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本身是否存在值得探究的事物?

洞是否無處不在?


瀉藥了。

柏拉圖的洞穴理論主要想告訴我們的是:我們生活在一個現象的世界中(這個現象世界指的就是這個理論中的影子),我們的現象世界之外還有一個理念的世界(這個理念世界指的就是這個理論中的洞穴外部的世界),而教育的引導才能讓我們儘可能的脫離這個現象世界去接觸理念世界,我們的靈魂起初沒有這些概念,而是需要教育一步步的引導達到理念世界。

所以並不是被迫待在洞中,也並非願意待在洞中,而是待在洞中的他並不自知自己在洞中,而當有人引導他出洞,他便會不適應而回到洞中。可以這麼理解,他在產生對洞的自我意識前已經習慣了洞中的一切,將洞中的影子作為真理。


所以鑒於你所問的問題,洞中是否有我們需要探究的事物,柏拉圖只能和你講,你面對的是影子,這些影子會阻礙你達到理念世界,阻礙你達到真正的善。


柏拉圖在洞穴理論之後,又提出了線段理論,一條線段分成兩段,一段為可見世界,一段為理念世界。

可見世界的第一層是想像,這一層表現為藝術,柏拉圖在美學上的觀點是拒絕藝術的,因為藝術讓真理隔著三層面紗。舉個例子,一個畫家畫蘇格拉底,那麼這兩層面紗依次是:蘇格拉底的畫和蘇格拉底的人,如果我們把蘇格拉底的畫當成蘇格拉底的本身的話,那麼這就是想像。也就是說,洞穴中的影子就是柏拉圖所講的想像。因為影子是由可見世界的事物被火光投射到牆上的,囚徒看的只是牆上的影子。所以對於背後的理念,影子隔了一層,被火光投射到牆上影子的人又是隔了一層,所以隔了兩層,囚徒認識的影子是想像。

可見世界的第二層是現象。它比想像上升了一層,這就是我們日常說的現象世界。但他仍是可見世界,因為這現象會隨著環境或其他的因素產生性質上的變化,所以仍然不能成為理念世界的事物。例如一個物體下落我們說他有重力,而一個物體若是在太空中,那麼他就不下落了,這時候他就沒有重力,所以對於物理有重力這一知識,隨著時空的變化而改變,所以這一層仍是變化的現象世界。

當超越於可見世界,就到了理念世界。理念世界代表了事物的抽象,柏拉圖對數學知識如此重視,原因就在於這,甚至他在他的柏拉圖學院立下這一宣言:不懂數學者不可入內。因為數學抽象了現象。舉個例子,我們在現象世界看到的各種三角形事物,都可以在數學上抽象成三角形。所以數學知識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各種現象世界的圖形都可以基於數學的比例化抽象。所以,這理念世界的第一層代表了各種抽象事物。

最後這一層是理念世界的第二層,也是我們認識事物的最後一層,理念世界中各種抽象出來的理念,在這一層要將這些理念再度抽象。舉個例子,在愛因斯坦年邁之際,仍在對物理學進行思考,他在思考著如何把量子力學和相對論進行統一,即量子引力論。而且在物理學上還有大一統理論,即把所有的物理理論體系都綜合於一個大的物理體系之中,當然這一物理學之夢還沒有實現。所以,這便是抽象的抽象,將抽象的事物找到他們的共相再度抽象化。


正如你所問這個洞是否無處不在。理念可以不斷的抽象化,尋找他的真理,所以只有達到絕對理念(黑格爾稱為絕對精神)的人,才真正走出了洞,看見光明的世界。

謝謝採納,由於手機原因,無法對關鍵句加粗,望理解。

柏拉圖鎮樓。


我們作為被綁住手腳的人,世世代代下來也就變得甘於現狀,或者說把洞壁上的影像當作真實了。所以在古希臘城邦,人們對哲人並不友好,雅典最終以不信城邦的神和腐蝕青年的罪名處死蘇格拉底。在洞穴比喻中,掙脫鎖鏈爬到洞外的哲人,在將真相帶回洞穴的時候是被嘲笑的。

施特勞斯則表明相比較古典時代而言,理性實現袪魅時代下的我們不僅沒有出離洞穴之外,反而是進入了更加深刻的洞穴之中。


看似出洞卻實際約束越近,明白人也就那幾個古人。


謝邀,有沒有洞外人決定了有沒有洞內人。

沒有洞外人就無所謂洞了,所以也無所謂被迫和自願,而是自己毫不知情。精神是屬於自己的;是自由的,沒有外力會強迫「我」,只有「我」才能拯救「我」。


這問題問得說明你沒太看懂這個比喻。我們都是出生在洞里的,沒有什麼自願不自願的問題。

推薦你去看《柏拉圖 演講錄》余紀元著。


洞這個詞的同意或近義詞太多,我們大概很難用所謂子概念解釋,我們或許只能說是人的意識判斷面物的形象,或者是以這種形象為基礎的概念。於是就有了這個洞那人洞。這大概就是洞相關的概念的來歷。至於說是自願在洞中還是非自願在洞中這個事,用不著麻煩先哲們跑一趟,讓他們都歇一會。柏拉圖的洞寓是什麼我們不管它,我們只知道我們有個家,我們共同的家,那就是洞。洞也可以叫陷阱。我們都在這個洞中存在或者活著,然後在這個洞中死去。一代又一代的輪迴著。這叫歷史。你說是被迫還是自願?

本人從不打擾先哲們休息,因為知道他們都很累,雖然有些或許也休息得差不多了。但是你再讓他們從洞底爬上來回答你這麼簡單的問題,是不是太沒人性了?

都說哲學不能娛樂化。你們沒事就讓先哲們爬上爬下,逗著老頭們玩,膩也個的太不象話了!


這個問題,我覺關鍵在於你的選擇,你是願意活在集體幻覺中呢?還是願意轉為個體意識,轉為個體意識對於大部分人來說是非常艱難痛苦的,加上早期生產力不足,人類個體羸弱,又是兩性繁殖的哺乳動物,自身的生老病死,也很容易讓你陷入集體幻覺,邏輯上互相依賴,形成一個環舞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