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不喜歡無腦杠精,有價值的回答還是會認真看的。

也許我的想法有些片面。這是我高三時班主任(50多歲的政治老師,思想很睿智)在課堂上問我們的問題,回答的大多數是男生,只有我堅持法家思想。

我認為目前中國的整天社會素質以及治安水平都走了很大的提升,但是還是有許多令人心寒的事情發生,我將原因歸結於兩點:1.社會素質的問題。2.犯罪成本低的問題。為什麼不能加大對法家思想的重視,我覺得法家還是有作用的,我本人對儒家或者對孔子是沒有多大好感的。


授課老師詢問學生,該用儒家之學還是法家之學以齊民強國…

看了看日曆,2019年了…我還恍惚間以為在兩千多年前的稷下學宮呢。

全世界,除了腐朽墮落的君權獨裁國家,都已經依法治國了。


嚴格來說,的確是都不合適。但是這是建立在無腦移植儒法思想的情況下。按照這個邏輯,可能根本就沒有任何完美的思想能適用於一個國家。

然而我們自己有理性判斷,可以批判繼承。儒家的三綱,法家的峻法不符合當代的價值觀,可以暫且寄放在博物館裡了,不排除還有研究的價值。然而個人道德培養能力是儒家領先,法律建設原則是法家領先。這些早就起到了重要作用而且也正在不斷起作用。

所以說目前要在中國推廣某種思想,我以為儒家的還有不足,因為研究者自己還沒有區分清可用和不可用的部分,也沒能形成完整的當代體系(這點最頭痛,因為人文研究也像科學一樣瑣碎化了)。但是就我的經驗看,每個個體用儒家思想來做自我修養是毫無問題的,成效也很好。(我自己是收益很多,所以敢說這樣的話)只不過國家政治建設方面儒家還不完善,我也不覺得它目前的體系和內容能夠適應社會,除非有新添加的成分來做修正和緩衝。但是目前儒家研究者還做不到這一點,大家好像都在修修補補一些小的部分。

法家的貢獻主要還是在法制原則參考上,但是這一點西方法律制度已經做得蠻好,所以法家做顧問就可以了。(這點和儒家不一樣,我覺得在道德建設上儒家比西方有更多優勢。)至於精神文明建設,法家也基本上處在忠誠的反對黨的位置上(讀《韓非子》可以幫助我們反思很多過於理想化的理論問題。)但是要他引領目前的潮流,有點擔心會掉到溝里去。畢竟目前我們從溝里出來也就六七十年,下次進去總得準備充足。

P.S. 我看到有很多回答是在講儒家哪裡不好,法家哪裡不好。說的觀點也基本上都沒錯,但是可能不是個攫取有效信息的態度。就不能說說有用的部分怎麼用嘛。


你老師的思想很睿智,那麼他支持什麼?

想引出士族門閥的話,就用儒家,想封鎖階級,同時給百姓發點心靈雞湯,也就用儒家。

儒家就是生活中的酒,也可以說是精神毒藥,可以麻醉自己,忘記現實。如果當飯吃,肝受得了不?

儒教徒黑法家是不制約君主的,讀了《韓非子》,也沒看到韓非有說君王是可以隨便改法的。

儒家徒要求「刑不上大夫」,不制約士大夫階層,卻又是視而不見的了。黑法家不制約君王,這不行啊,儒學更仁愛,要不制約,就得不制約整個士大夫集體啊。


當然都不適合。

儒家有著偉大的思想家和偉大的哲思,但其實還是一種尚未被完善,一度被扭曲的偉大思想,儒生血液里流淌的崇古毒素限制了他們對當下和未來的剖析和計劃,對完美的聖王仁政的過度追求令他們沉溺於舞文弄墨與不切實際的白日夢中。

法家的集大成者懷著惡毒的復仇心去終結戰國的烽火,他並未試圖建設一個千秋萬代的理想堡壘,而是確確實實為能夠終結變化與發展的牢獄畫好了藍圖,並完美論證了它在一兩代內建成的可行性。

儒家最大的作用是營造了士人們的想像共同體,使沒有近現代交通工具和通訊技術的帝國中央對不同地區,不同族裔,不同出身的士子實現了意識形態上的統一與統治,並通過他們,在廣袤的土地上建立起了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現實秩序,這是法家耗盡國庫,透支未來也做不到的偉業。

但是在這個信息時代,人們對構建起主權國家的理論基礎都幾乎失去了興趣,再想依靠崇古而低效的儒學來維繫意識形態的統一,實在是痴人說夢。

法家的優秀之處在於指出不服務於實際的理論不值得用來指導軍國大事,而秩序的建設和穩定在亂世中的價值足以壓倒人性,壓倒道德,壓倒一切。當秦人的戰陣挾著令人窒息的嚴整與奮不顧身的憤怒踏平六國的時候,儒生的刀筆和辭藻怎麼能對抗刻著從驗收官到負責丞相名字的矛戈弓箭?

但為了秩序和榮光而奮鬥的動力並非來自自身,而是來自不間斷的敵對,掠奪,擴張,不認清敵人是誰,人就沒法弄懂自己是誰。而為了建設自上而下,如臂使指的理想秩序,雖然本意是追求千秋萬代的穩定,實際上需要持續付出的巨大成本卻反過來令整個高度中心化的帝國變得無比脆弱,極度腐敗,法家為那個終結亂世的命題交出了滿分答卷,但在這之後的建設,他們的沉默就是答案。

所以總想著用古人和先哲的思想來解決當代的問題,根本不切實際,哪一次偉大思想為時代帶來激蕩的節點,不是湧現出了無數推陳出新的偉人?

為資本主義和共產主義奠基的理論,都已經足夠陳舊,需要另闢蹊徑了,儒家和法家,又是多麼久遠的傳說。

隨便寫寫,開心就好


作為一個學生,能有這樣的思考,確實不簡單。

我一直很固執地認為,把諸子百家分開就是個錯誤。孔子還是老子的學生呢,而且孔子思想中最重要的「禮」就是向老子學的呢,可為什麼一定要認定孔子是儒家而老子是道家?其實兩人的思想是完全一致的,只要你認真領會過孔子和老子的思想的話。還有,所謂法家,其實完全脫胎於儒家和道家(如果分得開的話)。最早的法家,當數春秋時期的子產,他曾力排眾議鑄「刑書」,他為政寬猛相濟,寬則近「儒」,猛則過「法」,深得孔子稱讚。你覺得子產是屬於儒家還是法家?再說一件事,孔子才當上魯國執政幾天,就誅殺了少正卯,而且殺法很難看。你說,孔子在這時是不是突然變成法家了?

借用魯迅一句話:其實世上本沒有「家」,分的人多了,就慢慢成了「家」。

再借用某公的話,不管什麼家,只要能有效治國的就是好家。

治大國若烹小鮮,我想,在烹小鮮時是不會考慮到用法家方式烹還是用儒家方式、道家方式烹的,是吧。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