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隱公真是賢君嗎?

魯隱公是《春秋》開書第一君,《史記》說《春秋》是「上記隱,下至哀之獲麟」,為此,有人就認為魯隱公是賢君。《春秋》始於魯隱公,就是為了褒獎他。

對此,章太炎就很不以為然,章太炎在《國學講義》一書中言:「《列國》《春秋》,本非同時並作,魯則隱公時始有《春秋》耳,非孔子有意托始於隱公也。後人以太史公世家首太伯,列傳首夷、齊,推之《春秋》始於魯隱,其意正同。其實太史公或有此意,孔子則未必然。隱公但有讓桓之言,而無其實事。雲『使營搜裘,吾將老焉』者,不過尋常酬酢語耳,何嘗真以國讓哉!」

總的來說,魯隱公遵守禮法,進退有據,恬淡善良,算得上是謙謙君子。沒當國君前,魯隱公不怎麼參加正式活動,可見他比較自覺。比如改葬魯惠公時,隱公不敢以喪主的身份到場哭泣。

不過,魯隱公也有任性的時候,比如隱公五年春,魯隱公準備到棠地觀看捕魚。棠地離國都較遠,臧僖伯認為,此行不合禮制,極力勸阻。可隱公說:「我是打算視察邊境呀!」最終還是去了,還讓捕魚者擺出捕魚場面來觀看。臧僖伯推說有病,沒有跟隨前去。當年十二月末,臧僖伯就死了。隱公說:「叔父對我有怨恨,我不敢忘記他的忠誠。」於是按照原等級加一級的葬儀安葬了他。

顯然,棠地觀魚是魯隱公一次不光彩的舉動,但也無傷大雅,誰在小事上能永遠不犯錯呢?

繼位頭幾年,魯隱公還是積極作為的。比如與小國邾結盟於蔑,與仇敵宋國結盟於宿,第二年,會戎於潛,與戎結盟於唐地,與紀國聯姻,通過一系列的外交活動,改善了魯國與四鄰的關係,只可惜,他最大的毛病是,優柔寡斷,致臣子恣意妄為。

大夫費伯私自率領軍隊修築郎城,公子豫率領軍隊與邾、鄭匯合,攻打衛國,羽父率領軍隊與宋、陳、蔡、衛一起攻打鄭國。在這些事件中,隱公未下命令,大夫卻私自去做,可見局面已失控。

魯隱公沒有馭下之能,可權力欲卻大得很,遲遲不肯讓位,最終被弟弟魯桓公所殺。當了國君,又不能好好做事,這怎麼能算成是賢君呢?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