,你的車右會留下來拼死殺敵,幫助你脫離重圍,或者代替你受俘。這樣的勇士往往能得到敵我的敬畏。在鞌之戰中,齊國國君的車右逢醜父與主公換下甲衣,並代替主公被俘虜,騙過了晉人。後來因爲忠心,而免於死於晉國人的劍下。在撤退時,你會乘坐提前準備好的輕車離開戰場,重整旗鼓。

戰車是當時戰場上的主要衝擊性力量

戰鬥往往以車戰開始,隨後步兵填補戰車打開的缺口,大舉前進。由於各國的約戰地點是邦國邊境,所以戰場又被稱爲"疆場"。由於各個諸侯國同屬於周天子的家天下,所以在大諸侯國和中等諸侯國之間,戰鬥往往以迫使對手屈服爲目的進行,而不求將對手斬盡殺絕。

車右作用很重要

在交戰的激烈間隙,旗鼓相當的兩軍中往往有互相熟悉的貴族,他們彼此會行禮,贈送弓箭,美酒等禮物,表示勇士間的惺惺相惜。對於敵方的勇將,甚至連國君都不忍心加害。比如在齊晉鞌之戰中,齊頃公的御者說,晉軍的韓厥是氣度不凡的君子,快去射他。在見識了韓厥的勇猛後,齊頃公表示:"明知對方是君子,怎麼還能去射他呢?"說完便一箭射倒了韓厥的車右。

車右的鎧甲和主公的鎧甲往往看起來十分類似

七.結局

在戰勝之後,你需要給主公報功,並獻上戰利品與俘虜,最後還要在青銅禮器或者石刻上記載勝況,最後還要歸還隨軍出戰額祖先牌位。而到了春秋後期,戰爭規模的擴大與技術的進步,使傳統車戰爲步兵陣戰,乃至騎戰所代替。受到良好的個人武術訓練的士大夫,在戰爭中發揮的作用逐漸減小,對個人武藝的推崇讓步於對軍陣的重視。融合了個人武德與禮儀傳統的個人軍禮,不得不退出歷史的舞臺。而儀式性的戰鬥,也被攻城戰和滅國戰所取代,謀略和詭辯,逐漸取代了禮制。

望氣,視日等技術,本來就來源於對經驗的總結,缺乏科學的內核。一部分被後來的軍人繼承,成爲實用經驗,另一部分與文學,乃至方術合流,被吹噓地神乎其神,早已偏離了最初的實用意義。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