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的日本能从一个封建保守的弹丸之国发展成综合实力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必然经历了波澜壮阔的历史变革,而引领变革的一定是每一代学者脑子里汹涌澎湃的思想。

当教育家、文学家、思想家成为「国民英雄」受万众敬仰,那么这个国家的教育一定很成功。今天我们来了解一下近代影响日本历史扭转乾坤的学者。

吉田松阴

明治维新的精神领袖及理论奠基者。

吉田松阴(1830年9月20日-1859年11月21日),阳明学派思想家,名矩方,字义卿,号松阴,通称寅太郎。日本江户时代末期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改革家。

他年少学习儒学且汉学功底深厚,尤其赞赏和认同孟子的一些思想和主张。他的《讲孟余话》吸收了孟子的政治论与道德论。在此书中,松阴依其「民政论」、「人间论」、「天皇论」等,对幕府体制展开批判,提出变革思想。因为生活于兵学世家,因此青年时,他就成长为杰出的兵学家,成为山鹿流兵学的传承人。

他还学习了日文版的《四书五经》、《神国由来》等。同时松阴的生父杉百合之助也对江户时期大儒赖山阳的汉诗进行日语注音,讲给兄弟二人。但是鸦片战争后清朝屡次败于西方列强,使得吉田松阴痛感自己所学之学已落后于时代。所以嘉永三年(1850年),为了学习西方军事而游历九州,并拜佐久间象山为师。 梁启超先生称吉田松阴是日本维新之业的原动力、新日本的创造者。

日本思想家永田广志认为吉田松阴在幕末是一个重要人物,与其说他是个学者,不如说作为教育家是一个重要人物。的确他培养了一大批光鲜璀璨的名字。这些名字是:高杉晋作、伊藤博文、山县有朋、吉田稔磨、入江九一、前原一诚、品川弥二郎、山田显义等等。这些人物后来主导了明治维新的风云变幻,甚至出将入相,影响历史。

坂本龙马

坂本龙马常年位于「最受欢迎的日本人物」的榜首,是一个奇迹的人物,被称为「近代日本之父」。

坂本龙马(1836年1月3日-1867年12月10日),日本明治维新时代的维新志士,倒幕维新运动活动家,思想家。 坂本生平崇拜中国古代道家思想家老子,自号「自然堂」。他从老子那里接受了虚无主义,即把自己看成空的。老子的「回到自然,人在无或空之中才有存在的意义」这一种想法最引起坂本的注意。

坂本龙马生前未能见到他的宏愿实现,死后其思想却如星火燎原。《船中八策》和《新政府纲领八策》奠定了明治维新的理论基础,成为日本新国家体制的基本方针,后来的明治维新基本上是按著坂本龙马的改革设想展开的。因此,这两份文件是明治新政府建国纲领的蓝本,堪称日本近代政治改革的「顶层设计」。作为第一个对「日本向何处去」作出明确清晰回答的人,坂本龙马则当之无愧地是日本近代改革的设计师。

福泽谕吉

终身未仕的教育家、思想家。 一直为日本人所推崇,其肖像印在万元日币上。

福泽谕吉(1835年1月10日—1901年2月3日),日本近代著名的启蒙思想家、明治时期杰出的教育家、日本著名私立大学庆应义塾大学的创立者。

如果说吉田代表的是政府和国家层面的革新,那么福泽渝吉则是民间的革新。

所谓「兰学」,指的是经由荷兰人传入日本的荷兰文字、以及西方学术、技术、文化的总称。福泽渝吉是研究兰学的人,在黑船来航之后,他猛然意识到仅仅是荷兰文已经不能适应时代,于是他开始学习英文,并且抓住一次极好的机会担任使节去往美国。此后福泽渝吉又访问了一次欧洲。由于这些去往外国访问的机会,福泽渝吉的眼界十分开阔。

福泽谕吉一生都是日本平民,未担任官职。但是是他将西方人的独立思想介绍给日本人。所谓人人都独立,国家才能独立。只有每个人都独立起来,对于事情有自己的想法,对于国家有自己的主张,这样才能让日本成为独立国家。 福泽渝吉创建了庆应义塾,这个大学到现在还是日本最好的私立大学之一。

内村鉴三

内村鉴三(1861-1930)。是日本明治、大正时期的基督教宗教教育家。生于江户武士家庭,幼年受武士道和儒学思想熏陶。

内村鉴三的意义在于,超越近代国家,以基督教的普世原则批判近代日本。他对甲午战争(日清战争)的批判、日俄战争的批判,均是日本的精神财富。他的肖像被印在邮票上,流通全国。日本用此来纪念这位反战的思想家。

新渡户稻造

新渡户稻造(1862- 1933),出生于日本岩手县盛冈市,父亲是南部藩士。国际政治活动家,农学家,教育家。札幌农学校(今北海道大学)毕业。是东京女子大学的创立者。他还是从1984年到2004年间流通使用的日币5,000日元的币面人物。

夏目漱石

夏目漱石(1867-1916),本名夏目金之助,笔名漱石,在日本近代文学史上享有很高的地位,被称为「国民大作家」。他对东西方的文化均有很高造诣,既是英文学者,又精汉诗和书法。

鲁迅先生说:「夏目漱石的著作以想像丰富、文词精美见称。早年所登在俳谐杂志《子规》上的《哥儿》、《我是猫》诸篇,轻快洒脱,富于机智,是明治文坛上新江户艺术的主流,当世无与匹者。」

夏目漱石由于有汉文学、英文学这样的东西方知识背景,能够不局限于任何一种似乎既定的文学概念,能够有一种非历史主义的文学观,这一点在任何时代都具有巨大的现实意义。也由此,夏目漱石才的确称得上日本近代文学史的第一人。

内藤虎次郎

内藤虎次郎(1866-1934),号湖南,生于儒学世家,是日本近代中国学的重要学者,日本中国学京都学派创始人之一。

内藤湖南侧重中国本位之学。他在明治维新的时代特立独行,积极反对明治政府推行的「脱亚入欧」的全盘欧化路线,而主张「东洋(东方)史就是中国文化的发展史」。他更进而主张中国和同为「东洋」的日本,从根本上说代表著完全不同于英国和「西洋」的发展模式。

内藤湖南在中国历史的宏观方面,内藤有两大见解:一系空间上的「文化中心移动说」;一系时间上的「唐宋变革说」。

内藤湖南在中国学方面,研究范围十分广泛:从对中国稀见古籍史的搜求、考证、编辑、出版,到对中国历史发展的时代划分,对中国文化发展趋势的论证,对中国近代史重大事件的分析、评论,以及在中国史学史、美术史、目录学史、敦煌学、满蒙史地等领域,也都卓有建树。


福泽谕吉(1835年1月10日—1901年2月3日),日本近代著名的启蒙思想家、明治时期杰出的教育家、日本著名私立大学庆应义塾大学的创立者。

他毕生从事著述和教育活动,形成了富有启蒙意义的教育思想,对传播西方资本主义文明,对日本资本主义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因而被日本称为「日本近代教育之父」、「明治时期教育的伟大功臣」。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