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刘向所编的《说苑》中就有三章文献,其特点符合《齐论语》的特征。

《说苑·修文》篇中的这三章分别是:

1、曾子有疾,孟仪往问之。曾子曰:「鸟之将死,必有悲声。君子集大辟,必有顺辞。礼有三仪,知之乎?」对曰:「不识也。」曾子曰:「坐,吾语汝。君子修礼以立志,则贪欲之心不来。君子思礼以修身,则怠惰慢易之节不至。君子修礼以仁义,则忿争暴乱之辞远。若夫置樽俎,列笾豆,此有司之事也,君子虽勿能可也。」

其相对应的今本《论语》为:

曾子有疾,孟敬子问之。曾子言曰:「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君子所贵乎道者三:动容貌,斯远暴慢矣;正颜色,斯近信矣;出辞气,斯远鄙倍矣。笾豆之事,则有司存。」(见《泰伯》篇)

2、孔子曰:「可也,简。」简者,易野也。易野者,无礼文也。孔子见子桑伯子,子桑伯子不衣冠而处。弟子曰:「夫子何为见此人乎?」曰:「其质美而无文,吾欲说而文之。」孔子去,子桑伯子门人不说,曰:「何为见孔子乎!」曰:「其质美而文繁,吾欲说而去其文。」故曰文质修者谓之君子;有质而无文谓之易野。子桑伯子易野,欲同人道于牛马。故仲弓曰太简。上无明天子,下无贤方伯。天下为无道,臣弑其君,子弑其父,力能讨之,讨之可也。当孔子之时,上无明天子也。故言「雍也可使南面」,南面者,天子也。雍之所以得称南面者,问子桑伯子于孔子,孔子曰:「可也,简。」仲弓曰:「居敬而行简,以道民,不亦可乎?居简而行简,无乃太简乎?」子曰:「雍之言然!」仲弓通于化术,孔子明于王道,而无以加仲弓之言。

相对应的今本为:

子曰:「雍也可使南面。」仲弓问子桑伯子,子曰:「可也简。」仲弓曰:「居敬而行简,以临其民,不亦可乎?居简而行简,无乃大简乎?」子曰:「雍之言然。」(见《雍也》篇)

3、孔子至齐郭门之外,遇一婴儿挈一壶相与俱行。其视精,其心正,其行端。孔子谓御曰:「趣驱之,趣驱之!韶乐方作。」孔子至彼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故乐非独以自乐也,又以乐人;非独以自正也,又以正人矣哉!于此乐者,不图为乐至于此。

见贤思齐》(资料图 图源网路)

相对应的今本为:

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见《述而》篇)

这三章中,第一、三两章可以视为别本的《论语》,而第二章则可视为《论语说》。《说苑》本与今本《论语》记载内容相同,但文字上要繁于今本《论语》的特征也正是《齐论语》的特征,它们应当属于《齐论语》传本系统。


多两个篇目而已,整体一致


据说,海昏侯墓出土的失传1800年之久的《齐论语》竹简已完成扫描,下一步展开修复和加固等,进行第二轮扫描,为启动文字释读工作做准备…相关工作在进行中


其它的我不知道,我只知道幸好我毕业了,不然若干年后翻开语文课本,又加了一篇文章,背诵


肯定是颠覆历史的东西,不敢放出来。


论语已经被改的面目全非了,这个应该是颠覆三观的发现。回过头来看西方世界,不知道西方圣经最早的版本是哪里出土的,距今多少年,有多少字,载体是什么?成书的圣经最早版本又是设么年代的。


齐论语翻译出来可能和现在的三观差别很大。公布不公布其实不重要的,不一定齐论语是对的,流传至今的就是最先进,所有失传的,都是被淘汰的。


历史课本的记载和史书上所记载的历史事实有一部分是不真实的,因为很多史书所记的史事都是写书的人根据以前的史书记载或道听途说而来,而且写史书或写现实的史实都受当局统治者制约的,以前也如此,现在也是如此。所以史书所写的史实和真实的史实有很多是不相符的。(爱吃田东芒果的,有意购买的可联系我。)


不敢翻出来啊,否则的话我们几千年的所谓的道德伦理都要颠覆了


民众有知情权,而且也不是所有中国人都尊儒,我们不发声不代表我们就尊儒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