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士多德 一脈相承,但是思想不同

蘇格拉底並沒有提出他的政治哲學。蘇格拉底死於民主制,如果說蘇格拉底反對民主制,說的是衰敗的雅典民主政治。 蘇格拉底的政治理想是社會正義,國家強盛。他贊成的是伯利克里宣稱的——對一切人公正的——民主政治。

柏拉圖 蘇格拉底的徒弟,他的家族是寡頭政治的當權者之一。出身於此,他和當時的貴族青年一樣熱衷於政治。他本就不滿寡頭政治的暴力手段,更是厭惡他們企圖借蘇格拉底之手作惡的行徑。民主制復辟,處死了蘇格拉底,他因此對現存的一切政體失望,決心通過哲學改變統治者,改造國家。《理想國》就是他的政治理想。 柏拉圖靈魂的三重區分:理性——統治思想活動/激情——控制情感/慾望——肉體的趨樂避苦。 理性是最高的,不朽的。「國家是大寫的人」——統治者——理性的哲學王/保衛者——有勇氣,受過良好教育的武士/民眾——節制慾望的各司其職的大眾。統治階層——包括武士——沒有私人利益,包括婚姻,私人財產等,都是政策安排的,後代是共同養育的。

柏拉圖對民主制的批判——1.無節制的自由2.按照意見(多數人)而不是理性統治3.必然導致僭主制——一個強力的能提供保護的當權者。 柏拉圖後期的《法律篇》中,提出了現實可行的「次好」的法制——「法律是主宰,統治者只是法律的僕人」,「一個可朽的靈魂,當他承擔了最高的、不受約束的權利,就一定會失去他的智慧和真誠」,但柏拉圖的法制依然是保守的,比如限制個人信仰,農業社會,聯邦公民人數5040,分59個部落等。

亞里士多德,柏拉圖的徒弟,希臘哲學的集大成者。其哲學體系博大精深,政治學是實踐科學下指導公眾實踐的學科。「人是天生的政治動物」。最理想的政體的君主制,但英雄的時代已經過去,現實中(當時)已沒有一個卓越的超越其他任何人的統治者。實際上,貴族制更好,但也只在少數城邦,對大多數城邦來說依然不現實。因此,現實中最佳政體是立憲制——穩定,持久,由中等階級統治的政體,他是少數富人寡頭制和多數貧民民主制的中道。 亞里士多德關於政治的理論是他的「中道」的倫理學的延伸。


亞里士多德是寫過政治學專著,其他兩人我不了解。但亞里士多德太厲害了,他提出了城邦的權力分為議事,行政和審判三種,他沒有說要三權分立,但他提出了三權說,是極大的貢獻。後世的洛克和孟德斯鳩正是在他的基礎之上才成熟的。


謝邀。助產士、悟闡士、武攙士。總之都是祝產世!個人淺議。


這麼簡單上百度吧。產婆,具體回答涉嫌山巔。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